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3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3-12-24
  

  • 全选
    |
    特约评论
  • 李扬秋, 陈少华, 查显丰
    journal6. 2013, 34(6): 571-5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T细胞免疫状态与白血病病人抗白血病效应息息相关,在髓性白血病中,随着病情进展T细胞功能抑制更为明显。近年来,对于不同疾病不同阶段以及同种异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病人,已形成了一些免疫治疗的新措施。本文主要介绍新近一些针对髓性白血病的特异免疫治疗包括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以及可能的免疫调节治疗的研究进展。
  • 蒋斌, 李硕, 张琴芬
    journal6. 2013, 34(6): 577-5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半个世纪以来,对哺乳动物视觉系统的研究阐明了视网膜-外膝体-视皮层之间复杂而有序的拓扑式神经连接以及视皮层功能的发育过程。视觉神经通路首先是基因遗传、分子及内在电生理活动调控的非视觉经验依赖性发育,然后是动物睁眼后视觉经验调控下的视觉皮层细胞感受野与方位柱、眼优势柱及双眼视觉等功能发
    育,因此视觉系统的发育是由遗传和环境共同来塑造。本文主要对哺乳动物出生后视觉通路发育过程特别是早期视觉环境对正常视觉功能发育的重要作用作一述,并探讨通过改善视觉环境以治疗弱视患者的医疗可能性。
  • 研究论文
  • 曹佐武, 徐放, 谢琪璇, 乜春城, 姚冠颖
    journal6. 2013, 34(6): 583-5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为了深入研究透明带的功能,体外表达人ZP3的N端肽段。方法:通过PCR克隆人ZP3的第77~703的DNA序列,利用该片段构建hZP3的N端肽的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进行体外表达,利用分离的表达产物免疫小鼠,通过ELISA检测抗体反应,利用Westernblotting和免疫组化检测抗血清与重组透明带蛋白和人卵巢天然的透明带蛋白的特异反应。结果: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获得了约27ku的重组蛋白,用该蛋白免疫小鼠获得了抗体滴度近20000的抗血清,该抗体能与重组透明带蛋白和人卵巢天然的透明带蛋白的特异反应。结论:成功表达人ZP3的N端重组肽,表达产物具有免疫原性。
  • 李平, 甘剑挺, 王正东, 陈坚, 梁祥文, 刘明, 尹瑞兴, 黄锋
    journal6. 2013, 34(6): 588-5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预处理血管平滑肌细胞,观察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的作用,以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表达、ERK1/2和P38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处理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明显上调,并伴随着细胞去分化为增殖型表型。而瑞舒伐他汀能显著抑制PDGFBB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移以及表型转变;瑞舒伐他汀可抑制PDGFBB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表达,并下调ERK1/2和P38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论:瑞舒伐他汀可能通过部分下调PDGFBB诱导的MAPK信号通路活性及MMP2、MMP9的表达,从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异常增殖和迁移,提示瑞舒伐他汀对内膜增生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和介入后再狭窄具有治疗作用
  • 郇松玮.姚平.刘宁.赵剑豪.吴昊.黄浩.查振刚
    journal6. 2013, 34(6): 593-5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左旋聚乳酸/壳聚糖纳米纤维/纳米羟基磷灰石(poly(Llaticacid)/chitosannanofibers/nanohydroxylapatite,PLLA/CSNF/nHA)复合仿生支架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修复新西兰兔桡骨大段缺损的可行性。方法:二次相分离法制作PLLA/CSNF/nHA仿生支架,并与新西兰兔的3代BMSCs复合。制作新西兰兔桡骨15cm段状缺损模型27只,实验组缺损处植入PLLA/CSNF/nHA/BMSCs复合物、对照组植入PLLA/CSNF/nHA仿生支架、空白组不做处理,于术后第4、10、16周通过大体形态观察、放射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等方法评价缺损修复情况。结果:术后末次观察,实验组已完成缺损修复,材料完全降解;对照组部分修复,仍残留部分缺损;空白组缺损主要由纤维结缔组织填充。结论:PLLA/CSNF/nHA复合支架的仿生结构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联合BMSCs在生物体内可以加快新骨生成,完成新西兰兔大段骨缺损的修复。
  • 彭雪梅, 刘嘉羿, 郑志雄, 邹启荣, 谢娟华, 席露, 刘慧慧
    journal6. 2013, 34(6): 599-6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乳化氟碳保存液和高渗枸橼酸盐嘌呤溶液对低温保存肾脏抗氧化能力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乳化氟碳保存液在供体肾脏保存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高渗枸橼酸盐嘌呤溶液组(HCA)和乳化氟碳液组,每组12只。分别采用乳化氟碳保存液和高渗枸橼酸盐嘌呤溶液原位灌注双侧肾脏后快速切取,置于0~4℃20mL上述相应液体中保存24h后,比较两组保存液对大鼠肾脏的肾皮质匀浆MDA含量、SOD活性及Bcl2基因表达和形态学改变。结果:乳化氟碳液组肾皮质匀浆MDA含量明显低于HCA液组(P<005),SOD活性、Bcl2基因表达明显高于HCA液组(P<005),病理评分低于HCA液组(P<005),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轻于HCA液组。结论:乳化氟碳液可提高供体肾抗氧化和抗凋亡能力,减轻供体肾保存期的肾损伤。
