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第2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7-05-26
  

  • 全选
    |
    政治学研究
  • 贾海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29(5): 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际关系学现实主义流派的中心概念是权力和利益,而二者又被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解释为一回事。现实主义权力观的理论渊源可追溯到中国春秋、战国和古希腊的思想家,但近代的马基雅弗利、霍布斯和韦伯则是最直接的理论先驱。权力概念通过现实主义两个阶段的长期讨论,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权力理论,广泛影响到了人文与社会科学诸学科。
  • 刘艳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29(5): 8-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考察第一次台海危机期间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对台政策及对中美关系的看法,着重分析其时艾政府对台推行"适度"政策的真实意图及所要达到的目标,并由此而得出结论:艾森豪威尔的适度政策由于一系列条件的限制必然陷入困境。
  • 经济·管理研究
  • 李胜兰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29(5): 13-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集群的"社会关系性嵌入依赖",会使集群内企业拥有的社会关系比例过高,这种过强的社会网络联系可能会降低集群内企业之间合作效率,并最终导致集群整体发展的失衡,创新退化,使集群发展陷入锁定状态。而通过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兼容;集群的本地化与全球化的融合,可以打破集群锁定状态,防止集群走向衰落。
  • 陈海权, 崔朝义, 曾华彬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29(5): 19-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与上海、北京、深圳相比,广州一直没有酝酿出像上海百联、北京国美、深圳华润万家这样的全国性零售龙头企业。本文结合国际零售企业的发展脉络,在对零售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驱动力机行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战略构建能力和外部环境因素两大角度探讨制约广州本土零售巨头诞生的成因。论文认为,广州本土零售企业要做强做大必须重新进行定位、创新经营模式,强化资本运作,加强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同时,还应该深化业态创新、实施差异化经营,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 胡艳曦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29(5): 28-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心技术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人才测评技术具备一定的优势与劣势。本文从测评指标体系、工具设计和应用实施等三个方面,阐述评价中心技术在人力资源甄选中的应用方法和步骤,从而构建了应用评价中心技术于人力资源甄选的可操作性的框架。
  • 江伟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29(5): 32-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考察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对会计业绩的敏感度是否随公司出现"好消息"和"坏消息"而呈现非对称性,来检验我国上市公司是否存在会计稳健性。研究结果表明:当出现"坏消息"时,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对会计业绩的敏感度要比出现"好消息"时强;进一步的研究则发现,在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或者国有上市公司中,管理层薪酬对会计业绩敏感度因公司出现"好消息"和"坏消息"而呈现的非对称性有所减弱。这一研究结果不仅为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会计稳健性提供了间接的经验证据,而且还为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会计稳健性的原因提供了管理层薪酬契约解释。
  • 谭小平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29(5): 39-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短期债务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结构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在对短期债务融资的优势与弊端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偏好短期债务融资的动因。实证结果表明,短期债务有提高公司市场价值的作用,这种作用在财务实力强的上市公司表现得更为明显,说明上市公司的这种短期债务融资偏好是上市公司的一种理性选择,商业信用的大量使用则是趋于成本的动因。
  • 法学研究
