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第28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6-05-27
  

  • 全选
    |
    百年校庆·暨南精神
  • 蒋述卓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5): 1-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邓乔彬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5): 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袁祖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5): 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熊卫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5): 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汪建春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5): 12-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晓玮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5): 14-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桂国, 张绍磊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5): 16-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哲学研究
  • 柏元海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5): 18-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博爱的原则长期被人们忽视和冷落。真正的博爱是与自由、平等统一的超越阶级阶层的友爱与合作。博爱精神渗透在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实践之中,新自由主义把博爱原则用于社会治理,取得了相当的成效,缓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和阶级矛盾。博爱原则对西方社会的积极作用表明,博爱对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矛盾和问题同样具有现实力量和重要意义。
  • 贾海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5): 23-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孔子是一个合格的哲学家,其贡献不仅仅在于道德伦理方面,对形而上学也有着系统的思考,是中国哲学本体论主要奠基人之一。孔子哲学之所以被看轻或误解,是传统研究方法的缺陷造成的。孔子与《周易》的关系需要重新理解。这是解读孔子哲学及其形而上学的关键。
  • 赵静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5): 3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文化的转型导致了现代社会的大变动和现代人的生存危机,危机最突出地表现为现代人对个体身份和集体同一性的认同危机。怀旧是现代人解决认同危机最普遍也最切身的途径。从时间维度上讲,怀旧就是保持自我在时间、历史、传统和社会中的"深度";从空间维度上讲,怀旧就是寻找"在家感",重建"本土感"。
  • 李昀, 万益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5): 37-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克里斯蒂娃在《女人的时间》等著作中探讨了两种时间性模态历史时间和女人的时间,是为了反思女性主义的实践。她认为女性主义虽然在政治经济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女人的问题,所以新一代的女性主义还应该加强美学实践,为历史实践提供一种更为灵活的方式。
  • 经济·管理研究
  • 张捷, 刘凤翔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5): 43-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产业组织结构和价值创造体系在全球范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解构与整合。本文从价值链与模块化的相关理论出发,阐述了产业链整合的机制与动向,并在交易的复杂性、信息可编码识别的程度和供应商能力三要素的基础上,分析了产业链整合的诸形态,重点对价值链与价值模块的整合机制作了较深入的探讨。本文还对我国的IT制造业如何选择适当的整合模式以促进产业升级提出了建议。
  • 杨英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5): 49-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广东省放置于整个国际环境平台中,运用国际直接投资的相关原理,分析并指出广东省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存在着继续大规模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具相当的局限性,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产业提升方向不吻合,对国际产业转移重要主体利用不足和环境建设不适合国际产业转移新要求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对症下药式地提出为优化广东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必须采取确立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新观念、明确定位本省发展方向、营造良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环境和积极探索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思路及新手段等对策措施。
  • 彭捷, 区慧莹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5): 55-61,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MBO即管理层收购是近年来被引进我国,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法之一。其在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施行始于2000年,在2003年达到了高潮,又在2005年被叫停。然而,由于我国目前存在所有者缺位、股票市场二元结构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缺失,因此引起其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的争议,并一度在社会上引发了激烈论战。我国应尽快建立专门的法律规范,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 谭政勋, 王聪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5): 62-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改进传统DEA和合理定义银行投入产出指标的基础上,利用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我国商业银行1997-2003的效率指数。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除2003年外的其他年份里,效率下降机构数远大于效率上涨机构数,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在逐年下降;全生产要素率指数的变化主要受到前沿技术进步指数的影响。银行间的相对效率和自身相比的效率指数并不完全一致:一些银行与其他银行相比,效率很低,但与自身相比,效率仍有所提高;也存在相反的情况。
  • 杨帆, 吴江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5): 67-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近年来国外学者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文献的回顾,将国外有关其起源,内涵和表现的理论做一个综合的介绍,并回顾了其两个基本"流派"或两方面观点的争论,通过对这两个流派基本观点的阐述指出他们的观点是根本对立的,不过近年来这两个流派的观点也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 法学研究
  • 周林彬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5): 72-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法律经济学的基本范畴主要包括法律、经济学和交易成本。法律是法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学是法律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而交易成本是法律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对三者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我们准确认识和把握法律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思想和分析思路,防止法律经济学成为传统经济学或法学的附庸而丧失其相对独立的学科地位。
