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第3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5-06-25
  

  • 全选
    |
    生命科学
  • 赵雨, 林晓佳, 阳维, 冯前进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5, 36(3): 1. https://doi.org/10.11778/j.jdxb.2015.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数字化X线图像(DR)细节常被淹没、动态范围宽.本研究使用了一种基于加权红-黑小波(WRB)变换的增强方法解决这一问题.方法:原始DR图像先进行对数变换,然后对变换后的图像进行WRB分解得到各层的系数;通过设计的分段非线性子带系数操作函数,分别对各层系数进行处理,最后利用WRB反变换和处理过的子带系数重构出增强的图像.结果:WRB方法测试原始DR图像,平均运行时间约为06s;利用该方法对DR图像进行增强后,图像细节显示效果和对比度均得到提升,且无光晕伪影产生;与一些常用的增强算法相比,用WRB算法增强的图像信息熵和交叉熵指标均较优.结论:相比一些传统增强算法,基于加权红-黑小波变换的DR图像增强方法具有明显优势,不仅能有效压缩图像动态范围,还增强图像细节和对比度.

  • 黄峰, 郭云飞, 陈昱, 凌钦婕, 黄峙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5, 36(3): 12. https://doi.org/10.11778/j.jdxb.2015.0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研究和评价富硒螺旋藻(SeSP)生物转化产生的主要富硒活性形式在体外清除自由基的活性.方法:利用富硒培养技术制备SeSP,从SeSP中分级提取纯化硒总蛋白(SeSPTP)、硒藻胆蛋白复合体(SeSPPB)、硒藻蓝蛋白(SeSPPC)、硒多糖(SeSPPS)和纳米红硒(NanoSe);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定硒含;超氧阴离子(·O2)和羟基自由基(·OH)化学发光体系检测自由基清除率,ReedMuench算法计算半数有效浓度(EC50).结果:SeSPTP、SeSPPB和SeSPPC与不含硒相同形态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均显著提高(P<005),对·O2和·OH清除作用的EC50明显降低(P<005),SeSP中SeSPPB在体外对自由基的清除活性最高,其中SeSPPC可能起主要作用;SeSPPS硒的质量分数低,其中硒对自由基清除的增强效应尚不明确;微藻转化的NanoSe也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活性.结论:SeSP生物转化富硒活性形式对自由基清除的增强效应与活性硒元素的掺入有关,藻体转化生成的富硒蛋白质产生了协同增效作用明显,生物转化纳米硒作为一种新型活性硒形态值得深入研究.

  • 张红英, 颜雪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5, 36(3): 18. https://doi.org/10.11778/j.jdxb.2015.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水杨醛对天然高分子壳聚糖改性,再利用席夫碱结构的优异配位性能制备了水杨醛席夫碱改性壳聚糖负载钯催化剂,最后将其应用于催化Suzuki反应,结果表明该新型负载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和循环使用性能.

  • 温运明, 邓向军, 唐渝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5, 36(3): 22. https://doi.org/10.11778/j.jdxb.2015.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氮气条件下,建立了一个简单有效的合成对称的三芳基铋、三芳基锑化合物方法:10倍量的三氯化铋、溴代芳烃和镁屑各45倍量,无配体和催化剂,在四氢呋喃溶液中,温度为65℃的条件下反应10h.并在空气条件下,将合成的一系列三芳基锑化合物应用于催化安息香氧化生成二苯基乙二酮的反应,根据反应时间与收率两个因素,讨论了取代基电子及位阻效应对其催化效果的影响.

  • 黄斌, 程德军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5, 36(3): 28. https://doi.org/10.11778/j.jdxb.2015.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实验以4氯苄氯、5溴水杨醛为原料,通过消去、还原及溴化合成了5溴2(4氯苄氧基)溴甲基苯(Ⅲ),以1苄基4哌啶酮合成了N丙基N(4哌啶基)苯甲酰胺(Ⅳ),通过Ⅲ、Ⅳ合成了一种新的非肽类小分子化合物CCR5拮抗剂苯甲酰胺衍生物,对该拮抗剂进行了1HNMR、13CNMR及MS表征,同时,对产物进行了生物活性测试.

