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第2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6-10-25
  

  • 全选
    |
  • 马庆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6, 27(5): 635-6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初等的方法,建立了一些新的含有n个变元函数及其向前差分的Poincaré型离散不等式,它们推广和改进了Pachpatte的一些结果.
  • 符才冠, 陈雅敏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6, 27(5): 640-6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系统分析了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中需要考虑的各种指标.采用德尔菲法和统计分析对指标进行筛选,建立相应的层次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合理确定出各项指标的权重.研究表明:保证证券市场稳定在10项考虑的指标中占了很大的权重,具有绝对的重要性;其次是优化资源配置.
  • 薛声家, 韩小花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6, 27(5): 646-6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使用多面集的分解定理,导出一般形式线性分式规划解集的结构,并基于有效的算法,给出解的唯一性条件以及当唯一性条件不满足时确定解集的计算步骤.同时附有数值例子.
  • 袁鸿, 陆伟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6, 27(5): 652-6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一种新的数值方法———准格林函数方法.以Pasternak地基上简支多边形薄板的弯曲问题为例,详细阐明了准格林函数方法的思想.即利用问题的基本解和边界方程构造一个准格林函数,这个函数满足了问题的齐次边界条件,采用格林公式将薄板的弯曲问题化为两个耦合的第二类Fredholm积分方程.边界方程有多种选择,在选定一种边界方程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建立一个新的规范化边界方程来表示问题的边界,以克服积分核的奇异性.
  • 张卫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6, 27(5): 658-6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Liapunov第二方法研究油膜轴承支承转子动力学系统的运动稳定性.系统的微分方程被模化为非线性项可孤立出来的数学模型.研究表明,Liapunov第二方法可以解决某类非线性转子动力学系统的稳定性问题.
  • 吴起星, 刘文连, 阎鼎熠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6, 27(5): 664-669,6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原位直剪试验、室内直剪试验等测试手段,运用最小二乘法、优定斜率法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机场高填方压实土的抗剪强度特性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大型复杂的场区,应采用多种试验方法来综合确定强度参数;水对填土的抗剪强度影响相当大,含水率越大,强度值降低越多;高填方土体应注意高应力作用下抗剪强度的变化;压实度影响填筑体的强度高低,但压实度λc与强度指标cφ的定量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 孙玉霞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6, 27(5): 670-6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在Java程序可达性测试中的同步序列生成效率,提出了一个新算法从无时序约束关系的同步事件派生竞争变形体集,避免或减少了不可行的竞争变形体的生成.定义了同步事件之间的线程家族时序约束关系,并详述了此约束关系的信息抽取算法和判定算法.
  • 龙舜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6, 27(5): 676-6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给出一个主要针对Java高性能应用的Java自适应优化编译框架.它具有分布式系统结构,采用一个启发式算法搜索一个很大而复杂的优化空间以提高被编译程序的运行性能.在两个测试环境下测试16个测试程序的结果表明:它在测试100个点后能取得平均加速比为1.14和1.10,并且其中的78%和89%在头20次测试中即可获得.
  • 胡国永, 陈长缨, 丁涛, 卢尚才, 叶晓健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6, 27(5): 683-686,6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无线激光通信系统中激光调制信号在大气信道中传输时受背景光、大气衰减、湍流效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传统上认为红外波段的激光更适合于在大气信道中传输.基于对红光激光束大气传输特性的分析,讨论了激光束传输过程中背景光干扰、大气衰减和湍流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波段激光和红外波段激光用于短距离无线激光通信时受信道的影响差别不大,红光波段激光可用以加载调制信号有望实现无线高速数据传输.
  • 李洪, 庞其昌, 靳贵平, 李伟, 陈书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6, 27(5): 687-692,7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双光谱图像检测系统的总体设计,针对紫外与可见光双光谱成像系统提出了基于模糊矩阵的双光谱图像融合法.该方法采用模糊矩阵表征融合区域,同时利用小波变换法对图像进行多分辨分解重构.实验选取UV图像与V图像进行融合,并对该方法和其他几种方法的融合图像进行了比较.基于模糊矩阵的双光谱图像融合法能比较好地兼顾图像融合中清晰度和融合边缘过渡两方面的要求.
  • 郭亚嫘, 付小峰, 邹化民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6, 27(5): 693-6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白噪声方法测量了JEOL JEM2010(FEF)透射电子显微镜配备的MSC794型CCD相机的点扩展函数PSF(point spread function).在恒定的均匀入射电子束强度下,用改变曝光时间的方法改变CCD相机的曝光量(计数)的方法,得到了该CCD相机的噪声响应特性.将测量结果用于图像复原,得到了衬度更好的电镜图像.复原之后的图像数据,可以用作定量电子显微学分析.