  • 刘忆星, 周曙, 刘中华, 辛汤欣, 吴燕, 陈璇
    journal6. 2013, 34(6): 604-6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索视觉工作记忆(WM)的电生理变化特点,研究视觉WM容量限制个体差异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延迟样本匹配任务观察18名受试者在不同刺激项目条件下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ERP)变化特点,ERP分析结果利用t值的统计参数影像呈现。结果:视觉WM高容量组在双侧后顶部和侧枕部所诱发的负向慢波的波幅随着刺激的项目数从2~4的增加其波幅有意义的增高,而低容量组变化不明显。时空模式显示两组差异的显著效应主要发生在顶枕区和额区。结论:视觉WM容量存在个体差异,其差异相关的脑功能区可能在顶枕部和额区。
  • 雍军光, 阮萍, 冯博华, 史美丽, 彭柳芬
    journal6. 2013, 34(6): 610-6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定量测定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不同发展阶段红细胞形态和红细胞膜弹性的变化。方法:健康组(A组)26例,作为对照组;2型糖尿病(T2DM)患者79例,其中,肾功能正常组(B组)24例,肾功能轻度下降组(C组)23例,肾功能重度下降组(D组)26例。利用新型显微成像与分析技术,测量所有受检者红细胞形态、功能和红细胞胞膜弹性的相关参数。结果:红细胞的形态参数:红细胞截面积和半径、功能参数:刚性系数、及细胞膜弹性参数:弯曲模量和剪切模量从A到D组逐渐增大,B组红细胞形态参数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红细胞功能和膜弹性参数、C和D组红细胞参数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C、D组间红细胞变形能力和膜弹性参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提示糖尿病肾病患者红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参数的变化与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进程密切相关。红细胞变形能力和膜弹性参数可作为辅助判断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下降的指标。
  • 罗敏, 于立新, 邓文锋, 余玉明, 付绍杰, 肖露露, 孙小齐, 周敏捷, 李飞, 朱伟, 刘小友
    journal6. 2013, 34(6): 615-6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供受者HLAA、B、DRB1&DQB1的相合率对移植肾近期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已完成供受者HLA基因分型,且术后持续随访>13个月的358例初次肾移植移植受者,采集移植后首次发生急性排斥(AR)的时间、处理措施、AR恢复及肾功能情况,参照美国器官共享联合网络(UNOS)策略将供受者之间HLAA、B、DRB1&DQB1相合率0~8分组,共9个组,分析供受者之间HLAA、B、DRB1&DQB1的相合率及其与移植1年内AR和移植肾有功能生存的关联性。结果:358例移植肾供受者中,1年AR率为1508%,分别比较HLA相合率0~8分组及以0~8分为点的组合组间的AR率,其中1分组的AR率与3、4、5分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0~1分与2~8分组合组之间、0~2分与3~8分组合组之间以及0~3分与4~8分组合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0~2分与3~8分组合组相比差异性最大(2=10836)。1年人/肾存活率为9581%,带功死亡率为140%(5例均为肺部感染),移植肾失功为280%;1年人/肾存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8分=7分=6分>5分>4分>3分>2分>1分>0分组,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证实,HLA相合率对初次移植肾的近期效果具有显著影响,供受者间HLA相合率越高,术后发生AR几率越低。但是HLA存在的高度多态性导致肾移植受者获得HLAA、B、DRB1&DQB1全相合供者的几率极低,因此,为了获得良好的肾移植近期效果,同时提高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初次肾移植受者应尽量选择供受者HLA相合率>3分的供肾
  • 杨爱成, 肖炜, 刘雅诗, 魏连波, 梁子安, 马春成
    journal6. 2013, 34(6): 621-6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肾康丸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肾组织TRAIL系统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肾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建立T2DM大鼠模型。成模后将大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对照组(DM)、肾康丸组(DS);另设正常对照组(C)。分组干预,全自动生化仪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FBG)、总胆固醇(TC)及空腹血糖(FBG)(HDLC);ELISA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α1MG(Uα1MG)、24h尿微量白蛋白(24hUmAlb),QRTPCR法检测TRAIL、DR4、DcR2mRNA在肾组织表达,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DM组FBG及TC升高,HDLC降低,而DS组FBG及TC降低,HDLC升高;与C组相比,第4周、第8周DM组大鼠Uα1MG、24hUmAlb均显著升高(P<001,P<001),肾组织DcR2mRNA表达显著增强(P<001);而TRAIL、DR4mRNA表达显著减弱(P<001),并且DM组大鼠出现了肾脏组织病理损害;DS组各指标均呈相反改变,肾脏病理损害减轻。结论:肾康丸通过影响TRAIL系统的表达,对T2DM大鼠具有显著的肾保护作用。
