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第2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8-10-25
  

  • 全选
    |
  • 苏继红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8, 29(5): 421-4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设X是射影流形,f:XYX的小收缩态射,f的例外集E是光滑子簇.如果f(E)是零维的,E的维数不大于X的一半且法丛NE/X与⊕OE(-1)同构,t=codimE,那么f的翻转f+:X+Y一定存在.
  • 李国望, 高凌云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8, 29(5): 424-4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fm(f(k))n-φ的零点的定量估计,得到关于超越亚纯函数的特征函数的界囿.推广了TSE C K与YANG C C等人的有关结果.
  • 雷乐, 樊锁海, 谢镇湖, 邓科毅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8, 29(5): 427-433,4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全球6个国家的HIV/AIDS流行趋势进行预测,并给出资源分配的方案.首先利用基本离散时间动力学多分组模型,得到了6国2006~2050年HIV/AIDS感染者人数的变化.然后考虑ARV药物和HIV/AIDS疫苗的使用,修正基本模型,对6国2010~2050年HIV/AIDS感染者人数进行了估计.再考虑ARV药物抗药性的影响,完善修正模型,预测了美国2010~2050年HIV/AIDS感染者人数变化.最后基于线性支出系统效用函数,建立一个非线性规划模型来对6个国家分配资源.
  • 徐加初, 区潮益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8, 29(5): 434-4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等效夹层壳思想的双层网格扁壳非线性弯曲理论,对鞍形双层双曲抛物面网格壳体在均布压力作用下的非线性稳定性问题进行了研究,采用伽辽金方法求得了简支边界条件下双层双曲抛物面网格壳的非线性载荷-位移关系式和临界屈曲载荷的解析表达式,同时讨论了网壳结构几何参数对临界屈曲载荷的影响.
  • 朱永安, 王璠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8, 29(5): 438-4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修正迭代法研究了扁球壳在集中荷载和温度场联合作用下的非线性屈曲问题,得到了临界荷载的二次近似解析公式,讨论了温度场对临界荷载和临界几何参数的影响.
  • 程良彦, 宋振华, 王志华, 马宏伟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8, 29(5): 443-4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作用在结构上的冲击力不易测量时,有必要通过结构响应对冲击力进行识别.由于结构频响函数往往是病态矩阵,常用的频域反卷积法会失效.本文采用相似于频域反卷积法的小波反卷积法来识别冲击力,介绍了频域反卷积法和小波反卷积法并进行分析,设定冲击力通过模拟得到结构响应,利用实验响应和模拟的结构特征用小波反卷积来重构冲击力并与实验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由于小波力和冲击力的相似性,在动态信号处理中小波反卷积能有效识别冲击力的特征.不足的是,在选择小波的宽度和平移量时需要一定的经验.
  • 赵俊, 陈长缨, 刘小冲, 刘兴华, 于志刚, 王康模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8, 29(5): 447-4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一个基于双核的猝发式近距离无线光通信系统用以监测和传输运动部件的工程参数.设计并分析了系统运动端和固定端两大模块的结构和功能.介绍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通过自行设计的误码率检测程序实时反映出系统工作状态和光通信质量的好坏,为监控与评估系统的状态提供依据.实验结论表明:系统误码率达到10-9量级,完全达到系统设计要求.
  • 周四清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8, 29(5): 451-4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供应函数均衡模型是研究电力市场发电商竞标行为的一种重要工具.不同于Cournot模型描述的产量竞争和Bertrand模型描述的价格竞争,供应函数均衡模型更适合描述电力市场中竞标函数竞争行为.当电力市场需求函数表示为市场价格与有界随机需求冲击的非线性函数时,每个发电商在其发电容量范围内向电力市场提交一个分段线性供应函数,以获取最大化利润.在这种电力市场环境下构造了一类分段线性供应函数,证明了分段线性供应函数纳什均衡解的存在性,从理论上获得了相关新结论,为电力市场供应函数均衡近似数值求解算法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 薛声家, 林佳丽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8, 29(5): 457-4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指出了文"求解线性多目标规划的一种新方法"中有关线性多目标规划弱有效解的判别准则与算法的一些缺陷和错误,并提出了补充和修改意见.
  • 左小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8, 29(5): 460-4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供应网络协同及其对供应网络整体绩效的影响,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构建了协同客户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各指标在制造业集群供应网络中的重要性确定其权重.并以此为基础,利用信息的灰色特性建立相应的评价决策模型,最后以珠三角地区某供应网络协同客户群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 周永明, 赖晓铮, 赖声礼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8, 29(5): 466-4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缩减射频标签用缝隙天线的尺寸,提高标签芯片与缝隙天线的匹配性能,提出了射频标签用非对称缝隙天线.给出了非对称缝隙天线的阻抗随缝隙的长度和弯折角度的变化曲线.尝试将非对称缝隙天线与Philips公司提供的标签测试芯片进行阻抗匹配,制作了相应的实物天线,仿真与测试结果说明所设计的天线基本能满足RFID标签应用要求.