  • 张子勇, 吴新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6, 27(5): 699-704,7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使用甲基纤维素和六甲基二硅胺烷(HMDS)合成了三甲基硅基甲基纤维素醚(TMS-MC).通过溶液浇铸制备了TMS-MC膜和TMS-MC与一种钴Sch iff碱络合物,N,N′-二水杨乙二亚氨基钴的复合膜.对复合膜的力学性能、富氧性能以及影响富氧性能的因素如压差、温度以及络合物的用量进行了研究.与TMS-MC膜相比,复合膜由于钴络合物的加入具有对氧的促进输送作用,因此获得在低压差条件下透氧系数和氧氮分离系数同时提高的效果,尤其是后者较为显著.在20℃和0.05 MPa压差条件下,透氧系数为57.86 Barrer,氧氮分离系数达到11.08.
  • 赵美霞, 于海燕, 吴秀梅, 欧阳健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6, 27(5): 705-7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方法研究了三聚磷酸钠对草酸钙(CaOxa)晶体生长的影响.三聚磷酸钠能抑制一水草酸钙(COM)晶体的生长,同时诱导二水草酸钙(COD)晶体的形成.随着三聚磷酸钠浓度的增加,COM晶体的表面积减少.上述结果表明三聚磷酸钠是抑制CaOxa结石的一种潜在药物.
  • 刘敏, 白燕, 李继革, 郑文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6, 27(5): 710-714,7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循环伏安法、电位阶跃法和旋转圆盘电极研究了胆红素-氯仿体系对氧还原反应的电催化行为.结果表明,氧还原的峰电流随扫描速度增加而增大,还原峰峰Ⅰ(-190 mV)的峰电流ipυ1/2、峰Ⅱ(-550 mV)的峰电流ipυ呈线性关系,峰Ⅱ的峰电流与胆红素的浓度在1.0×10-6~2.0×10-5 mol/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在电极反应过程中氧的还原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由O2还原到H2O2(峰Ⅰ),主要受扩散控制,第二步,由于氯仿的疏水作用,H2O2聚集在电极表面被胆红素(BR)催化还原为H2O(峰Ⅱ),主要受吸附控制.
  • 黄雪松, 晏日安, 李爱军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6, 27(5): 715-7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干姜提取的姜酚合成了6-姜酚肟,采用气质联用仪测定了所获结晶姜酚肟的色谱与质谱行为,并根据6-姜酚肟的电离质谱图分析了其开裂过程.分析结果表明6-姜酚肟没有C4与C5间的热解脱水反应,肟基具有α-开裂、麦氏重排等开裂特点,反式6-姜酚肟具有数量多、峰强度高的奇数碎片离子峰.这些结果表明,所获得的结晶为6-姜酚肟的差向异构体的混合物,6-姜酚肟比反应物6-姜酚更为稳定.
  • 李晓光, 钟德清, 班书光, 廖敏敏, 罗焕敏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6, 27(5): 720-7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对广东海风藤、石菖蒲、五味子3味中药单独进行挥发油成分提取,然后将3味药以复方比例混合提取,比较它们在提取量、提取速度、提取成分方面的差异.并用正交设计法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药材粉碎度等因素对挥发油提取量的影响,优化了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广东海风藤、石菖蒲、五味子单独提取与以复方比例混合提取在提取量、提取速度、提取成分方面基本一致.正交试验中以提取量作为指标,提取时间和粉碎度的影响具显著性意义,加水量的影响无显著性意义.最终确定采用以复方比例混合形式提取挥发油的提取路线,最优工艺条件为A2B3C3,即加药材质量8倍量的水、提取7 h、使用药材细粉进行提取.
  • 杨南煌, 谢德明, 陈英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6, 27(5): 724-7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溶剂,过氧化苯甲酰(BPO)引发苯乙烯(St)、二乙烯苯(DVB)、苯乙烯磺酸钠(NaSS)共聚合制备交联聚苯乙烯磺酸钠,并用红外光谱(FTIR)和热分析(DSC)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共聚物中苯乙烯磺酸钠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聚合反应时间为10 h温度90℃时,共聚物中苯乙烯磺酸钠的含量最接近理论值.DSC结果表明磺化聚苯乙烯其玻璃化转变温度(112℃)高于聚苯乙烯(104℃),但是磺化度进一步增加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玻璃化转变.通过测定共聚物在水中的电导率,发现共聚物中苯乙烯磺酸钠的摩尔分数为7.81%时,导电率可达到0.32×10-2 S/cm,苯乙烯磺酸钠摩尔分数继续增大对共聚物导电率的影响很小.
