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第3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6-01-25
  

  • 全选
    |
    研究论文
  • 王华军, 查振刚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6, 37(1): 1-6. https://doi.org/10.11778/j.jdxb.2016.0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临床研究和动物在体研究已经证明糖尿病与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明确指出糖尿病是 OA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影响OA的治疗效果.相关的机制研究表明葡萄糖转运蛋白、糖基化终末产物、MMPs、周 围神经及各种炎性因子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和诱导了骨关节炎的形成和发展.本研究就糖尿病与骨关节炎相 关性,糖尿病性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 周玲玲, 朱丽花, 陆帅, 陈少华, 杨力建, 罗更新, 李扬秋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6, 37(1): 7-11. https://doi.org/10.11778/j.jdxb.2016.0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检测NF-κB负调控因子A20基因3′非编码区(3′UTR)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突变的方法和rs77191406的检测方法.方法:利用PCR扩增99名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 )DNA的A20基因3′UTR 全长片段,并对PCR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将所测A203′UTR序列与 GenBank中的序列 (NM_006290.3)通过 BLAST程序对比,检出可能存在的基因突变.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检测A20基因 SNPrs77191406位点多态性.结果:在A203′UTRmRNA3080位点检测出C>T突变,该突变在基因库中已有作为 SNP登记(rs77191406),该SNP在7例(7.07%)健康人样本中检测到,但并未发现其他突变和多态性.成功建立 PCR-RFLP检测 A20基因 SNP(rs77191406)的方法.结论:首次报道中国健康人群中 A20基因 3′UTR存在 rs77191406,其意义有待进一步明确.
  • 徐国昌, 张庆远, 刘荣志, 刘永, 徐飞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6, 37(1): 12-16. https://doi.org/10.11778/j.jdxb.2016.0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南阳地区回族成人手足形态学与遗传学表型特征.方法:采用形态学测量身高、体重及手足 5项指标,捺印法研究手部肤纹学,观察手足7项遗传表型分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手长、手宽、足长、足 宽、足高分别为(18.45±0.97)、(8.25±0.64)、(23.14±1.39)、(9.36±0.90)、(9.45±1.32)cm,女性为(17.23± 0.81)、(7.40±0.73)、(20.46±1.30)、(8.75±0.84)、(8.64±1.17)cm.双手指纹嵴线总数男女分别为(135.06± 19.87)、(125.50±20.44),atd角、tPD、a-b嵴线数分别为(15.49±6.77)、(44.61±9.11)、(34.16±5.46)、(15.53± 6.46)、(43.37±9.23)、(33.73±4.07).扣手、利手、环食指长、指甲形状、拇指类型、利足、指足趾长右型率处于中等水 平.结论:南阳地区回族成人手足形态学及遗传学参数大多存在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同时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
  • 卢志远, 方彩虹, 李丹枫, 徐敏, 谢思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6, 37(1): 17-20. https://doi.org/10.11778/j.jdxb.2016.0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观察病毒蛋白在口腔鳞癌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收集临床标本共70例,其中正常口腔黏膜10例、口腔鳞癌60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所有标本中BHRFI蛋白表达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口腔鳞癌组中BHRFI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3.33%(32/60),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P<0.05 )其中,口腔鳞癌高分化组的阳性表达率为59.26%(16/27),中低分化组为48.48%(16/33),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815).结论:BHRFI参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 马邺晨, 石光清, 邱娟, 刘乐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6, 37(1): 21-28. https://doi.org/10.11778/j.jdxb.2016.0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miR-221-3p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分期、转移的关系,瞬时转染miR-221-3pinhibitor观察其对PTC细胞BCPAP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iR-221-3p可能作用的靶基 因、参与的通路及功能.