  • 杨泽伟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29(5): 49-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国际社会还没有专门针对跨国能源管道运输的统一的国际法律制度,过境自由原则、非歧视原则和不妨碍原则是跨国能源管道运输的重要的国际法原则。跨国能源管道运输的管辖权模式主要有属地管辖和协议管辖。跨国能源管道运输的环境管理包括环境影响评估和环境保险方案等内容,它对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跨国能源管道运输争议可以通过国际仲裁和国际司法机构的裁决等方式予以解决。
  • 朱应平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29(5): 57-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默示性受审判权是指宪法没有规定,而是由法院判决确认的公民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澳美两国法院从司法权分立原则引申出公民享有此项默示性权利。其基本法理是,如果法院能够运用此一原则维护司法权独立、完整和纯洁,公民受法院审判的权利也同时获得保障。澳美两国实践证明,要实现对公民此项权利的保障,宪法对此作明示性规定固然重要,但不具有决定性意义;关键的办法在于认真对待宪法权利,建立切实可行的审查体制维护司法权的独立、完整和纯洁性。只要此项制度建立起来了,受审判权就能得到保护。
  • 陈家林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29(5): 66-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德日刑法理论中对于不作为的共同正犯的研究,存在"全面肯定说"、"全面否定说"和"限定肯定说"三种观点,其中限定肯定说最为合理。真正不作为犯之间能够成立共同正犯。不真正不作为犯中,不作为与不作为之间也能成立共同正犯,至于不作为和作为能否结合成立共同正犯,则应视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凡是对正犯的不作为的参与,原则上都应当是帮助犯,没有成立作为与不作为相结合的共同正犯的余地。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如果缺乏不作为者的不作为,犯罪就无法实现,即作为与不作为可以作出刑法上的平行评价时,也可以成立共同正犯。
  • 曾东红, 吴凯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29(5): 72-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保赔保险第三人直接请求权制度是保险法制乃至整个民事领域中第三人直接请求权制度的重要一环,但在立法上缺乏基本法律框架,司法实践中亦存在缺失。应当通过在《保险法》中统一设置责任保险第三人请求权的一般法律规定,在《海商法》中重点设置船舶强制责任险第三人请求权的特别规定,补充《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的相关规定,形成可以依赖的基本法律框架,进而通过必要的司法解释,解决目前我国保赔保险第三人直接请求权存在的诸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应借鉴国外主流经验。
  • 文学研究
  • 姚新勇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29(5): 78-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彝族现代诗派萌芽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成型于八十年代中期并一直活跃于今天,它以其重返彝族传统文化的写作追求,形成了整体性的彝族现代诗歌家园的基础意象结构和基本诗歌品质;在此建构的进程中,表现出了巨大的困惑、焦虑以至于毁灭的冲动。彝族现代诗派的写作,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当代彝族汉语诗歌的水平,同时也与汉语新诗形成了丰富复杂的反叛、承继及重建的关系。
  • 黎保荣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29(5): 88-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鲁迅小说中的"孩子"形象传达出一种在怀疑中拯救的观念,在人性之丑陋、屈辱或卑微之外,发现孩子的优点,从精神、生活、民族三个层面喊出"救救孩子"重要性,包含着深刻的意义和时代、自身等方面的原因。
  • 王进驹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29(5): 93-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野叟曝言》与清代另外几部才学小说相比,无论是在创作动因和目的上,还是在显才学与小说叙事的结合上以及才学的内容构成上都显示着自己的特色,即都根源于"自况"的创作目的,服务于"自况"人物文素臣形象的塑造及围绕此人物所展开的故事情节去表现才学,并通过"自况"形象的才学特色去表达作者在文化思想上的思考和新探索。
  • 张开焱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29(5): 100-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魏晋六朝文论中小说还不是一个文体论概念,而是一个文化论概念。《文心雕龙》总论和文体论中,作者以"道"、"经"、"圣"作为论文之依据和根本,每种文体既可能载道宗经依圣,也可能乖道违经背圣。按刘勰前人和时人的小说观,乖道违经背圣之言论文章均可视为小说。《文心雕龙》的小说观念在魏晋六朝文论中有极大代表性,整体上看,这一时期文论和文化人心目中的小说概念都还不是指称某种具体单纯的文体,而是指那些不能表达"大道"、"真知"的边缘性语言文化作品。
  • 语法与修辞学研究