  • 姚新成, 王新兵, 张婷, 陈文, 唐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5, 36(3): 32. https://doi.org/10.11778/j.jdxb.2015.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为准确测定新疆两色金鸡菊(CoreopsistinctoriaNutt.)中总黄酮的含量,选择合适的显色反应体系.方法:通过比较NaNO2Al(NO3)3/AlCl3NaOH和Al(NO3)3/AlCl3+KAc两种反应显色体系条件下两色金鸡菊提取物和对照品芦丁、槲皮素和槲皮苷的连续波长扫描图谱,考察两种反应体系光谱吸收曲线和最大吸收峰值! max,进而选择适合测定两色金鸡菊中总黄酮的反应体系.结果:样品与槲皮素或槲皮苷对照品在Al(NO3)3/AlCl3+KAc显色反应体系下产生的光谱吸收曲线相似,最大吸收峰峰位值更接近.因此,可以用该显色反应体系快速测定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结论:该测定方法简单易行,能准确测定新疆两色金鸡菊中总黄酮的含量.

  • 王明军, 张金荣, 徐婉梅, 黎伟, 张影华, 张元元, 何建静, 廖蕴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5, 36(3): 38. https://doi.org/10.11778/j.jdxb.2015.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微小病变性肾病综合征激素抵抗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68例经肾组织活检确诊为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随访情况,将患者分为激素抵抗组(30例)及非抵抗组(38例),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意义的单因素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评价检验指标在预测微小病变性肾病综合征激素抵抗时的敏感度,特异度和最佳临界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感染、尿镜下红细胞水平、总胆固醇、24h尿蛋白定量、高尿酸,血清白蛋白及补体C4下降是激素抵抗型微小病变性肾病综合征的相关因素(P≤005),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感染、尿镜下红细胞水平、24h尿蛋白定量是激素抵抗型微小病变性肾病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IC)分别为4265(1033~17609,P=0045)、2468(1124~5420,P=0024)、1001(1000~1002,P=0039).ROC曲线分析显示当尿镜下红细胞≥35/HP,24h尿蛋白定量超过557g/d,总胆固醇高于949mmol/L是判断激素抵抗型微小病变性肾病综合征的最佳诊断临界值.结论:(1)感染、血尿、24h尿蛋白定量是激素抵抗型微小病变性肾病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2)当出现血尿,24h尿蛋白定量≥557g/d,总胆固醇≥949mmol/L时应警惕激素抵抗型微小病变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生.

  • 医学
  • 汤颖聪, 杨睿, 李红, 李启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5, 36(3): 43. https://doi.org/10.11778/j.jdxb.2015.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小白菊内酯对细菌脂多糖诱导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选用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采用实时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不同浓度小白菊内酯(01、1、10、50μmol/L)和细菌脂多糖(10μmol/L)作用后,细胞因子的mRNA(IL6、TNFα、Ptgs2、IL1β、IL10、MMP13与CXCL1)及蛋白(IL6、TNFα、IL1β与IL10)表达水平的改变.实验同时设立4个对照组,包括DMSO组、脂多糖组、DMSO+脂多糖组及阳性药Bay11-7082+脂多糖组.结果:浓度分别为10和50μmol/L小白菊内酯稳定有效地抑制脂多糖诱导小鼠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在mRNA水平上,IL6、TNFα、Ptgs2、IL1β、IL10与MMP13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CXCL1mRNA表达水平改变无统计学差异;在蛋白水平上,IL6、TNFα、IL1β与IL10的表达亦显
    著性下降,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小白菊内酯有效抑制了细菌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中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

  • 陶燕, 付生军, 洪梅, 王志平, 马宝良, 卢建中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5, 36(3): 49. https://doi.org/10.11778/j.jdxb.2015.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构建survivin基因特异性shRNA慢病毒干扰载体,转染膀胱癌EJ细胞,研究survivin基因在膀胱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抑制情况,观察survivinshRNA慢病毒载体对EJ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survivin基因为靶标设计shRNA干扰序列,克隆至pSIH1H1copGFP慢病毒载体.干扰载体鉴定正确后转染膀胱癌细胞株EJ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urvivin基因mRNA含量变化,Westernblotting法检测survivin蛋白表达,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EJ细胞凋亡情况.结果:PCR扩增鉴定、DNA测序证实survivin慢病毒干扰载体构建成功;EJ细胞经干扰载体处理后,EJ细胞survivin基因mRNA水平下调了7333%,蛋白表达受到显著抑制,EJ细胞凋亡率达到2439%.结论:成功构建了靶向survivin基因的shRNA重组慢病毒干扰载体,可以显著降低转染细胞survivin基因的表达水平,并有效提高膀胱癌细胞凋亡率.

  • 钟兴, 弓健, 郭斌, 徐浩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5, 36(3): 56. https://doi.org/10.11778/j.jdxb.2015.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Survivin特异性小片段干扰RNA(siRNA)能否增强人钠碘同向转运体(hNIS)转染的鼻咽癌细胞株(CNE2hNIS)对131碘的放射敏感性.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survivin基因的特异性siRNA,利用脂质体法转染CNE2hNIS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细胞survivin基因沉默效果.CCK8、克隆形成实验和Annexin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131碘孵育后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SurvivinsiRNA转染CNE2hNIS细胞72h后,细胞的survivin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Sisurvivin组较SiRNANC组细胞增殖率降低,131碘孵育后,Sisurvivin组较SiRNANC组细胞增殖率降低,凋亡率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vivin特异性siRNA能显著沉默CNE2hNIS细胞的survivin基因的表达,增加CNE2hNIS对131碘的放射敏感性.

