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第3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2-03-01
  

  • 全选
    |
    人格权法立法研究专题
  • 王利明
    journal6. 2012, 34(3): 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主持人语制定一部科学的中国民法典,是这个时代所有民法学者的光荣与梦想。在《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和《侵权责任法》陆续颁布实施之后,我国未来民法典的主体内容已经具备,下一步的任务就是制定《人格权法》和《民法总则》。而在现阶段需要重点研究的,便是人
  • 王利明
    journal6. 2012, 34(3): 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加快人格权法得制定对于完善我国未来民法典得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民法总则不能完全包括人格权法,侵权责任法也不能替代人格权法的功能,人格权法在我国未来得民法典中应当独立成编。同时,人格权法应当对一般人格权、隐私权、个人信息资料权等重要制度作出规定。
  • 姚辉
    journal6. 2012, 34(3): 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于人格权性质的认识,折射出对待人格权立法得不同立场和判断,并且直接影响到未来人格权法制定的理论基础和结构设计。以民法典体系化的思维考量上述问题,就应当坚持人格权法得私法属性;强调人格权得法定主义创设模式。同时客观全面地重新观察和认识人格权的专属性及其非财产性。
  • 薛军
    journal6. 2012, 34(3): 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人格利益的民法保护问题上,不宜够造出一个潜在地包含所有类型的人格利益的一元人格权。这种模式忽略了人格利益的特性,损害法律适用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来自德国民法的一般人格权理论,无法与中国民法理论和制度衔接,并且自身也存在过度限制法律对非典型人格利益保护手段的缺陷,不值得借鉴。比较适合中国的做法是确立人格保护的法律原则,当存在人格法益保护漏洞的时候,诉诸这一原则来实现对非典型人格利益的保护。
  • 朱广新
    journal6. 2012, 34(3): 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形象权是由隐私权演化而成的一项财产权,本质上是个人对其人格属性的商业价值享有的支配权。它只在美国近三十个州得到了明确承认,美国之外得英美法系国家或地区及大陆法系诸国,并未接受形象权概念或制度。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姓名、肖像使用权实际具有控制人格属性不被他人私自使用于商业领域的功能。我国未来的人格权立法没有必要继受形象权制度。
  • 国际法研究
  • 刘萍
    journal6. 2012, 34(3): 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欧盟2008/101/EC指令为基础的航空排放交易规则采用的是单边路径,具有快速反应和效力强制的优势,但由于该指令对地理适用范围不恰当地处理引发诸多问题。由国际民航组织建立的航空排放规范体系采用的是多边路径,具有规制全面、注重协调、全球统一的优点,但其强制效力有限且进展效率不高。单边与多边两种路径各有利弊,且并非完全对立。我国应对欧盟航空排放交易规则持明确反对态度,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阻滞该规则对我国航空公司的适用。
  • 孙志煜
    journal6. 2012, 34(3): 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际制度在实践中能否有效运行是衡量该制度功能的重要标准。制度遭遇实践困境是当前国际制度运行的一种形态。在CAFTA争端解决机制的运行过程中,非正式制度的延缓及阻滞作用对该机制功能的实现造成了极大影响。为摆脱困境,需对该机制提供配套制度的支持,并淡化非正式制度对该机制的影响。
  • 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 蒲若茜, 宋阳
    journal6. 2012, 34(3): 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如果从时间、空间和文化三个维度考察张翎的长篇小说《金山》,可以发现,张翎有着独特的写作策略即重点刻画过去和现今杂糅、原乡和异乡融合、文化延续却不断杂交变化而产生的离散身份,这一写作策略也反映了包括张翎在内的海外华文作家试图摆脱身份上"非此/即彼"的两难选择和"既非/也非"的尴尬现状,努力建构杂交的、世界性的身份属性的写作诉求。
  • 郭伟
