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第32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0-11-01
  

  • 全选
    |
    知识产权法与电子商务法
  • 寿步
    journal6. 2010, 32(6): 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软件著作权保护以著作权法为根据,采用了在著作权法之外单立行政法规的模式。立法进程表明,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软件著作权保护;同时中国也受到了外来的巨大压力。软件最终用户使用未经授权软件的法律责任问题在中国引发了两轮论战。解决软件最终用户问题的依据应为"拟制说"而不是"复制说"。中国应取消在著作权法之外单立行政法规以规范软件著作权保护的模式,直接在著作权法中加入若干保护计算机程序的条款。
  • 高富平
    journal6. 2010, 32(6): 8-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电子商务是现代商务的核心,电子合同应用关系着电子商务的推行。我国《合同法》在世界上最早确立了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之后的《电子签名法》确立了数据电文法律效力的基本原则;2006年我国率先签署了《联合国国际合同使用电子通信公约》,并希望以此推进我国的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的应用,并带动整个商务电子化。但是,无纸化法律问题依旧困扰着企业电子商务的步伐。徒公约不足以实施,必须借助国内法电子商务法有效实施才能一体地解决国际公约的适用,因此寻找国内电子商务法律解决方案不仅是扫除国内电子商务法律障碍的途径,而且也是促进公约应用的途径。就此而言,国内法律界应当关注电子签名法,将其作为电子证据法的基本原则,发展出一套可行的电子证据规则,才是根本的出路。
  • 刑法学研究
  • 刘仁文
    journal6. 2010, 32(6): 18-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97年新刑法实施后,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单行刑法、刑法修正案和立法解释的方式,对其作了比较频繁的修改,个中原因主要是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刑事政策的调整以及中国在政治、人事等领域的具体国情。今后,一方面要继续重视对现有刑法典的修订,提高修订质量,另一方面还要着眼于"大刑法",将劳动教养、治安拘留、保安处分等纳入刑法完善的视野。
  • 谢望原, 张开骏
    journal6. 2010, 32(6): 25-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体育赌博具有深刻的社会、行业背景及复杂的特点,有效防治是困扰全球的难题。境外对体育赌博的刑事政策有完全合法化、有限合法化和非法化三种,在立法与实践中制定专门的反赌博法律和体育犯罪罪名,建立协调机制多措并举等。我国已初步建立起行业自律、行政法规和刑事法律的反体育赌博法律体系,加大了法律规制力度,还应采取以下基本对策:深化体育改制转变管理运作模式,强化网络、金融和电信等部门监管职能,加强跨国境与全球化协作,着力发展体育彩票事业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 贾学胜
    journal6. 2010, 32(6): 32-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是侵犯公共秩序的犯罪,一般并不会危害公共安全。该罪的客观要件包括行为要件和结果要件,结果要件的规定说明该罪是实害犯而不是抽象危险犯。司法实践中要避免仅根据行为要件定罪而忽略结果要件的倾向,否则就会违反罪刑法定原则,侵犯公民的言论自由。
  • 区域经济研究
  • 马莉莉
    journal6. 2010, 32(6): 38-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改革开放以来,因改革与开放政策的循序推进、地理位置和交通连接的差异、经济基础的作用及国际分工格局的变迁,珠三角呈现东、中、西岸分化发展的局面。随着政策差异的消失及全面开放格局的形成,珠三角各区域以不同路径和方式深刻融入全球产业链,并呈现协同增长的态势。因全球产业分工格局的内在矛盾,以及珠三角发展的现实基础,珠三角需走基于产业升级与区域融合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 王兵, 王昆
    journal6. 2010, 32(6): 48-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曼奎斯特—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数方法对广东省21个市1998—2007年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成分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对21个市的发展水平进行排名,并对影响环境管制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考虑环境管制后,广东省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水平提高,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源泉;环境管制对效率变化的影响不大,但是对技术进步的影响较为明显。珠三角城市向生产可能性边界移动次数较多,是广东省工业技术的"创新者;"能源消费量和人均GRP与生产率指数正相关,而资本形成和产业结构与生产率指数负相关。