  • 谭泽锋, 杨万勇, 徐安定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5, 36(3): 61. https://doi.org/10.11778/j.jdxb.2015.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基底动脉(BA)狭窄及狭窄程度与进展性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164例MCA或B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病人资料.采用TCD诊断症状性MCA、BA狭窄并判定其狭窄程度.观察症状性MCA、BA狭窄及其严重程度与进展性卒中的相关性.结果:症状性狭窄组进展性卒中发生率(5770%)明显高于非症状性狭窄组(3660%).Logistic回归显示症状性MCA或BA狭窄、女性是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560、2010.无狭窄及无症状性狭窄、轻度、中度、重度症状性MCA、BA狭窄组进展性卒中发生率分别为372%、461%、652%和619%,各组间进展性卒中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中度症状性狭窄组进展性卒中危险性最高.有良好侧枝循环代偿的重度狭窄病人的进展性卒中发生率为3333%,低于无明显侧枝循环代偿者的8888%,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症状性MCA、BA狭窄是进展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狭窄程度与进展性卒中密切相关,中度症状性MCA、BA狭窄发生进展性卒中危险性最高.良好侧支循环可能是重度症状性MCA狭窄进展危险较中度狭窄低的原因.

  • 陈红武, 赵海燕, 胡旭初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5, 36(3): 66. https://doi.org/10.11778/j.jdxb.2015.03.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重组人硫氧还蛋白1(rhTrx1)对新生SD大鼠急性内毒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鉴定rhTrx1;将新生SD大鼠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实验组和LPS+rhTrx1干预组.腹腔注射LPS(质量分数为5mg/kg),制备急性内毒素肺损伤模型,干预组于LPS注射前30min腹腔注射rhTrx1(质量分数为10mg/kg),观察注射后24h各组新生SD大鼠的一般情况以及死亡率;重复实验,每组分别于实验后的2、8h随机处死大鼠,提取肺组织用于病理切片观察.结果:(1)成功制备rhTrx1;(2)LPS组大鼠表现出活动少,反应差,精神萎靡,毛发无光泽,口周发绀等全身炎症反应症状,濒死状态时表现为毛色青灰,呼吸浅表;LPS+hTrx1干预组动物症状明显减轻;阴性对照组、LPS实验组和LPS+rhTrx1干预组大鼠24h死亡率分别为0%,67%、17%(2=14400,P=0001);(3)LPS组肺组织损伤严重,可见肺组织结构不完整,肺泡间隔明显增宽,肺泡腔内有红细胞、炎症细胞及浆液渗出,血管周围组织可见白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有明显充血及扩张表现,随时间延长有加重趋势,LPS+rhTrx1干预组病理改变较内毒素组明显减轻,肺泡结构尚正常,轻度肺水肿,肺泡间隔稍增宽,红细胞渗出明显减少,肺泡及肺间质中白细胞浸润减少.结论:重组人硫氧还蛋白1对急性内毒素肺损伤的新生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 王欣璐, 韩立新, 尹吉林, 王成, 姜丽莎, 谭思婷, 王伟民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5, 36(3): 71. https://doi.org/10.11778/j.jdxb.2015.03.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鉴于11碳蛋氨酸(11CMethionine,MET)在良性病变和在低级别胶质瘤鉴别诊断价值的研究尚少,本研究目的是筛选出术前用11CMET和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两种显像剂进行脑正电子断层显像(PET/CT)成像对良性和低级别胶质瘤(共2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评价两种显像剂分别对上述两种病变的显示能力,病变边界勾画情况以及鉴别诊断价值,为11C蛋氨酸在脑内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包括脑内占位病变22例(其中良性病变5例,新发低级别胶质瘤WHOI级和II级共17例).每例外科手术或活检前均行18FFDG和11CMETPET扫描(两次扫描间隔时间在1周以内),根据病灶及正常对照区(大脑对侧相应正常区域)勾画出的感兴趣区(regionofinterest,ROI)进行标准摄取值(Standarduptakevalue,SUV)平均值测量,计算良性及低级别胶质瘤的肿瘤/非瘤比(tumor/normalbrainuptakeratio,T/NT比值)的平均值及标准差.对比两种显像剂在上述两组病变中T/N比值的差别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1CMET在良性病变和低级别胶质瘤中的T/NT比值分别是159±028和152±048,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在良性病变和低级别胶质瘤中的T/NT比值分别是091±048和077±065,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本组所有22例病变中,11CMET显示病变呈高代谢者19例,18FFDG显示病变呈低代谢者17例.(3)11CMET所示病灶边界清晰者17例,18FFDG对病灶边界显示清晰者仅2例.(4)17例病灶显示清晰的患者11CMET显示病变范围均大于18FFDG.结论:虽然11CMET和18FFDG两种显像剂均无法将良性病变与低级别胶质瘤区分开,但11CMET对病灶侵犯范围及边界的显示均明显优于18FFDGFDG,11CMET还可检测和随访低级别胶质瘤(即惰性肿瘤)的生长情况,可为临床提供更多诊断、预后及治疗信息,因此,11CMET可常规应用于脑内占位病变的显示,且其效果优于18FFDG.