  • 李运涛, 陈均志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6, 27(5): 729-7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制备无酪素颜料膏的一种新方法.主要对无酪素颜料膏中炭黑改性进行了研究,并做了改性炭黑在颜料膏中的应用实验.得到碳黑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羟甲基化碳黑质量浓度0.22 g/mL、单体浓度6.3 mol/L、硝酸浓度0.66 mol/L、引发剂Ce4+离子浓度16 mmol/L、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50℃,接枝率达6%.应用实验表明:表面接枝的炭黑应用于颜料膏中克服了炭黑分散稳定性差的缺点,利用改性炭黑制备的无酪素颜料膏的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
  • 易正戟, 谭凯旋, 澹爱丽, 余振勋, 王世强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6, 27(5): 734-7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硫酸盐还原菌(SRB)生物(还原)沉淀法消除地浸含铀废水中的放射性U污染,研究了pH值、SO42-和SO3-对混合SRB菌群对地浸废水中U生物沉淀过程的影响.厌氧序批式实验结果表明,溶液pH值对U生物沉淀存在显著影响,在pH=6.0时U的沉淀率最高达99.4%,随pH值的降低其U的沉淀率也不断降低.SO42-质量浓度低于4 000 mg/L时对U生物沉淀没有影响,但超过5 000 mg/L时会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着初始SO42-浓度的上升而加强.SO3-的存在会严重抑制SRB还原沉淀U,只有先彻底去除SO3-才能利用SRB还原沉淀U.因此,寻找分离或驯化培养出嗜酸性SRB菌群以及应用SRB和反硝化细菌(DNB)的混合菌群协同作用对酸法地浸采铀地下水进行原位生物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 何震宇, 杨红, 李月琴, 周天鸿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6, 27(5): 740-7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检测CYP2C9基因Arg144Cys位点和Ile359Leu位点多态性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与模板具有1个碱基错配的引物通过PCR在扩增产物中引进限制性酶切位点,即扩增引进限制性酶切位点(amplification-created restriction sites,ACRS),其中通过上游引物在扩增Arg144Cys位点的片断中引入MvaⅡ切点,使得野生型基因CYP2C9*1和突变型基因CYP2C9*2的PCR产物中分别含有2个和1个AvaⅡ切点;通过下游引物在扩增Ile359Leu位点的片断中引入MvaⅠ切点,使得野生型基因CYP2C9*1和突变型基因CYP2C9*3的PCR产物中分别含有1个和2个MvaⅠ切点.将来自Arg144Cys位点和Ile359Leu位点的PCR产物各取一份测序,表明错配碱基成功引入PCR产物中.将包含Arg144Cys位点的PCR产物用AvaⅡ消化,将包含Ile359Leu位点的PCR产物用MvaⅠ消化,然后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进行基因分型.由于野生型基因和突变型基因的PCR产物中都至少含有1个酶切位点,能完全避免因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失活或酶切不完全而导致的基因分型错误.
  • 刘大岭, 罗林波, 陈子明, 谢春芳, 姚冬生, 梁郁强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6, 27(5): 746-7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研究了5 L发酵罐上液体深层培养假密环菌,生产菌丝体复合多糖的发酵条件,同时比较用酵母泥作培养基和用马铃薯作培养基发酵过程中假密环菌的生长情况、产多糖量和菌丝体生长形态.结果表明:接种量为5%,温度(26.0±0.5)℃,pH为6.00±0.2,溶氧保持在20%以上;从培养开始到收罐的0~85 h,搅拌速度从80 r/min到160 r/min分阶段递增;补料分批发酵,上罐培养3~4 d为最适发酵条件.使用马铃薯复合培养基发酵的发酵液中菌密度最高:可达11.541 g(干质量)·L-1,而使用酵母泥复合培养基菌密度最高达9.657 g(干质量)·L-1,前者比后者高出19.51%.而酵母泥培养基的多糖质量浓度则最高达1.27 g·L-1,比马铃薯培养基高出22.83%.且平均培养时间比马铃薯培养基缩短12 h.
  • 刘婷婷, 杨宇峰, 叶长鹏, 王朝晖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6, 27(5): 754-7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共培养系统研究了在不同光照强度、生物量条件下,大型海藻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及其水溶性抽提液对两种海洋赤潮藻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和椎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的生长抑制效应.结果显示,龙须菜和两种赤潮藻间存在着营养竞争,受龙须菜的影响,两种赤潮藻的最大密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下降,其受抑制程度随着龙须菜起始密度的增大而增强,而两种赤潮藻对龙须菜生长的影响却不显著.此外,龙须菜和两种赤潮藻之间还存在着光竞争,弱光条件更适合龙须菜的生长,强光条件下龙须菜对两种赤潮藻的抑制作用减弱.此外,龙须菜水溶性抽提液也会对两种赤潮藻的生长产生抑制.
  • 完颜小青, 谢数涛, 孙勇, 袁嘉恩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6, 27(5): 760-7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不同生态环境中分离培养出20株光合细菌,进行5-氨基乙酰丙酸(5-ALA)的产量检测,筛选出一株分离自广州市云溪公园池塘底泥的菌株R5,其5-ALA产量最高,达4.92 mg/L.为了确定菌株R5的分类学地位,对该菌株的形态学、碳源利用情况等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研究,表明该菌株符合红假单胞菌属的生物学特征;以菌株R5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16S rDNA基因,对PCR产物进行了序列测定,将所测得的核酸序列与相关细菌的16S rRNA序列进行比对,并构建进化树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菌株R5与沼泽红假单胞菌株KUGB306(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KUGB306)形成一个类群,序列同源性为99%.故最后确定该高产5-ALA的菌株属于红假单胞菌属(Rhodopseudomon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