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 第2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5-02-27
  

  • 全选
    |
    国际政治
  • 周聿峨, 刘建林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27(2):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东南亚华人的结构性权力来源于五个权力资源,即政治影响力、经济实力、人口、文化和族群凝聚力。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代表的东亚区域合作的影响下,东南亚华人结构性权力会发生一些变化,表现在政治影响力得以提升,经济实力得以增强和文化优势得以体现。但是,其他族群的影响以及华人行使权力的意愿等消极因素也会对华人结构性权力产生一些制约作用,从而有碍于华人结构性权力的正常发挥。
  • 陈奕平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27(2): 7-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冷战结束及台湾政治变动以来,美国国会议员与台湾当局之间的互动越来越频繁,"美国国会台湾小组"和"美国参议院台湾小组"的相继成立、壮大及频繁活动就是一证。越来越多的美国国会议员加入参众两院"台湾小组"并开展频繁的游说和立法活动,这势必对中美关系和美台关系带来一定的影响。对此,中国应考虑相应的应对之策,包括加强与美国议员的沟通,发挥华裔社团和华裔精英的作用,加强游说队伍建设,打"经济牌",建立美国国会个人资料库并进行动态跟踪等。
  • 法学研究
  • 盛永彬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27(2): 14-19,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手段和工具的法治,必须是善法之治。《国家赔偿法》作为我国现代社会法治进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基本制度,必须符合法治原则、宪法精神及国际法准则。然而,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的有关条款之规定却不乏违宪之处。为了保障宪法效力的至高性和权威性,维护我国法制建设的统一和尊严,实现宪政宗旨,充分而全面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推动廉政建设,促进依法治国,《国家赔偿法》的违宪条款应予以修订。
  • 李静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27(2): 2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程序选择权本质上属于程序人权,理论依据为程序人权保障理念、程序主体性原则及处分权主义,内容包括当事人对纠纷解决方式的选择权、对诉讼程序的选择权与对诉讼手段的选择权。程序选择权在民事诉讼中具有适应世界各国民事诉讼发展趋势、实现民事诉讼目的、降低诉讼成本,提高程序效益和实现司法公正等实践价值。在我国立法中,程序选择权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应当借鉴国外立法经验,改革与完善我国现行立法;增设某些程序选择权;明确法官的阐明与告知义务;明确律师的正确建议义务。
  • 经济学研究
  • 王兵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27(2): 27-33,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52~2001年,广东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与国际相比较,广东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仍然滞后,主要是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实证的结果发现,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有重要的贡献;产业结构对生产要素效率和经济规模有重要的影响;经济增长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了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广东应当优化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发挥广东的工业优势,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 陈雪梅, 姜鹏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27(2): 34-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广东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在90年代初传统轻工业的领头发展后,正在向重工业化、高度化和高附加值的方向转变。与浙江、江苏和山东相比较,从产出结构角度看,广东的工业产业结构是很有竞争力的;从比较劳动率水平和增加值结构的角度看,又表现出比较严重的竞争力问题。因此,广东应当鼓励企业重视研发,提升传统产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 刘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27(2): 4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今世界,美元化成为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谋求经济发展的一种政策选择。然而,理论上对于美元化并没有强有力的支撑来证明通过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就能够实现汇率的稳定和资本的自由流动。通过分析非官方美元化、半官方美元化和官方美元化三种不同形式对金融稳定的冲击,认为:高度美元化导致的货币替代和丧失最后贷款人功能的中央银行都将最终导致金融体系的脆弱,丧失金融稳定。
  • 海外专稿
  • 赵毅衡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27(2): 45-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华人小说"概念,有助于综合研究华人的华文小说与外文小说,因为它们之间有不少共同点。华文小说,华人外文小说,华裔外文小说是三种海外寓居者文学,它们之间有个共同点,就是题材上的自我限制。虽然三者自限范围不同,起因都是直接面对强势文化的对应方式。
  •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 程国赋, 周彩虹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27(2): 51-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三言二拍作为古代拟话本小说的代表作,在明末至清代出现了14种选本,其中以《今古奇观》最为著名。这些选本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明末清初时期、康乾时期和晚清时期。本文主要探讨三言二拍选本出现的历史原因以及选本所呈现的总体特征。
  • 张宏生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27(2): 56-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中国文学史上,徐灿是和李清照声名相似的女词人,但较之李词,徐词的境界更为开阔,对社会变迁的表现力更强,作品内容也更为复杂。徐灿的这一成就是通过偏离以往女性的创作传统而向大传统靠拢而实现的。这种情况是明清之际女性创作的重要特点之一,反映了女作家们往往不再处于"边缘",而是在"主流"中展示才华,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与总体的文学趋势同步发展。
  • 夏广兴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27(2): 63-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汉译佛典影响于隋唐五代小说创作题材,前贤已多有发现。通过对隋唐五代小说和佛经故事中"镜显善恶"这一题材的同构现象的比较分析,进一步说明华梵文化交融促进了隋唐五代小说创作的繁荣。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 王兆鹏, 孙凯云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27(2): 68-74,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上海文论》于1988年发起"重写文学史"的讨论之后,波及现代文学研究和古代文学研究两大领域。回顾这次大讨论,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8-1990)为"重写文学史"的倡导期,第二阶段(1991-1995)为"重写文学史"的深化期,第三阶段(1996年至今)为"重写文学史"的实践反思期。