  • 宋连斌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5): 81-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4年《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仲裁案件管理上,即与国际通行实践尽量保持一致。而在仲裁员管理上,则实行具有本土特色的严格管理。该规则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中国仲裁界对仲裁国际化、本土化及民间化的探索,即国际化意味着采用国际仲裁界的共同规则,本土化意味着对共同规则的变通,而民间化则意味着要充分重视仲裁的固有特色。
  • 马栩生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5): 89-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赔偿机制是最能体现登记公信力人性关怀的"视域",对于登记公信力价值维系与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利用者负担机制会将制度成本不当转嫁给广大民众,国家负担机制也有增加政府财政负担的巨大隐患。我国应当借鉴美国所有权保险制度,将商业信用引入赔偿机制中,构建保险机制及国家负担机制相结合的二元不动产登记赔偿机制。
  • 葛承书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5): 94-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诉讼时效为现代各法域所共有之私法制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功能。我国诉讼时效立法宜置于民法总论部分,适用客体应以难以证明的请求权为限。对于诉讼时效起算点和期间变动宜进一步具体化和细致化。
  • 财政法研究
  • 丛中笑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5): 98-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体系为我国财政制度法治化提供了一个变革创新的契机。我国财政制度法治化创新应遵循公共性、公开性、公平性、公益性和法治性五项原则,树立有限财政、有效财政、有序财政、有为财政、有责财政的五大理念,并以迄今为止的经济体制改革中财政退出"越位",弥补"缺位",防止"错位"、使其"归位"的构建公共财政的实践进程为分析对象,梳理中国财政法制变革的发展脉络,辨识处于联系其他诸项改革的枢纽位置并在新旧体制转换的各个联结点上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传导功能的中国财政制度法治化的逻辑,提出公共财政制度法治化的创新的方略。
  • 张永忠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5): 103-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债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角色应从传统的筹资性国债向调控性国债转变,国债法是宏观调控的专项法,不能简单地将国债法作为财政法的部门法。当前我国国债立法存在缺少基本法,重监管、轻调控,综合协调性差等问题。完善我国的国债宏观调控立法,应当朝着法制化、协调化与可操作化的目标迈进,并按照"主体——行为——保障"的制度框架进一步健全国债宏观调控法律制度。
  • 文学研究
  • 杨遇青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5): 110-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温庭筠游历佛寺,广结佛缘,与宗密禅师瓜葛颇深,明显受到了主张"直指知见"的荷泽宗禅思想的影响。文人对宗教思想的诠释是自由的。温庭筠还广泛接受了《庄子》、《涅槃经》和洪州宗的影响,旗帜鲜明地反对坐禅,重视直心自得的体证,认为人在世俗生活中就可能得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使他的禅思想向"自然适意"的方向发展。但是,温庭筠执著于"诸行无常"的"生灭法",始终无法臻于"寂灭为乐"的禅理的终极境界。
  • 刘培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5): 115-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苏轼是北宋后期最重要的辞赋家,他的融汇古今的辞赋创作思想和深湛的辞赋艺术修养深刻地影响着北宋后期的辞赋创作。辞赋创作贯穿于苏轼文学创作的各个时期。苏轼的赋论与创作密切结合,综观其辞赋和辞赋观,有以下几个特征一、重视辞赋创作与作家素养的联系;二、融会贯通的集大成意识;三、寓深刻于平淡之中,追求理趣盎然;四、融聘词于流畅自然中的艺术表现。苏轼的辞赋观和辞赋创作代表着北宋后期赋坛的主调,众多赋家深受他的影响。
  • 曾肖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5): 122-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张溥关注儒者、文士与政治的关系,表彰忠烈节义,严厉批评无持操之人;以宽容的态度看待身处政治高压下的古人,体谅其处境的无奈与悲哀;不赞成儒者、文士留恋仕途,主张退隐;张溥眼中的儒者学识、才干兼备;赞赏重人伦、有情义的文人。张溥关注文人仕途上穷达与著述之间的关系;处境的改变对创作的影响;作品对处境与命运的影响。
  • 语言濒危问题笔谈
  • 孙宏开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5): 126-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班弨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5): 130-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林伦伦, 洪英, 雷楠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5): 132-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宋伶俐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5): 137-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川西高原六江流域地区有民族走廊之称,分布着藏、彝、羌等几十个少数民族和族群,这一地区也是汉藏、藏彝交接边界;也是历史上羌、氐、戎等民族活动频繁的地域。近十多年来,多种原因促使该地区的语言生态平衡被打破,该地区零星分布的被称为"地脚话"的民族语言,相当一部分正在衰变,走向濒危或即将消亡。抢录和保存这一地区的民族濒危语言和其他物质文化遗产,已是当务之急。
  • 张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5): 142-1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历史研究
  • 吴宏岐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5): 147-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杨仆纵火烧城,曾将南越国都番禺城完全毁灭,这不仅见于历史文献记载,更有来自考古学方面的充分证据,而汉番禺城的改置、广州汉墓区的变化和东汉末年重建番禺城,不仅是这座古都毁于战火的旁证,同时也是因这一事件而引发的一系列结果。历史事实向人们证明,古都广州的城市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优越的地理环境固然是广州城市兴起与发展的基础条件,但长期保持稳定的政治与社会环境却是这一条件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
  • 蔡铭泽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5): 153-1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考订有关南宋著名理学家蔡元定生平中"隐居西山及其动因"、"初会朱熹及对朱熹理学之贡献"、"谪贬道州及其原因"等三个主要问题,可以确认,蔡元定作为朱熹学问的重要讲论者和启发者、朱熹著作的撰写者、修改者和校订者和理学人格的践履者,在宋明理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 暨南新书架
  • 刘介民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5): 160-1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艺术作为人类创造美与鉴赏美的活动,同宗教有着一种本质性的关系。然而在现代社会人们忽略了宗教与艺术的审美体验,有人致力于宗教与科学的和解,有人关注宗教与伦理道德,只有极少数人意识到宗教艺术和其他艺术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蒋述卓著的《宗教文艺与审美创造》是一本探讨宗教与艺术的审美体验的很好的书。作者从元理论的角度来思考艺术与宗教,从宗教艺术的大化、想象与象征、艺术意境、文艺创作心理学的角度切入;从审美心理学和宗教心理学来研究审美与宗教的相通和依违,从而深入探讨了宗教与艺术的审美体验和相互关系等问题。
  • 袁济喜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5): 167-1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陈文源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5): 170-1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高智超, 刘正刚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5): 172-1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