  • 卢永平, 陈友鹏, 刘志威, 陈文瞡, 梁旭竞, 陈新, 温旺荣, HocherBerthold, 肖小敏
    journal6. 2013, 34(6): 626-6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孕晚期母婴血浆血管紧张素(17)【Ang(17)】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对胎儿早产以及宫内发育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孕产妇309例,以妊娠至37孕周为界,将其分为早产组17例和足月产组292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分娩前母血及产后脐血血浆Ang(17)与AngⅡ浓度。分析早产与足月产两组孕妇一般临床资料、妊娠期并发症、新生儿发育指标等。通过校正混杂因素,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危险因素。结果:与足月产组比较,早产组孕妇血浆Ang(17)、AngⅡ及Ang(17)/AngⅡ质量浓度显著低于足月产组,分别为(39986±21893)、(71034±59822)ng/L,P<0001;(4987±2932)、(7251±6079)ng/L,P=0028;Ang(17)/AngⅡ(834±165)、(979±283),P=0012。与足月产组比较,早产组新生儿脐带血浆Ang(17)、AngⅡ质量浓度显著低于足月产组,分别为(48615±33734)、(83334±69812)ng/L,P=001(5475±3803)、(8441±6901)ng/L,P=0025,而两组间Ang(17)/AngⅡ无显著差异,分别为(954±255)、(985±311),P=0733。经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剔除子痫前期等混杂因素影响后,胎膜早破、新生儿Ang(17)低浓度是早产的危险因素是早产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854(95%可信区间:273~2676,P<0001)、031(95%可信区间:014~069,P=0010)。结论:孕晚期胎儿脐血Ang(17)浓度降低有增加早产的风险。
  • 张翼婷, 张羡, 王晓玉
    journal6. 2013, 34(6): 632-6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误诊对剖宫产术后疤痕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分析40例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的住院病历,初诊未诊断为疤痕妊娠的16例作为观察组,初诊确诊的2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入院前出血量、术前血βHCG水平、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休克发生率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前血βHCG值(1096038±1963988)IU/L,与对照组(4445578±6007490)IU/L相比较,经秩和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11±7)d、入院前出血量观察组(平均秩为450)、术中出血量(39500±70898)mL及住院费用(1126086±775007)元,经秩和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休克发生率(1429%)与对照组(435%),经卡方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子宫破裂及腹腔大出血。结论: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患者经积极处理多能避免严重并发症子宫破裂及腹腔大出血的发生
  • 王洁琪, 雷蕾, 卢嘉健, 练楚文, 许晶晶
    journal6. 2013, 34(6): 636-6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病程与牙周病的临床关系。方法:对174名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及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与牙龈炎/牙周炎患病情况的关系。根据患者糖尿病病程分为4组,分析2型糖尿病病程与牙龈炎/牙周病患病情况的关系。结果:174例T2DM患者中,牙龈炎/牙周炎104例,无牙龈炎/牙周炎70例,将其与对照组65例非糖尿病人牙周状况进行比较,2型糖尿病牙龈炎/牙周炎患病率(598%)高于对照组(323%),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糖控制较差的2型糖尿病牙龈炎/牙周炎患病率(735%)高于血糖控制较好者(421%)(P<005);2型糖尿病4组不同病程的牙龈炎/牙周炎患病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与牙周患病情况密切相关;2型糖尿病的患者牙周状况明显差于非糖尿病患者,而且血糖控制较差及较长病程均有可能进一步加重牙龈炎/牙周炎病情。
  • 董大伟, 袁定新, 王建民, 辛秀峰, 黄立安, 徐安定
    journal6. 2013, 34(6): 640-6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heroscleroticcerebralinfarction,ASCI)发病机制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连续病例登记研究数据库的脑梗死患者,采用改良Org10172急性卒中治疗试验(newtrialoforg10172inacutestroketreatment,NEWTOAST)分型入选符合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患者,总结其发病机制分布特征,随访1年复合终点事件,并分析其远期预后及危险因素。结果:纳入患者118例,随访率9068%。单一发病机制中,动脉粥样硬化穿支闭塞占3136%,动脉-动脉(arteryartery,AA)栓塞占2542%,低血流动力学/微栓子清除障碍占170%;综合单一或混合机制,AA栓塞占6102%,穿支闭塞占5593%。混合机制者1年血管性死亡风险高达25%,而单一机制未出现血管性死亡病例(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史影响1年远期预后,OR(95%CI)