  • 赵俊, 程良彦, 马宏伟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8, 29(5): 470-4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两边铰支的圆弧形拱板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得到拱损伤前后的第一阶模态参数,然后运用中心差分法近似求得拱板面内两方向的径向位移模态曲率和转角位移的二阶导数,并用于拱板的损伤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当布置有足够数量的振型测点时,拱板损伤前后径向位移两方向模态曲率差之和与转角位移两方向二阶导数差之和均可有效地用于拱板损伤的探测和定位,并大致判断其损伤程度.
  • 任刚, 李明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8, 29(5): 478-4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常规混凝沉淀工艺的处理效果和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氯(Cl2)、氯氨(NH2Cl)和臭氧(O3)预氧化除藻和除有机物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凝除藻和除浊规律一致,但与除有机物不一致,传统混凝取得理想的除藻效果不经济.PPC在预氧化除藻、除有机物以及助凝中均表现了良好的性能,30 mg/L的Al2(SO4)3混凝条件下2 mg/L PPC即可有效提高藻类和有机物去除效果.O3其次,而Cl2和NH2Cl预氧化除藻效果较差,而且基本没有助凝效果.
  • 严兴, 赵玲, 尹平河, 郑勋超, 周铁海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8, 29(5): 483-4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垃圾渗滤液是很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毒有害的有机废水.为了强化垃圾渗滤液的混凝预处理,试验研究了3种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聚丙烯酰胺(PAM)对广州兴丰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的絮凝预处理.通过l9(43)正交试验,实验确定了最佳混凝剂用量以及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PAC投量为1.9 g/L(以氧化铝量计算)、PFS为1.2 g/L(以铁量计算)、PAM为0.16 g/L,pH值为8时,以转速300 r/min快速搅拌50 s,而后再以转速60 r/min慢速搅拌10 min,沉降30 min,垃圾渗滤液化学需氧量(CODCr)的去除率可以达到68.2%.
  • 钟慧琼, 李明, 张丽珍, 杨骏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8, 29(5): 487-4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详细考察了反应时间对Fe-Mn催化剂F-T合成产物分布的影响.分别研究了反应200和1 000 h后催化剂的F-T合成动力学,采用非线性遗传算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获取了不同反应期间的动力学参数.结果发现,反应200和1 000 h的链增长活化能分别为60.6和75.5 kJ·mol-1,表明随反应时间的增加,催化剂的链增长的能垒增大,这可以合理解释Fe催化剂随反应时间增加F-T合成产物向低分子烃变化的趋势.
  • 何山, 谢德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8, 29(5): 491-494,4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壳聚糖与聚乳酸是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材料,特别是作为组织工程支架.采用三甲基硅烷基(TMS)改性壳聚糖,4-二甲氨基吡啶(DMAP)催化,制备壳聚糖与端羧基PLGA的接枝共聚物.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证实了共聚物的形成.热分析测试表明,共聚物具有不同于聚乳酸的热特性.接触角测试表明共聚物具有较好的亲水性.壳聚糖与端羧基PLGA的接枝共聚物具有较壳聚糖及聚乳酸更为优良的性能,可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黄建艳, 包磊, 汤顺清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8, 29(5): 495-4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琼脂糖-透明质酸共聚物作为多肽载体,与胰岛素复合制备琼脂糖透明质酸共聚物/胰岛素微粒,在不同的pH介质中(1.2、6.8、7.4)进行体外药物释放行为实验,用药物动力模型拟合探讨其释药机理.用原子力显微镜、Zeta电位仪以及红外光谱仪等现代测试技术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琼脂糖透明质酸共聚物在pH3以上带负电荷,胰岛素与琼脂糖透明质酸共聚物在pH3~5.4形成聚离子复合物,得到的微粒大小为2~10 μm;复合物微粒在pH1.2和pH7.4溶液中具有突释效应,而在pH6.8溶液中的释放效果较为理想,Weibull分布可较好地描述了该复合物微粒在不同pH环境下体外释药规律.
  • 江海燕, 吴思超, 朱家杰, 张美英, 李药兰, 许少玉, 岑颖洲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8, 29(5): 500-5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瑶药中蕨类植物药翠云草、半边旗、白毛蛇、海金沙草的提取物的体外抗病毒活性进行初步的筛选.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 assay)和细胞病变抑制法(CPE reduction assay),对这4种植物药的水提物、醇提物及醇提物的各萃取部位进行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HSV-1)、柯萨奇B组3型病毒(Cox B3)的活性测定.结果:这4种植物药对HSV-1或Cox B3都有一定的体外抑制作用,其中翠云草醇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具有较好的体外抗HSV-1和Cox B3活性,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12.5和6.25 μg/mL,选择性指数(SI)分别为8.3和20;半边旗醇提物的石油醚部位具有较好的体外抗HSV-1活性,IC50为6.25 μg/mL,SI为61.通过对翠云草、半边旗、白毛蛇、海金沙草的抗病毒筛选,发现翠云草的乙酸乙酯部位和半边旗的石油醚部位具有较好的抗病毒活性.