方法:(1)原位杂交法(ISH)检测 PTC、滤泡状甲状腺癌(FTC)与正常甲状腺组织中 miR -221-3p的表达.(2)miR-221-3pinhibitor瞬时转染BCPAP细胞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 反应(qRT-PCR)法、噻唑蓝(MTT)法、AnnexinV-FITC/PI流式法分别检测两组细胞 miR-221-3p表达、细胞增殖、凋 亡情况.(3)软件预测miR-221-3p的靶基因,进行KEGG及GO富集分析.结果:(1)ISH显示 PTC组织中 miR-221-3p表达明显上调,与FTC、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miR-221-3pinhibitor转染细胞后,细胞miR-221-3p表达下降;细胞增殖减慢,细胞凋亡无明显改变.(3)在PTC中,KEGG分析显示miR-221-3p的 靶基因参与了Wntsignalingpathway 、Pathwaysincancer等通路,GO分析显示 miR-221-3p具有细胞代谢调控、基因 表达调控、RNA代谢调控等生物功能.结论:miR-221-3p在 PTC中表达明显上调,可能成为 PTC的一种标志物,可 能有影响PTC细胞增殖的作用,参与了Wntsignalingpathway 、Pathwaysincancer等通路,对 PTC细胞的代谢、基因 表达等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 王森林, 张梦媛, 王学坤, 周曙光, 江振友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6, 37(1): 29-35. https://doi.org/10.11778/j.jdxb.2016.0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 pIHsp65-Esat6GM共表达质粒,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方法:以 pEGHsp65Esat-6为模板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出 Hsp65-Esat6基因,同时从质粒 pORF-hGM-CSF中扩增出基 因佐剂hGM-CSF,分别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IRES的多克隆位点A(MCSA)和B(MCSB)中,构建pIHsp65-Esat6GM 共表达质粒,并转染HepG-2细胞中表达和检测.结果:酶切鉴定提示插入的基因片段大小分别为1.93kb和0.47 kb,测序分析表明克隆的Hsp65-Esat6和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M-CSF)序列与 GenBank上公布序 列完全一致;Western-bolt检测到 Hsp65-Esat6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r)为 75000kDa ;RT-PCR方法检测出 pIGM,pIHsp65GM和pIHsp65-Esat6GM转染组细胞均有 hGM-CSFmRNA表达,三组细胞中 hGM-CSF基因 mRNA 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方法检测到 pIHsp65-Esat6GM转染组细胞培养上清中 hGM-CSF的 表达,且与空载体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成功构建和表达了pIHsp65-Esat6GM质粒,为研制优于卡介苗(BCG)的新型抗结核病的DNA疫苗奠定了基础.
  • 许家顺, 李志刚, 张静莹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6, 37(1): 36-43. https://doi.org/10.11778/j.jdxb.2016.0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喷砂酸蚀(SLA)对Ti及Ti6Al4V表面形貌以及成骨细胞增殖和生物活性的影响,为钛及钛合金表面改性处理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将样品分为 Ti(对照组)、Ti (SLA组)、Ti6Al4V(对照组)、Ti6Al4V(SLA 组)4组,对照组进行打磨抛光处理,SLA组进行打磨抛光和SLA处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3D激光共聚焦扫描电镜观察各组样品的表面形貌与粗糙度;ICP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检测置于模拟体液(SBF)中的Ti及 Ti6Al4V元素析出情况;将成骨细胞接种于各组样品表面,通过SEM观察成骨细胞的伸展状态;MTT实验和 AKP实验检测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水平.结果:SLA后的Ti及Ti6Al4V表面形成微米级多孔粗糙结构;Ti及Ti6Al4V 置于模拟体液中均有元素Ti析出,Ti6Al4V析出了少量Al和V元素;SLA组细胞增殖量和△A值均高于对照组,SLA后的Ti6Al4V组细胞增殖量和△A值高于Ti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SLA可改善 Ti及 Ti6Al4V 表面形貌形成微米级多孔粗糙结构,从而提高 Ti及 Ti6Al4V表面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水平,且 SLA后的 Ti6Al4V更有利于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 徐雅玲, 黄巨恩, 梁菁, 唐艳妮, 阮丽, 韦海滔, 李东生, 张成磊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6, 37(1): 44-48. https://doi.org/10.11778/j.jdxb.2016.10.