2006年, 第2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6-01-27
  

  • 全选
    |
    国际关系研究
  • 陈乔之, 李仕燕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1): 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只有存在威胁或是霸权,才会出现"安全"问题。"文化安全"是对应"文化威胁"或"文化霸权"而提出的。冷战结束之后,传统安全观已不再适用于全球化时代的需要。安全问题已经从传统的军事领域,渗透到政治、经济以至文化等领域。面对西方文化霸权,中国国家文化安全选择是值得关注的。
  • 邱丹阳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1): 8-12,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区域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国借由区域一体化从地区和平崛起,再走向世界,这是新时期大国和平崛起的必经之路。中国的和平崛起也需遵循这一路径选择,主动、积极地推动东亚区域合作、倡导东亚区域一体化。从地缘经济学角度来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域经济的构筑在我国的"和平崛起"战略中处于优先地位,发挥着相当程度的溢出效应。受地缘环境的制约,中国"和平崛起"战略不得不面对地区考量和检验,因此我们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来用心经营我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区域整合。
  • 经济·管理研究
  • 林桦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1): 13-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最优货币区和货币区的收益与成本分析是建立区域货币联盟可行性分析的两种理论。它们的内在联系是:如果一些国家或地区符合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标准越多,则组成货币区的净收益就越大。东亚各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符合最优货币区标准的情况及货币合作的愿望与要求各相庭径,因而进行货币合作的成本与收益各不相同,目前尚不具备货币合作的条件。但是,东亚货币合作可以在目前已达成的货币互换协议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亚洲货币合作基金,建立汇率稳定机制等,使东亚货币合作逐步迈向货币一体化。
  • 朱鸿伟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1): 19-24,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跨国公司是经济行为与政治行为相互交融的经济组织,是一个具有多维行为的主体,它与国内企业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仅要内部化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的不完全,而且这种市场的不完全是跨国界的。在国际经济关系中,跨国公司行为的政治因素强烈地影响着跨国公司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行为方式。
  • 易余胤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1): 25-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对经济活动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做出演化博弈分析。分析表明,若个体能够彼此识别,则机会主义行为将灭绝。若个体不能彼此识别,则机会主义者将主宰系统,系统将演进为一种无效率状态。同时还研究了个体的识别力以及防范机制对杜绝机会主义行为的有效性。
  • 李郁芳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1): 32-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政府行为外部性是由政治过程产生的、通过制定或改变交易规则或产权控制从而间接改变市场性外部性、造成相应成本和收益转移的现象。在当前人与自然关系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实现政府行为合理化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行为正外部性、克服负外部性,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 法学研究
  • 周永坤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1): 37-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信访制度是我国的一种历史产物,近10年来信访持续升温,信访制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对此,信访部门官员和学者们提出强化信访与取消信访这两种针锋相对的改革思路。通过把信访潮放到整个社会中去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信访潮的涌起是契约社会的兴起与人治的纠纷解决机制的矛盾,强化信访将把中国的纠纷解决机制进一步引向人治。目前强化信访制度是一个建立在错误的理论之上的错误的制度选择,唯一正确的选择是强化法院的功能,将信访机构还原为一个下情上达的信息传递机构。
  • 高轩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1): 48-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宪法地位虽然有了极大的提高,但现实中的体现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我们仅从社会经济地位来认识其宪法地位,而没有从宪政的高度来认识其价值。从英国宪政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中获得启示: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是近代宪法产生的基础性条件。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宪法地位的提高,昭示着我国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的过程,其对宪政的价值是不可忽略的。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之于宪政的价值,是形成全社会自觉维护非公有制经济宪法地位及其利益所必需。
  • 陈金全, 梁聪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1): 56-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古希腊法律思想是西方法治精神的源头,西方法治理论一系列基本范畴的原义都发源于此,在经历了三个阶段数百年的演进后,自由、自然正义、民主与法治成为"轴心时代"的精神实质。但由于自然的、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希腊人的思想有着不可避免的缺陷,其法治思想也不够彻底。
  • 夏扬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1): 63-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中国传统法律体系中,民事和经济法律关系主要由民间规则进行调整。近代以来,对于这些民间规则的改造成为法律转型的重要任务。就土地制度和地政管理而言,创立新的法律部门、制定切合实际的实施规则、改革民间陋习是国家制定法逐步取代旧有民间法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也是民事经济法律关系近代转型的重要特征。
  • 台港澳及海外华人文学研究