    为7469(154,3622),P=0013。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单一发病机制中,穿支闭塞最常见,其次是AA栓塞,低血流动力学/微栓子清除障碍最少;混合机制使患者1年血管性死亡风险增高。同时,卒中/TIA史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李金花, 黄君, 钟兴
    journal6. 2013, 34(6): 646-6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用组织多普勒(TDI)测定Tei指数评估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RA组)的左心室整体功能受损情况。方法:选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0例,另选取56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集二尖瓣环后间隔、侧壁、前间隔、后壁、前壁、下壁6个位点的组织运动速度曲线,测量上述6个位点的收缩期峰值速度(Sa)、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计算舒张早、晚期峰值速度比值(Ea/Aa),均取6个位点各指标的平均值。同时测量各位点Tei指数并取平均值。结果:RA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a峰、Aa峰、射血分数两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RA组二尖瓣环Sa峰、Ea/Aa比值降低(P<005),Tei指数升高(P<005)。结论:RA可导致左心室舒张和收缩功能降低,组织多普勒技术测定Tei指数是一理想的评估RA患者左室整体功能的方法。
  • 熊廷亮, 林宏生, 吴昊, 张国威
    journal6. 2013, 34(6): 649-6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蛋壳”截骨技术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中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29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根据术前测量的后凸Cobb角、颌眉垂线角,分别采用后路经L1、L2或L3椎弓根的蛋壳截骨技术,其中1例因T9压缩性骨折而行T9截骨矫形。结果:手术时间为200~345min,出血量为900~2300mL,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701°矫正为术后的平均383°,颌眉垂线角由术前的平均390°矫正为术后的平均60°;所有患者能够平视行走,步态得到明显改善,随访中截骨平面均获骨性融合,无断钉及内固定失效发生。结论:“蛋壳”截骨技术,能够在充分保护脊髓和神经根的前提下实现椎体的楔形截骨,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严文辉, 周冬仙, 刘新杰, 邙建波, 张桂英, 周文斌, 许楠, 胡泓, 张雅媛
    journal6. 2013, 34(6): 655-6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总结乳腺癌保留皮肤全乳切除一期扩大背阔肌皮瓣乳房重建的临床经验,评估乳房重建后患者满意度。方法:回顾分析15例应用乳腺癌保留皮肤全乳切除一期扩大背阔肌皮瓣乳房重建病例的临床资料,并于术后半年调查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手术后无皮瓣坏死;无伤口感染;供区血清肿3例(20%),均经穿刺抽液治愈。随访时间8~30月,平均185月。采用满意度表调查,结果显示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733%,美容满意度为667%。结论:乳腺癌保留皮肤全乳切除一期扩大背阔肌皮瓣乳房重建是一种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的乳房重建方法。
  • 张在勇, 张稳柱, 宋明才, 李健豪
    journal6. 2013, 34(6): 660-6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回顾性评估采用PercloseProglide系统预先埋置缝合技术对复杂主动脉病变患者行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入选复杂主动脉病变男性患者共13例,对14处穿刺部位进行预先埋置缝合技术,按照标准方法行造影及覆膜支架植入,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止血成功率、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感染率及平均住院时间进行统计。结果:11例DebakeyIII夹层及2例腹主动脉瘤,其中8例夹层患者合并右髂动脉扭曲,1例合并右髂动脉狭窄,4例合并肾动脉开口狭窄;13例患者全患有高血压病;3例患有冠心病;1例有糖尿病。器械外径有20Fr10例,22Fr4例;13处穿刺口使用2套PercloseProglide血管缝合器,另1处使用3套,止血成功率为100%;术后并发血肿1例,经处理后血肿消退,无假性动脉瘤发生,无术后感染。平均住院天数(94±33)d。结论:在实施复杂主动脉病变的腔内修复术中,如无其他禁忌症,使用PercloseProglide缝合器预先缝合穿刺口技术是安全有效的。
  • 魏波, 徐伊
    journal6. 2013, 34(6): 664-6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氟西汀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以观察疗效。结果:经4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和HAMD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抑郁症疗效优于西药盐酸氟西汀,且是一种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