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第4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4-04-02
  

  • 全选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林如鹏,李 庚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46(3): 1-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重要政治话语资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年来引发学界关注。本文通过“话语的历史”与“历史的话语”双重互动维度,探讨相关话语在抗战时期香港进步报刊的历史溯源和媒介构建。研究发现:1936年的《生活日报》以“大众文化”的推广促进抗日救亡的“民族联合阵线”形成,1938年创刊的港版《大公报》从“明耻教战至一心抗战”并且“团结各方并声讨汪逆”,1941年的《华商报》更是注意到“五洲四海”的“民族解放与世界运命”,勾勒出相关话语的产生、强化和拓展,以及话语主体与对象的内在逻辑;而中华民族共同体观念的历史资源和现实需求塑造着话语的缘由,抗战时期香港进步报刊上友敌想象、编读实践与统战宣传则呈现了话语的影响;同时,香港进步报刊的独特性体现在其作为纽带和桥梁的作用显著,拓展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多维立体空间。最后,为在港地较为复杂的舆论场中处理好话语表征的问题,和为港民的国家认同与人心归属大业制定出话语动员的策略,提供了来自历史层面的参照。
  • 习近平文化思想·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 高晓林,梁永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46(3): 19-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重要论述蕴含着规律剖示与中国运用、精神传承与历史积淀、时代诉求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生成理路,具有深厚的理论土壤、历史赓续和现实关照。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既揭示战略传播体系的本体地位,强调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联动;又阐明国际传播“五力”建设的逻辑架构,明确效能提升的检验指标;还确立讲好中国故事的方法要义,坚持形象建构的主线目标,充分彰显了战略基石、集成要素、职责使命的核心要义。习近平对新时代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原创性贡献,对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守正创新;完善“三大体系”建设,助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促进文明间交流互鉴,开创人类文明发展新局面;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赢得民族伟大复兴稳定有利环境具有重要价值
  • 中国文学原理及其特质· 唐宋文学
  • 徐国荣,杨晓岚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46(3): 34-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白居易从小就体现出早衰多病的短寿迹象,有很多关于这类题材的诗歌,他的身体书写值得我们注意。因为体弱而关注己身,产生短寿的忧虑,顺而采取慵懒的人生态度,这是白居易“中隐”思想形成的基本理路。白居易对于“慵”的书写是其身体书写中的重要内容,包括咏“慵”、咏“懒”在内的诗歌约有120多首,心安体适、身心慵懒既是“中隐”生活对他身心的滋养与改善,也是“中隐”思想的一种体现。同时,在“中隐”思想的影响下,白居易不仅积极接受了年老的事实,而且还超越了对于生老病死的忧虑,完成了身体观念的转变与超越。
  • 蒲柏林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46(3): 50-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陆游对诗体与梦境的独特认知及大量创作实践是中国古代记梦文学发展的关键一环,“夜梦验工夫”则是其凝练的经验总结。在宋诗日常化的背景下,陆游所记之梦由仙界降临人间,成为创作的“诗料”。因果关系的建构令破碎的梦境得以形成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的诗境,制题、诗序和句法的灵活安排则让记梦诗的各项表达功能得以被充分挖掘。在陆游记梦诗创作背后,江西宗派以来所倡工夫论影响尤大:梦境的题材内容体现了存养正气的诗外工夫,衔接梦境碎片乃至梦中作诗的能力则体现了熟参前人句法的诗内工夫。由此,作为诗料的梦既是道与技融通的产物,又是记梦诗的创作素材,记梦诗因而成为陆游文学创作的重要类型,也对后代产生了一定影响。围绕陆游记梦诗的考察,说明研究者不但要关注古代的文学理论,更应在作家的实践中抽绎古代文学的理论。
  • 数字法治
  • 翟鹏威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46(3): 65-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人工智能所具有的变革性力量正挑战着传统版权法中作者身份的理论范式,当下将人工智能主体性与作者身份之间等量齐观的做法尤值反思。确认作者身份实际上是版权机制实现创造资源倾斜性分配的有效社会组织手段,是赋予不同人格主体以实际资格身份的一种分配技术。版权法中的作者身份并非“浪漫主义”作者观的简单投射,而是包含后结构主义与关系型作者理论参与建构的结果,其重在强调作者之于作品的本源性意蕴,并突出了自身的社会建构价值和鼓励文化交流与社会互动之功能。人工智能作者身份的“浪漫化”忽视了作者概念的人性要素及其独特的社会意义;后结构主义理论着力于作者身份的符号化,以解构与消除作者身份中的传统要素,因此其无法用来实现人工智能作者身份的理论证成;因人工智能不能满足关系型作者关于文化对话与意义交换的社会主体定位,亦排除成为作者的可能。对人工智能“作者”身份问题的本质澄清与反思,将有助人工智能时代版权法回归以人为本的制度逻辑。