  • 公共管理研究
  • 喻少如
    journal6. 2010, 32(6): 57-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家辅助性原则在两个关系维度上适用,即中央与地方或一个共同体之整体与部分,以及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前者在欧盟法中体现较多,后者在行政给付中应用广泛。辅助性原则的实质内涵与宪政存在诸多契合之处。国家辅助性原则在行政给付制度中的主体、范围、内容等方面均有体现。辅助性原则也应该成为支配我国行政给付立法与实践的基本原则。
  • 姬广刚
    journal6. 2010, 32(6): 62-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全球性的"社团革命"的主角,非政府组织被认为是市场体制和国家体制之外出现的一项重大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在保护弱势群体、保障基本人权,促进社会公平、公正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我国,非政府组织的政府化倾向使得必须对非政府组织进行规范和管理,根据社会团体所行使的公权力性质,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非政府组织行政法律责任体系。
  • 港澳台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 曹惠民, 司方维
    journal6. 2010, 32(6): 68-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吴浊流小说《亚细亚的孤儿》和叶圣陶小说《倪焕之》有诸多相似之处,除却两位主角的人生经历非常相像,两部小说也都表现了大时代中小知识分子彷徨的心态。但不同的大革命背景与殖民语境,使相似的两个人物演绎出反封建与反殖民这两种不同内涵倾向,相似的彷徨心情也是两种本质不同的精神伤痛。
  • 王列耀, 温明明
    journal6. 2010, 32(6): 74-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加拿大新移民文学中的两位实力派作家,曾晓文与陈河在作品中都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小人物形象,并且将笔触指向了小人物欲望与恐惧交错的内心,进而挖掘这一心理结构背后的痴迷与隐晦;从而使他们的创作呈现出三重越"界"的趋向。
  • 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 林春美
    journal6. 2010, 32(6): 79-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华地志散文之兴起,与本地文艺副刊大有关系。90年代初期综合文艺副刊《星云》所策划的"大马风情话"与"南北大道"两个系列的文章,促使马来西亚(以马来半岛为主)由南至北许多大城小镇、甚至一些之前罕为人知的小地方,集体浮现出马华文学的地表。其以主文形式处理这些地志散文的编辑方式,提高了"地方"的能见度。90年代初的这场地方书写活动,以文学建构地方,以书写赋空间以意义。其突出的成果,在某个程度上,也许,牵动了21世纪蓬勃的马华地方书写的活动与发展。
  • 港澳台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 许双如
    journal6. 2010, 32(6): 87-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族裔、文化身份的追寻一直是华裔美国文学所关注的重要议题。美国华裔作家任璧莲的新作《爱妾》,是其继《典型的美国人》及《莫娜在希望之乡》之后,对文化身份问题、族裔性和传统文化的新思考。该作一方面延续前期作品中流动性文化身份的主题,更提出文化身份是主动选择的结果,从而使文化身份问题得以超越血统和种族的樊篱;另一方面又突破性地强调对族裔性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任璧莲以《爱妾》回应了对其创作主旨的质疑并实现了对其前期作品的超越。
  •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 曾令存
    journal6. 2010, 32(6): 94-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伴随着八九十年代社会经济转型,中国思想文化界经历了从"同一"走向"分化",由"启蒙"走向"启蒙的自我瓦解"的过程。在90年代思想文化嬗变中,文学始终在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其中。在90年代的20世纪40至70年代文学研究中表现出来的"犹豫不决"与矛盾和困惑,对左翼文学意义的重估,活跃的"重写文学史"运动,其中迥异于80年代的文学史观念,实质是分化、瓦解后的90年代思想文化的一种文学表达。
  • 刘东玲
    journal6. 2010, 32(6): 100-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年代末革命是许多作家关注的政治现象。在不同作家的笔下,革命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革命的内涵所指也非常芜杂:个性解放、自我实现、国民革命、阶级解放等等;同时革命文学也体现出作家书写的强烈个性特征,这是社会低潮期的激进作家寻找新的思想话语的反映和表现。
  • 肖向明
    journal6. 2010, 32(6): 105-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启蒙"与"救亡"的时代潮流之中,中国现代作家像曹禺、徐訏等,却以一种"鬼文学"新编的方式严酷而冷静地审视人性的欲望和困顿。他们要么以"亡灵"遍布的"黑林子"揭示人的宿命、要么以传奇演绎"鬼恋",展开了对人性的种种"存在"之思和怪诞奇幻的"现代"审美追求。