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aFGF)对紫杉醇(Taxol)诱导体外培养的大鼠肝细胞损 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新生SD大鼠培养原代肝细胞,将原代肝细胞种于96孔培养板:培养7d后加入各种不同 浓度的紫杉醇,作用24h,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抑制率;建立紫杉醇损伤肝细胞的模型,与此同时加 入系列质量浓度的MaFGF,观察MaFGF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紫杉醇对体外培养的肝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 作用,并呈质量浓度依赖型;在质量浓度为3.25×10-3~8.20×10-3mg/L范围内,MaFGF降低了紫杉醇对肝细胞 的抑制率,增高了肝细胞的活性;Taxol组与对照组比较,各生化和酶学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Taxol+ MaFGF(3.25×10-3~8.20×10-3mg/L)组和 Taxol组比较,各生化和酶学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Taxol+MaFGF组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一氧化氮(NO)、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水平 降低.结论:MaFGF对紫杉醇损伤的肝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张越, 李琳, 李晓光, 陈惠芳, 罗思, 陈云波, 祝晨蔯, 王奇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6, 37(1): 49-54. https://doi.org/10.11778/j.jdxb.2016.0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女贞苷对AB1-42诱导神经毒性损伤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对 SH-SY5Y细胞进行女贞苷梯度(4uM、20uM、50uM、100uM、500uM)预保护12h后,加入浓度为15uM的AB1-42诱导损伤12h.MTT法测定终点细胞存活率,ELISA检测细胞外 AB1-42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 LC3表达变 化.结果:女贞苷组(50UM、100UM)可明显增加细胞存活率;ELISA检测结果显示,女贞苷组细胞上清液 AB1-42 含量相较模型组下降;WB检测显示,自噬小体标记物LC3蛋白的表达下调.结论:女贞苷可有效保护 A142诱导 损伤的SHSY5Y细胞,提高细胞存活率.其可能机制为女贞苷可能增加SH-SY5Y细胞对AB1-42的清除,减少其在 胞外的聚集而引起的神经毒性,并对自噬有一定的抑制,从而达到对细胞的保护作用.
  • 刘丹, 汪涛, 何开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6, 37(1): 55-59. https://doi.org/10.11778/j.jdxb.2016.0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异丙酚和氯胺酮对大鼠认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80只7d大鼠被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氯胺酮组(A组),异丙酚组(B组)、氯胺酮和异丙酚组(C组).所有实验动物连续注射3次.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测定大脑海马神经元凋亡水平.水迷宫测试大鼠认知能力.结果:水迷宫测试显示,注射后第1天,对照组、B组及C组迷宫测试潜伏期逐渐降低;注射后第3d,与对照组比较,A、B、C组潜伏期及交叉循环时间显著降低.4组大脑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分别为(2.2±0.6)%,(15.1±7.3)%,(4.3±1.1)%,(10.6±2.4)%.麻醉后A、B、C组血清IL-4和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B、C组IL-1β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丙酚能降低氯胺酮对大鼠认知及免疫功能.
  • 李婷, 何璐, 颜斌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6, 37(1): 60-65. https://doi.org/10.11778/j.jdxb.2016.0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在内质网(ER)应激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SD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使用衣霉素(TM)建立SD大鼠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模型.观察对照组与FGF-2及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治疗组细胞凋亡情况,并使用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各组心肌细胞活力.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q-RTPCR)检测各组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的表达.结果:缺氧/复氧可引起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增加,与缺氧/复氧组相比,FGF-2预处理组及TUDCA预处理组内质网应激减弱;FGF-2和TUDCA均能改善缺氧/复氧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及活力减弱;FGF-2能够抑制TM诱导的内质网应激;与TM处理组相比,FGF-2预处理组心肌细胞凋亡减弱,细胞活力改善.结论:缺氧/复氧及TM均可以通过内质网应激诱导心肌细胞损伤,而FGF-2可以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而保护心肌细胞.