  • 赵 旭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46(3): 80-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主要用途是模仿并生成新的作品,但最终生成的作品却可能会替代现有作品的市场,因而在合理使用的认定中需要重新评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商业性用途和对现有作品的市场替代后果。对于不具有特定模仿用途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由于事前获得许可面临高昂的交易成本并且在使用目的上又具有高度的转换性,原则上可以构成合理使用;但对于针对特定模仿对象的人工智能,不宜认定构成合理使用。在监管政策上,对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应当采取包容审慎的监管政策,数据来源合法的要求并不意味着必须要事先取得所有训练数据的著作权人的许可。
  • 谷世乾,党崇雷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46(3): 97-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教育数字化是教育强国战略的核心要件和强力支撑,对其科学评价已成为具有优先级的重要议题。目前率先开展的教育数字化评价指标体系建构工作主要遵循理论、实践和政策三类逻辑。教育法学视域下,教育事业更有可能以国家行使公权力的形式在政策逻辑框架内发展并产生实际作用,而从政策逻辑出发的教育数字化指标设置正面临“评价结果与政策目标偏离”以及“评估结果与公民感受偏离”两类风险。基于政策承诺的创新视角,教育数字化政策被视为政府与公民之间达成的承诺契约。通过选取国家层面与教育数字化相关且仍在有效期内的8份政策文本作为分析对象,运用Nvivo11软件针对条款中所做出的承诺内容进行编码,形成由“供给承诺”、“需求承诺”和“环境承诺”3个一级指标以及12个二级指标构成的教育数字化履约评价指标体系,并展望了以公民监督为核心的践行履约评价、优化问责机制、推动政策议程设置三大应用图景。
  • 人口老龄化
  • 齐 珺,石雅茹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46(3): 113-1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将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以2010-2020年沪深 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如何影响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显著提升了企业社会责任表现。机制检验表明,人口老龄化会提高企业的劳动力成本,进而促使企业提升社会责任表现。异质性检验表明,人口老龄化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提升作用在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激烈市场竞争的企业以及声誉较低的企业中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不仅促进了企业在员工相关领域的社会责任投入,而且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提升有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负面影响。这一发现突显了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时,提升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重要性。本研究为企业和政府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策略提供了实证依据和策略建议。
  • 吴 炜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46(3): 134-1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0年和2018年的数据,基于谁来负责老年人的养老这一问题,分析了我国居民福利态度的城乡差异及其演变趋势。结果显示:第一,支持家庭而非政府承担养老责任是民众主流的福利态度。第二,养老保障供给主体偏好的转变存在着显著的时期效应,民众福利观念出现了从家庭责任向政府责任的转向。第三,民众的养老福利观念存在着显著的城乡差别。与农村户籍人口相比,非农业户籍人口更倾向于政府养老而非家庭养老。第四,城乡居民养老福利态度的演变并不同步,与非农业户籍人口相比,农业户籍人口由家庭负责养老向政府负责养老转变的速度更快。本研究对新时期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政策意涵。
  • 谢冰清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46(3): 150-1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长期护理社会保险是为了化解护理需求这一新型社会风险而建立的制度。此风险具有二重属性,既对个人的生活、健康等造成风险,也给其家庭成员带来成本负担。风险的二重属性决定了制度建构的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为护理需求者获得符合人性尊严之基本生活状态而提供支持,促进个人生活能力;第二个层面是使其家庭成员免受重大负担或损失,提升家庭护理能力。为了实现这两个层面的目标,制度建构应从单一的“保护被保险人权利”转向“保护被保险人兼顾支持家庭”的二阶结构。在筹资上,应区分年龄段设置不同的参保对象,建立多元筹资机制。在给付上,除了将重度失能、失智被保险人作为给付对象之外,还应为承担护理责任的家庭成员提供经济补偿、护理休假及服务支持等支持性给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