  • 黄邹琴, 刘长秀, 罗良平, 吴英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5, 36(3): 76. https://doi.org/10.11778/j.jdxb.2015.03.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应用胺碘酮治疗围手术期肿瘤患者频发室性早搏(室早)合并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频发室性早搏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的围手术期肿瘤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3d及1个月后,通过动态心电图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d后,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显著有效者23例(383%),有效者31例(517%),无效者6例(10%),总有效率90%;治疗1月后复查动态心电图显著有效60例(100%).结论:胺碘酮用于围手术期肿瘤患者频发室早合并室速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小,安全可靠,适用于围手术期控制室性心律失常.

  • 郑健辉, 王秀河, 张俊成, 黄飞文, 梁燕滨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5, 36(3): 79. https://doi.org/10.11778/j.jdxb.2015.03.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能谱CT碘基图对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肿瘤血供的判断作用.方法:随机抽取65例肝脏肿瘤患者能谱CT成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均病理诊断为肝细胞性肝癌,且在TACE术后3周进行肝脏能谱CT检查.所有患者均获得常规混合能量图像和能谱图像,通过后处理工作站对能谱图像进行碘基图像重建,再对栓塞术后瘤体进行碘浓度测量、比较.结果:在65例肝癌化疗栓塞术后患者中,5例(第1组)患者动脉期瘤体的IC病灶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的IC肝脏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脉期的IC病灶与IC肝脏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与门脉期LNR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60例(第2组)患者动脉期瘤体的IC病灶与周围正常肝组织IC肝脏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脉期的IC病灶与IC肝脏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与门脉期LNR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血管减影检查(DSA)复查证实只有5例(第1组)患者瘤体仍有动脉供血,60例(第2组)患者瘤体没有动脉供血.结论:能谱CT碘基图能判断肝细胞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肿瘤瘤体血供情况,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依据.

  • 高艳彬, 卢志阳, 金辉, 史鹏伟, 王桂芳, 温皇鼎, 杨磊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5, 36(3): 85. https://doi.org/10.11778/j.jdxb.2015.03.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从基因转录水平探讨烧伤早期免疫系统功能变化情况,并筛选烧伤后免疫相关标志物,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方法:GEO数据库下载GSE7404数据集(小鼠,25%TBSA,3度),共获得32例基因表达谱数据.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倍比法(foldchange,FC)筛选差异表达基因(Pvalue<001和|lgFC|>1).分别利用DAVID数据库和STRING数据库进行生物学过程功能富集分析及构建免疫相关蛋白互作网络.互作网络的模块及可视化分析应用Cytoscape软件进行,并用BINGO插件进行模块功能分析.结果:在烧伤后第1d的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最显著,共1825个差异基因被选出,其中上调基因658个,下调基因1167个.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刺激反应和免疫系统过程等生物学功能贯穿整个烧伤早期.蛋白互作网络分析表明LCK、CCR2、TLR2和MyD88等免疫相关基因可能在烧伤早期免疫功能变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烧伤后时序基因芯片数据,可以有效地揭示烧伤后免疫系统潜在的分子机制,可以为早期诊断和治疗靶点的筛选提供新的思路.

  • 彭莹, 余国成, 钟敬祥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5, 36(3): 92. https://doi.org/10.11778/j.jdxb.2015.03.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虹膜拉钩在白内障伴晶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方法:17例白内障伴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中使用虹膜拉钩固定晶状体前囊膜,植入3片式人工晶体.结果:患者术后1d、1周、1个月及3个月术眼裸眼视力分别为047±021、051±023、056±024、052±027,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53±023、056±021、057±031、057±029,术后3个月13例人工晶体位置居中.结论:虹膜拉钩在白内障伴晶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明显降低手术风险,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