  • 林俐红, 查显丰, 李珉珉, 吴勇, 蒋亚斌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6, 37(1): 66-69. https://doi.org/10.11778/j.jdxb.2016.0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Lp-PLA2)和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 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测定103例ACI患者及31例健康对照组血清 Lp-PLA2和 hs-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 析.结果:ACI患者血清Lp-PLA2和hs-CRP检测水平分别为(297.36±87.51)ng/mL和(18.27±5.46)m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88.37±34.69)ng/mL和(7.15±2.38)mg/L(均 P<0.01).ACI患者病情越重,血清Lp-PLA2 和hs-CRP水平越高(均 P<0.01).血清 Lp-PLA2水平与 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82,P<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Lp-PLA2和hs-CRP水平升高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联合检测两者水平对判断患者病情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刘帆, 李永旺, 马玉恒, 刘中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6, 37(1): 70-73. https://doi.org/10.11778/j.jdxb.2016.0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 择择期在全麻下行神经介入手术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80例,年龄6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 ~III 级,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和七氟烷组(S组,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各40例.围术期采用 FORE-SIGHT脑氧饱和度监测仪持续监测患者的脑氧饱和度(SctO2),分别于术前1d、术后6h、术后24h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MMSE)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并采血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β、IL-6)的变化.记录患者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术中体动以及苏醒期情况.结果:S组患者苏醒情况优于P组,围术期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更少,SctO2下降的相对值更小,术后6h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更低;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炎症因子的表达以及术中体动、苏醒期躁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介入手术患者采用七氟烷维持麻醉,围术期能更好的维持脑氧饱和度,术后清醒更快,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更低.
  • 黎雪松, 黄炜, 黎勇航, 李永生, 刘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6, 37(1): 74-77. https://doi.org/10.11778/j.jdxb.2016.0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暴力犯罪嫌疑人和有攻击行为的男性住院精神病患者血浆中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的水平变化研究对象为男性暴力犯罪嫌疑人例、具有攻击行为的男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37例、正常成年男性45例,年龄16~58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盒定量测定血浆中5-HT水平,统计分析各组血浆5-HT水平的差异.结果:暴力犯罪嫌疑人和有攻击行为的男住院精神病患者血浆中5-HT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而暴力犯罪嫌疑人血浆水平5-HT又显著低于有攻击行为的男性住院精神病患者(P<0.01).结论:暴力犯罪嫌疑人和有攻击行为的男性精神病患者血浆中5-HT水平显著降低,监测有暴力倾向的罪犯和有攻击行为的精神病患者血浆水平变化,可能有助于预防和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
  • 马晓勉, 路利军, 高园园, 马建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6, 37(1): 78-86. https://doi.org/10.11778/j.jdxb.2016.0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Myocardial perfusion(MP)PET动态扫描中低光子计数通常会导致PET图像质量严重退化,直接影响后期定量分析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亟待专用的恢复模型,以获取优质的PET图像.方法:本实验提出一种基于低秩框架的心肌灌注动态PET图像恢复模型,其基本假设是动态序列PET图像可以分解表示为低秩成分及稀疏成分并分别进行约束.在此基础上,利用迭代软阈值法进行求解.结果:提出的模型应用于Rb-82 MP PET心肌灌注成像仿真数据以及临床心肌灌注动态PET扫描数据,仿真及临床实验均表明本实验方法在视觉评价及量化评价(偏差vs.方差,对比度恢复系数vs.标准差,CNR)等方面明显优于MLEM重建图像及传统的引入单一的稀疏约束与同时引入低秩和稀疏约束等图像先验恢复模型.结论:与传统的图像先验恢复模型相比,本实验方法在视觉评价及量化评价均具有优质表现.
  • 李健, 朱之恺, 董运鹏, 孙国瑛, 于才红, 王浩, 阳恒欢, 赖彩永, Berthold Hocher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6, 37(1): 87-92. https://doi.org/10.11778/j.jdxb.2016.01.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出现较多关于成人心血管疾病父源影响的实验证据及流行病学资料.本文就成人 心血管疾病父源影响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探讨父系来源的可能机制,以期为成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