  • 李杰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29(5): 107-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汉语状语位置上的语气副词,部分具有预设功能。该预设是一种语用预设,表明了命题在语言交际中的适切性。不同类别的语气副词拥有不同的语义结构,该结构的某一部分在一定的语境中可以隐含,成为语气副词的预设。常见的预设内容可以是事实前提、让步前提、条件前提、判断前提、对比前提、选项前提、原因前提等。
  • 曾毅平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29(5): 113-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主体性修辞研究、鉴赏性修辞研究、修辞方式研究和社会真实事件修辞研究是修辞学最主要的研究形态。社会真实事件修辞研究最能直接服务社会,却少人问津。该研究形态具有研究对象的社会性、言语事件的真实性、研究题材的现实性等必有属性。社情民意,受众,语言传播策略,语言传播效果,常态舆论和流言、谣言、谣谚等特殊舆论现象是其具体研究对象。
  • 宗世海, 刘文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29(5): 119-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讨论修辞、修辞学和语用、语用学的定义入手,重点讨论了修辞学和语用学的关系及二者的发展方向。修辞学和语用学虽有相同或相近之处,但是它们是两门平行发展的学科,其异远远大于同。现有不少关于修辞学和语用学关系的看法之所以不妥,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修辞学、语用学的理解有误。近年兴起的"接受修辞学"、"修辞控效说"、"语用修辞学"等修辞学新论难以经得起推敲。革新中国修辞学的可取之道是多做原创性研究,多修正业已发现的缺陷,多研究口语修辞,而不是在概念上标新立异,创立未经扎实论证、也没有原创性成果支持的各种修辞学假想。
  • 宗廷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29(5): 127-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汉语修辞学》是一部体现21世纪时代特征的、新意盎然的高校修辞学教材。其新意主要表现在:"三足鼎立,理论统率""侧重表达,兼顾接受""既重静态,更重动态""语体风格,蕴含修辞""语料鲜活,颇具魅力"等五个方面,值得向广大读者推荐。
  • 历史研究
  • 姜清波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29(5): 132-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唐中后期新罗籍奴婢一度被唐朝社会广泛使用,该现象受到新罗和唐的共同关注,解决此问题的方式与过程在中国历史上均为罕见。在海盗劫卖的表象背后,自然灾害是引起此现象的导因,而较强的国力、政府的重视以及种族、文化背景的认同是新罗奴问题顺利解决的深层次原因。同时期存在于唐朝的昆仑奴现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
  • 陆勇强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29(5): 136-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周星是清初重要戏曲家之一,关于他的传记资料不少,但陈轼《道山堂集》中的《黄九烟传》似未见治戏曲史者征引。该传对黄周星明亡后供职于南明隆武朝的仕历与死因的记述,或为他人所未及,或不同于流行的说法,其史料价值不容忽视。
  • 邹萍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29(5): 139-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8、9世纪,适应武士群体战争实践生活需要而产生的武士道在12世纪末随着镰仓幕府的建立而成为制度的道德规范,17世纪经山鹿素行等武士道理论家的系统化和理论化,又成为信仰的道德规范。19世纪后半期,由于明治政府的强制推行,武士的道德规范发展为日本全民的道德规范。在日本武士政权1000多年的历史中,武士道逐渐与日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融为一体,沉淀为日本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仍然对日本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
  • 传播学研究
  • 陈伟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29(5): 143-1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国后十七年文学的社会化过程是通过对文本生产者、传播者、接受者的规范或操控而实现的,媒介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易于被人们忽略。返观特定的时代语境,媒介是社会体系合法化的一种工具,它借助政治权威确立自己的话语权力,对文学生产有着正面和负面的双重效应。在政治与文学之间,媒介充当了中介角色,它拓宽了文本的传播面,但又往往屈从于社会政治的运作逻辑而不是文学、文化的运作逻辑。
  • 杨先顺, 谷虹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29(5): 148-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广告传播理论的批判研究领域,一直缺少一种整合性的理论研究构想,而话语分析作为一种应用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广告的社会文化批判理论建构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鉴于此,本文以话语分析为理论背景,从话语的角度研究广告传播中的本体问题,提出广告话语的定义和基本构成成分,概括并分析了广告话语的五重特性,并从广告话语符号的结构体系、意义系统、生产传播、社会影响四个方面对其理论建构提出初步的研究设想,以期引起学界的重视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