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第4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4-02-28
  

  • 全选
    |
    党建引领专题
  • 淦未宇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46(2): 1-19. https://doi.org/10.11778/j.jnxb.202307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是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本文基于第十二次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党组织嵌入对民营企业采取技术转型升级策略的影响效应及机理。结果发现,党组织嵌入的民营企业更倾向于采取技术转型升级战略。进一步检验揭示,民营企业家主观地位感知、环境规制压力以及创新意识在上述效应中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此外,党组织嵌入对企业技术转型升级行动的作用强度受到地区营商环境和企业个体特征的异质性影响。本文研究结论为民营企业党组织嵌入公司治理中发挥积极效应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从制度视角深化了对企业技术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的理解。在实践层面,为强化党组织引领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 陈万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46(2): 20-37. https://doi.org/10.11778/j.jnxb.202309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政党被视为具备政治整合、组织动员和参与治理等功能的社会政治组织结构。发挥政党基层治理效能重要路径在于党建引领,基层党建也更强调治理和服务功能。通过理清政党、政府和村庄社会三者的治理关系发现,政党能够弥合行政与自治之间的张力,对政府进行政治领导和机制创新,对社会进行政治引导和整合动员,将社会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反馈到行政体制,优化政府政策和政策执行。基层党组织遵循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通过党组织结构创新、党的群众工作方式机制创新以及党员的政治培养和转化机制创新等,从治理结构、治理理念、治理方式和治理主体四个方面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党建引领将是未来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完善党的组织建设和群众工作方法、创新治理机制还存在大量值得探索的空间。
  • 哲学·从理学到心学
  • 刘依平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46(2): 38-51. https://doi.org/10.11778/j.jnxb.202313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宋代理学家基于“体用一源”“理事体用”的理学观念,创成了义理史学,明确了“经经史纬,故分体用;经史不离,是为一源”的经史关系,彰显出“由体贯用,以理统事,义理为先,不废史传”的内在精神。按照理学“即天视人”和“即人视天”两种理论模式,义理史学形成了两种著作类型。一种是以胡宏《皇王大纪》为代表的叙述型史学,运用理学中的宇宙发生论和天道运行论,采取“化经为史”的方式,建构出整体性的上古三代史。另一种是以胡寅《读史管见》为代表的评骘型史学,依据理学中的心性工夫论和政治社会论,采取“以经断史”的方式,对战国以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合理性作出评价。湖湘学派的主要学术贡献之一,就是推动宋代义理史学真正发展成熟。
  • 任远, 焦雯雯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46(2): 52-66. https://doi.org/10.11778/j.jnxb.202309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比较哲学视野的分析,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题的解释在传统中包含着三种不同路径的理解,即形而上学论题、知识论论题和元伦理学论题。致良知学说体现了知行合一的三种路径理解的统一,其中道德知识和道德动机的关系是把握知行合一与致良知学说的关键。本文把心学工夫论理解为道德意识的自我展开和实现,通过论证良知发用的功能,阐明阳明心学中包含着近似于内在主义道德动机的混合模型,并由此产生奠基于道德感知和道德情感交互性的美德伦理论述。
  • 财政学
  • 万一方, 黄文彬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46(2): 67-87. https://doi.org/10.11778/j.jnxb.202311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地方财政支出的视角讨论了地方政府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优化。首先在空间一般均衡框架下刻画地方财政支出影响区域经济差距的作用机理,然后校准核心参数并评估财政支出的作用效果,最后从区域协调发展视角考察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的优化问题。研究发现:(1)在空间一般均衡框架下2000—2015年间的地方财政支出变化缩小了区域经济差距,如果不考虑人口流动和贸易成本则会得到扩大区域经济差距的结论。(2)财政支出结构对区域经济差距的边际效应大于支出规模的边际效应,且流动成本和贸易成本下降会放大财政支出的边际效应。(3)相较于财政支出规模,支出结构优化不仅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还能提高经济总产出。
  • 杨志安, 胡博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46(2): 88-106. https://doi.org/10.11778/j.jnxb.20231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2007—2020年我国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为分析对象,运用空间杜宾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地方财政汲取能力的空间效应、区位异质性以及门槛特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本地政府财政汲取能力,更是能够对邻地政府财政汲取能力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财政汲取能力的直接效应在东、中部显著,西部不显著,空间溢出效应仅在东部显著,中、西部不显著;门槛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财政汲取能力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其影响随数字经济水平、财政分权程度提升呈现边际效应递增趋势。
  • 知识产权
  • 黄细江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46(2): 107-125. https://doi.org/10.11778/j.jnxb.202123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是非常特殊的私人惩罚制度,《民法典》规定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革新了传统的补偿性赔偿,具有惩罚、威慑、预防等多重功能。在法系融合背景下,我国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既符合国际趋势,又贴近现实,解决知识产权难题,有助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与以受害人、过去为面向的补偿性赔偿相比,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以加害人及他人、未来为面向,重在对加害人故意和情节严重的行为进行否定性法律评价。在具体计算时,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与刑事罚金、行政罚款可并用,具有独立性、优先性,在补偿性赔偿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数额中秉持惩罚与克制的平衡。
  • 数字法治
  • 孙道萃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46(2): 126-148. https://doi.org/10.11778/j.jnxb.202219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刑法体系遭遇网络犯罪形态后频现应答疲态,预防性立法由此显身,开启由网络犯罪策动刑法转型的号角,但网络刑法的理论根基尚不稳。网络刑法的演进是网络社会发展与网络犯罪迸发共同作用下真实的渐显;网络空间社会思维是网络刑法的建构基石,衍生丰富的刑法学意义。网络安全秩序价值的相对优位与网络自由的并重、网络安全法益的统领地位与刑法任务变更、预防性理念的内在觉醒与审慎运行,是网络刑法的根基之本,框定网络刑法的发展脉络。刑法知识迁移是渐进的,网络犯罪、网络归责、网络制裁堪当生成网络刑法知识范畴的参照性“母版”,未来可创设网络刑法典以实现知识结构的创造性立法固化。
  • 周瑞珏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46(2): 149-164. https://doi.org/10.11778/j.jnxb.202308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网络安全损失险作为网络安全风险治理的重要“市场”工具,能够有效填补立法规制与技术预防等既有治理路径的不足。然而,面对因果关系复杂的各类网络安全风险,网络安全损失险能够填补的网络安全损失范围始终存有争议。从损失类型来看,事实层面的网络安全经济损失并不当然均属于保险法中损失填补的基本范畴,按照“实际损失”和“合理费用”的基本划分,网络安全损失险所遵循的损失填补逻辑实际上是以“有限补偿”为主:对于营业中断损失而言,保险责任仅以被保险人无法有效处置的网络安全故障为限;对于网络勒索赎金这类损失而言,保险责任则以“支付赎金行为属于避免损失扩大的最佳方式”为前提。网络安全损失险本质上是对《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等制度工具难以全面回应网络安全态势的补充,故而其“补偿”的理想效果是填补网络安全事件发生前后的营业能力差异及其经济利润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