  • 凌钦婕, 向军俭, 唐勇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8, 29(5): 505-5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建立快速检测氯霉素(CAP)的免疫学方法,采用重氮法、混合酸酐法与碳二亚胺法(EDC)法分别合成氯霉素完全抗原,并通过稳定性比较实验确定采用混合酸酐法合成的氯霉素卵清蛋白(CAP-OVA)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血清,采用EDC法制备的氯霉素牛血清白蛋白(CAP-BSA)作为检测抗原,用ELISA方法进行鉴定与特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多抗与常见抗生素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0.01%,IC50为18.53 ng/mL,灵敏度达到0.53 ng/mL,该抗体可用于氯霉素的快速检测.
  • 杨远航, 许忠能, 林小涛, 马叶胜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8, 29(5): 510-5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定量研究淡水水域底泥和水体中的真菌种群分布,以广州暨南大学校内的南湖底泥及水体为研究对象,筛选出适合定量分析真菌的最佳培养基,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真菌数量.采用了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琼脂培养基(YPD)、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察氏培养基(CA)、马铃薯琼脂培养基(PA)和混合培养基(HH)等5种培养基,分别按原配方、原配方中加入10%底泥浸出液、以及在原配方中不含抗生素的培养基中加入适量氯霉素等3种方法配制培养基.培养结果表明:各种培养基上生长的真菌数量和种类各异,同一种真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也相差极大.加入底泥浸出液的5种培养基,无论是底泥还是水样,所培养出来的菌落数量多数都多于原配方;加入抗生素的两种培养基所培养出来的菌落数量都远远少于原培养基.研究结果说明加入10%底泥浸出液的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琼脂培养基(YPD)更加适合用于底泥和水体真菌数量的调查.
  • 袁嘉恩, 许忠能, 雷腊梅, 李慕婵, 韩博平, 谢数涛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8, 29(5): 516-5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的Hsp70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以中华绒螯蟹卵组织cDNA为模板,克隆测序后拼接得到一条长2 429 bp的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其覆盖了完整编码区,编码649个氨基酸.经antheprot分析发现2个Hsp70基因的签名序列:IFDLGGGTFDVSIL,IVLVGGSTRIPKIQK;Dnak特征基序DLGTT-S-V;非细胞器基序:RARFEEL;核定位信号标签:KKDPSESKRALRRL;胞质Hsp70特征基序GPTIEEVD.经BLASTn和BLASTx软件分析,该编码区核苷酸序列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的相似性分别为85.30%和84.89%.根据核苷酸序列所推导出的Hsp70氨基酸序列,其与斑节对虾、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的相似性分别为93.23%和93.40%.本研究克隆了中华绒螯蟹的Hsp70基因,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锯缘青蟹的抗逆机理及其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 黄燕, 梁旭方, 王琳, 林群, 胡永乐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8, 29(5): 522-5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比较不同生态习性淡水鱼类微囊藻毒素去毒能力与其肝脏Ⅱ相去毒酶Alpha-及Rho-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基因组成型表达之间的关系.采用RT-PCR及RACE方法成功克隆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a)、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肝脏Rho-GST(GSTR)基因cDNA全序列.应用半定量PCR方法以β-肌动蛋白为外参照,研究鲢鱼、尼罗罗非鱼、草鱼肝脏Alpha-GST(GSTA)及GSTR基因的组成型表达水平.结果表明,3种淡水鱼类微囊藻毒素去毒基因GSTR序列全长分别为1 078 bp、904 bp、1 104 bp.鲈形目鱼类的罗非鱼GSTR基因组成型表达相对较高,而鲤形目鱼类的鲢鱼、草鱼GSTA基因组成型表达相对较高.可见不同生态习性淡水鱼类GST基因组成型表达的高低可能与3种淡水鱼类生态习性及去毒能力有关,但对于不同生态习性淡水鱼类去毒能力的分子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 李贵生, 刘加根, 张秀萍, 梁宠荣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8, 29(5): 528-5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乌龟肝和脾受X射线辐射后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乌龟的肝脏由3叶构成,肝实质内结缔组织极少,肝小叶间分界不清.X线照射后第1天,肝细胞出现以细胞核固缩为特征的细胞凋亡现象,中央静脉有淤血现象.照射后第8天,凋亡肝细胞增多,细胞核固缩更明显,中央静脉血管阻塞症加重.照射后第16天,中央静脉血管阻塞症状仍存在,肝内色素细胞增多.乌龟的脾脏分为被膜和实质两部分,其中实质可分为白髓和红髓两部分.白髓由大量密集的淋巴细胞围绕1~2条小动脉构成,未见淋巴小结;红髓由脾索和脾窦组成.X线照射后第1天,淋巴细胞出现凋亡现象,红髓与白髓的边界开始模糊.照射后第8天,中央动脉出现阻塞现象,白髓与红髓分界不清.照射后第16天,白髓的小动脉内的阻塞现象进一步加重,白髓与红髓基本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