  • 陈涵平, 吴奕锜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1): 68-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北美新华文文学,作为具有特定时空意义和文化内蕴的文学类型,创造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自成体系的意象。这些意象包含有文学和文化两方面的内涵,因而可称作"文学性的文化意象",此种意象的营造应该是北美新华文文学的重要诗学特征。
  • 詹乔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1): 73-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谭恩美在《百种隐秘感官》中营造的诡秘气氛具有特殊含义:姐姐琨实际上是妹妹奥利维亚的"种族影像",即第二自我;通过琨为奥利维亚寻找记忆从而帮助她回归完整的自我这一贯穿全书的主线,作者暗示了重拾种族记忆和向祖居国的心理回归才是解决美籍华裔身份焦虑的出路。
  • 李耿晖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1): 79-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香港电视连续剧中广泛存在着"江湖"母题,香港电视连续剧正是通过"江湖"这个母题构建了香港人文化认同的基础,以表现生存境遇的图象符号表征出香港社会的现实。
  • 文学研究
  • 赵小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1): 84-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武则天时期的多项政治措施和政治制度都对文士和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表现在对文学队伍的破坏与补充、新的文士群体和文学体式的出现以及文人精神状态的变化等三个方面。
  • 尚文鹏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1): 89-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变易是翻译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由于两种语言系统的差异,译者不得不作语言层面上的变易。语言上的变易有可能对译本的其他三个层面,即语义、风格及语用含义造成影响,这四个层面的变易现象常常会同时体现在一个词或句子上。通过英汉译本中的实例,分析后三个层面上的翻译变易,即语义变易、风格变易和语用变易,指出译者的翻译策略及相应的变易受文化的宏观影响。
  • 语言学研究
  • 谭慧颖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1): 95-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语言学史角度探讨《西儒耳目资》中概念术语的来源,着重分析这些术语与中国传统音韵学的关系,兼论该书的语音学说。《西儒耳目资》不是一本简单地给汉字标注拉丁字音的书。从书中大量新概念和术语中可以发现,该书既引入了西方语音学概念,又吸收了中国传统音韵学说,体现了特定历史下中西语言学说思想的奇妙结合。
  • 朱玲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1): 101-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作为分布极广的修辞原型,广泛延伸至艺术、政治、经济、哲学、伦理等领域,与人的社会活动紧密联系。汉字"大",是以正面直立于天地间的人的形象,指称天地人的属性。古人对于"大"的认知在天地人这一巨系统中开始和延续:天地与人互为隐喻,古人对宇宙、自身和周围世界的审美体认交融会合,通过"大"奇妙地关联在一起。
  • 历史研究
  • 刘正刚, 魏珂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1): 105-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乾隆末年,台湾爆发林爽文事变,清廷从内地调拨军队赴台平乱。四川屯练降番二千多人于乾隆五十二年八月从四川出发,经过两个多月的爬山涉水进入台湾。藏兵在台英勇作战,屡立战功,受到朝廷丰厚奖赏。战后,清廷还将四川屯练模式在台湾熟番中推广,取得较好的实效。
  • 叶农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1): 112-116,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浸信会从1844年开始在广州传教,至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基督教自立运动的影响下,广州的华人浸信会进入了自立运动时期。从1904年至1925年,是广州华人自立浸信会兴起时期。有10个华人自立教会组织起来,从1926至1938年,是华人自立浸信会的发展时期,从现有资料与档案,可以看到其建立与发展的一些基本情况。
  • 李志学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1): 117-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世纪60年代后,华侨大量涌入俄国远东地区佣工、谋生,大规模的赴俄移民潮开始形成。致使俄远东地区成为近代华侨移居国外的热点地区。赴俄华侨以山东籍为主,为俄远东地区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劳务,加速了该地区的农业、采金业、铁路修筑等经济开发与建设。
  • 新闻与传播学研究
  • 肖伟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1): 122-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特殊的叙事作品,新闻报道的叙事必须真实,对叙事角度的选择也应受到新闻真实性的制约。对于一些特定类型的新闻报道,运用全知视角会对新闻报道的真实性造成损害。因此新闻报道应慎用全知视角,多用有限制的叙事角度。
  • 赵均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1): 127-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编辑学研究中普遍存在着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命题"泛化"和"玄化"的错误倾向,分析和解决好这些基本问题,赋予编辑学以科学的学理思维,是促进编辑学理论发展的唯一路径。
  • 海外专稿
  • 大卫·克里斯特尔, 范俊军, 宫齐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1): 131-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与参与下,语言危机已经成为政治与学术关注的前沿问题。目前已在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一、由下而上的关注,即有的语言族群已经树立了拯救母语的意识;二、由上至下的重视,地方和国家政府对语言保护的观点表示赞同并对这项工作给予支持;三、资金资助,已有一些政府部门、社会机构、企业和基金会,对濒危语言的保护工作提供资金帮助。但是,保护濒危语言关键在于提高公众的语言危机意识,而最有效的途径是借助各种艺术形式,使公众普遍具有保护濒危语言的意识,并在保护濒危语言方面可以发挥巨大作用的媒体、学校、家庭三大领域中确立濒危语言的当代地位与作用。
  • 暨南新书架
  • 徐昕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1): 141-1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民事诉讼模式·体制论是1990年代以来中国审判方式改革背景下兴起、并持续引起关注的一个法学论题。本文概述了这一理论的发展和现状,对该领域的代表作,特别是《转换的逻辑——民事诉讼体制转型分析》一书及其作者张卫平先生的学术思想进行了评点,最后论及法学研究的方法。
  • 陈玉珊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1): 146-1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