  • 魏天无
    journal6. 2010, 32(6): 111-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年写作"是20世纪90年代重要诗学观念之一,体现了一批中年诗人在现实与诗歌双重"中断"的语境中,推动现代汉语诗歌摆脱幼稚、单纯的青春期而进入成熟、厚重的中年期的努力。它既受后现代主义"既此既彼"观念的影响,也杂糅着现代主义"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更在"怀旧"中流露出中国文人的士大夫情结。它是90年代诗人企望成为"经典诗人",创作出"经典作品"的重要途径之一。
  • 岭南方言研究
  • 邵慧君
    journal6. 2010, 32(6): 116-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粤西粤方言作为观察点,综合考察粤方言带i、u介音韵母的分布环境和音质特征,由此归纳粤方言介音韵母的特殊性。借鉴上古汉语介音问题研究的成果,我们推测粤方言尚处于介音发端期,其介音产生、发展相对滞后,内中深层原因与周边的侗台语有关。
  • 刘倩
    journal6. 2010, 32(6): 123-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三十年来,香港粤语的语音面貌较之于广州粤语发生了一些明显变化,其中之一就是香港粤语在圆唇韵母前的塞擦音、擦音声母的舌叶化特征愈加显著,甚至到了21世纪初期,在一些语言使用者口中出现了近似于舌尖-龈后音的发音特征。通过对三十年来香港粤语歌词中这组声母读音的考察,试图揭示其变异的规律、特点,并着重说明这种音变现象的性质和根源,性别因素在该现象中的重要作用,塞擦音和擦音的音变在香港粤语中的表现差异。
  • 褚俊海, 覃凤余, 覃东生
    journal6. 2010, 32(6): 130-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桂南平话的VO语序相对更稳定,"提宾"现象或者受事话题化的能力很弱,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处置式,处置义的表达仍用动宾结构。被动句还处于发展过程中,保留着很强的遭受义,被动标记可以后接名词性成分,甚至可以单独作谓语,长被动句中的动词可以"挂单";介词短语、状语、补语、体标记等都能后置于动宾短语。桂南平话具有更典型的SVO语言特点。
  • 历史研究
  • 陈才俊
    journal6. 2010, 32(6): 137-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相伯是中国近代史上成就卓著和影响甚巨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及宗教家。他一生从事过大量的教育实践活动,筹建国家最高学术研究机构函夏考文苑(1912年),参与发起兴建辅仁大学(1912~1925年),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先驱。通过考量中西教育制度之差异,他摸索出一套卓有成效的中国教育改革模式,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哲学理念,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 马莎
    journal6. 2010, 32(6): 144-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新旧党先后执政期间太学制度的变革以及周邦彦本人被逐前后的心理状态,可以推断周邦彦确因支持新法的政治立场而致流落十年,其经历可谓典型地反映了时人仕途受党争影响之深;若以为其事纯属偶然,则是缘于对当时官制及时势的误解。
  • 新闻与传播研究
  • 陈映, 董天策
    journal6. 2010, 32(6): 149-1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闻客观性是新闻学领域一个久具争议的核心概念。总结前人研究,可以将新闻客观性区分为四个层次:作为业务规范和叙事框架;作为策略仪式;作为专业信念;作为话语体制。自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新闻客观性非议不断。但在整个20世纪,新闻客观性无论是在专业讨论,还是在社会实践上,都经受住了考验。不过,在当今文化语境以及新闻市场、产制语境整体转向的新时期,新闻客观性正面临着来自"参与"法则和"透明"法则的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媒体独立地位的确保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目前而言,除了新闻客观性,我们还没有找到其它更合适的规则和方式。因此,新闻客观性作为一种方法,作为一种信念,其价值难以轻易否定。
  • 侯东阳, 黄璀
    journal6. 2010, 32(6): 156-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新闻文本中产生的网络流行语反映了受众在对待传播者制作的新闻文本时,不再是被动顺从,而是通过同向——填充式、偏向——跑焦式、逆向——对抗式策略积极地重新建构文本意义,与传播者在文本中的预设意义产生不一致性。另一方面,网络流行语在网络空间中不断传播流通,经过引用/暗示、仿作/戏拟等方式促使文本意义持续复制、增殖。要么强化了意义本身,要么消解了意义,产生种种怪象、乱象。因此新闻媒体要尽量完善新闻文本,减少受众不必要的想象空间;讲求新闻报道的艺术性;持续关注新闻文本在社会中的意义流变,适时对失范的话语进行矫正;遵循舆论本身运动规律,增强舆论引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