  • 李红霞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27(2): 75-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残雪的作品营造了阴沉而狰狞、狂放而叛逆的审美特质,充满"狼"性。一方面表现为对现实境遇的反抗和在作品中开天辟地的野心,表现为狂放雄强的生命力,接近超现实主义者追求的"原始性";另一方面,她又一直追索上帝的理念,作品充满着神性与狼性、原始之力与理性精神之间的冲突关系。
  • 闽粤方言研究
  • 林伦伦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27(2): 81-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潮汕方言中有不少所谓有音无字的口语词,其中一些往往是常用词。这些词多有本字,但其常用字音与口语词读音相去甚远,一般人很难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读音联系在一起。本文考释了27个口语中常用的"有音无字"音节的本字。这些音节通常保留了古代不同历史层次的读音,是研究汉语语音的重要资料。
  • 甘于恩, 周洪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27(2): 86-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闽语的语音特点,有必要区分典型特点与变异特点,这样有助于更好地把握闽语的源和流,体现闽语的综合特征和下位特征。以往的研究,较多关注域内闽语的特点,对周边闽语的变异特点注意不够;而周边闽语的语音变异,又有内外因素在起作用。闽语的比较研究要达到一个理想的境地,周边闽语的语料显然是不能忽视的。
  • 侯兴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27(2): 92-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模拟语音实验和分层调查研究发现,广州话-k塞尾入声在近几十年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跟有些学者从音理上推测的入声变化趋势并不完全一致。广州话-k塞尾入声的变化具体表现在ak组和εk组的部分入声字(主要是上阴入和阳入字)向着主要元音和塞尾同时变化的方向发展, oek、εk两组的大部分入声字则朝着弱化和脱落塞尾的方向迈进。
  • 历史研究
  • 张维缜, 齐亮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27(2): 99-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抗战后期开始,中断许久的三峡开发工作又重新启动。技术力量的薄弱,使国民政府选择了同美国合作开发的方式。资源委员会作为主管中国水利事业的重要机构之一,为三峡的开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这其中包括与美国方面的协商合作。工程设计是三峡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美合作的重点内容,在这方面经验丰富的美国垦务局被资源委员会选定为合作对象。双方的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因种种原因最终没有成功。从这一半途而废的合作中,我们可以管窥到中美双方基于各自利益基础上的基本考虑。
  • 汤开建, 颜小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27(2): 107-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哈巴安德是鸦片战争后较早来到中国的美北长老会传教士,也是该差会在粤传教活动的开创者。在华期间,他主要在澳门、广州等地活动,时间长达47年,兴办了诸如神学日校、普通男女中小学、格致书院这样的早期高等教会院校,参与近世教育革新,并积极开展华南地区的医疗事业,出版和发行反映中国现状的论著,反对鸦片贸易,让西方进一步了解中国。哈巴安德是当时对中国社会具有深刻了解的西方人士,他把西方现代教育、医学、天文、宗教等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促进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在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 大学预科教育
  • 贾益民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27(2): 116-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加强大学预科教育学科理论建设,建立大学预科教育学,是大学预科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本文提出了建立大学预科教育学的初步设想,勾勒出大学预科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指出大学预科教育学在基本理论层面应该包括六大范畴:大学预科教育本质论,大学预科教育类型学,大学预科教学论,预科教育分支学科论,大学预科教育管理论,大学预科教育史研究。
  • 何修文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27(2): 121-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内地的大学预科教育有近百年历史,但大学预科教育的内涵、类别及功能等理论问题的探讨一直是个空白。目前国内大学预科主要有留学预科、港澳台侨预科、民族预科及宗教预科等,其主要的功能有:补习备考、素质教育、能力训练和淘汰筛选,等等。国内大学预科教育目前存在不重视、不规范、不统一等问题,需要从大学预科教育的定位、分类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统一及考试与招生制度的制定等方面加以规范。
  • 张训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27(2): 126-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学预科只有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预科教育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发展后劲。大学预科的学科建设要与预科的教学科研相结合,学科建设为高质量的教学科研提供可能,而高质量的教学科研又为学科建设打下基础;大学预科的学科建设与预科的师资队伍建设不可分割,学科建设是形成高水平教育的基础,合理、科学的师资队伍又为大学预科学科建设提供可能;大学预科的学科建设与预科的人才培养密不可分;大学预科的教材建设是学科建设不可缺少的一环;大学预科的学科建设还涉及到预科的课程设置。
  • 何红卫, 何修文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27(2): 130-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演变历程、教育制度的异同、未来发展三个方面就香港与内地大学预科教育进行比较,详述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制度对香港与内地大学预科教育制度发展的影响;指出香港与内地大学预科教育制度相同点在于都是西化的产物及都具有汰选的功能,但教学内容、办学特点和招生对象存在很大差异;认为香港与内地预科教育制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及重要性,未来应该大力发展内地大学预科教育。
  • 岑文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27(2): 134-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暨南大学预科教育开办十年来,从单纯补习发展到全面学习、衔接过渡阶段,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指导思想落后,忽视学生的文化背景和学习基础,偏重理论教学,忽视隐性课程作用的发挥等。改革的主要对策有: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根据学生的不同文化背景和学习特点,设计课程;改革核心课程,突出专业方向性选修课;重视隐性课程,加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