    journal6. 2012, 34(3): 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修辞学、诗学视角出发,以隐喻为切入点,对台湾"现代诗派"诗歌文本中的隐喻模式、隐喻的生成机制、隐喻类型、隐喻意象以及隐喻的本体与喻体双重视野之间的距离等因素进行的综合分析显示:台湾"现代诗派"对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习染和反思过程大致经历了技法移植、西化质疑和传统内转等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诗歌中的隐喻在共时层面上分别有着相对稳定的深层结构模式,即替代式、范畴错置式和虚实结合式,而在历时层面上则呈现出隐喻风格从夸饰性到抽象性最后向明喻化演变的轨迹。在这一演变历程中,隐喻以"纯粹语言学的否定性策略",不但实现了台湾现代主义诗歌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一脉相承的"先锋精神",而且在对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观念进行反思的同时,推进了台湾"现代诗派"不断走向艺术自律的过程。以此为基础,重新发掘出了杨炽昌及其所倡导的风车诗社对台湾现代主义诗歌运动的先锋性实验价值与贡献。
  • 经济与管理
  • 石水平
    journal6. 2012, 34(3): 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后的高管变更是我国的一种独特现象,对此进行研究后发现:控制权转移后总体上并没有提高公司业绩。尽管控制权转移后第一年内提高了公司业绩,但实际上是高管变更对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后的绩效产生了显著影响。另外,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在控制权转移后第一年呈倒U型关系,但不显著;第二年呈U型关系,而高管变更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关系。
  • 王旭辉
    journal6. 2012, 34(3): 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四大区域人力资本呈现出明显的非均衡配置,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协调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区域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区域人力资本水平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由高到低也依次为: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2009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人力资本代替物质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分别为0.66、0.34、0.31和0.62。
  • 冯邦彦, 覃剑, 彭薇
    journal6. 2012, 34(3): 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国家金融开放和金融安全的总体战略下,粤港两地充分利用《规划纲要》所授予广东关于建立"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的权限,以及CEPA在广东"先行先试"的制度安排,突破粤港金融业合作的制度、体制、机制障碍,扩大对香港金融业的开放,形成以香港为龙头、深圳、广州金融业错位发展的大珠三角金融中心圈,进而提升香港作为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地位,并加快推进广东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 袁济喜, 王猛
    journal6. 2012, 34(3): 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汉末曹魏文人集团的文学创作在其自觉和抒情特征之外,依然与政治理念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汉代围绕都城与王权的制度与文学观念体系并没有随着汉王朝的衰落而消失,而是继续影响着汉末文人对新现实的表达;同时,曹魏集团也在现实政治目的下不断仿拟汉代文学和典制中展现的正统模式。他们的文学创造因而具有很强的政治功能性,主动或被动地迎合着已然定型于历史之中的制度与观念。
  • 程刚
    journal6. 2012, 34(3): 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孔子以一句"思无邪"来概括整部《诗经》,这样的概括使后世争讼不断。苏轼对于"思无邪"作出了很独特的阐释,他在《论语说》一系列诗文中以《周易.系辞传》的"《易》无思也,无为也"与"思无邪"互训。对于苏轼的解释,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提出了很多尖锐的批评,这也是洛蜀党争中的主要思想差异之一。
  • 张振谦
    journal6. 2012, 34(3): 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庭经》是一部在唐宋文人中广泛流传的道教经典。中唐以前,该经主要以临摹法帖形式在文人书法家中传播。此后,《黄庭经》得到唐宋文人士大夫的普遍接受。他们不仅诵读、抄写、注解《黄庭经》,借鉴其养生思想和炼养方法,心态受其濡染;而且采撷其中语汇和"黄庭换鹅"故事作诗歌典故,诗歌的内容和体式等方面也带有《黄庭经》印痕。唐宋诗歌"当句有对"句法的源头可上溯至《黄庭经》。
  • 语言研究
  • 王彦坤
    journal6. 2012, 34(3): 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南史》五书的穷尽性梳理,发现其中有不少词语为《辞海》、《辞源》(修订本)、《汉语大词典》等大中型语文辞书及袁英光主编《南朝五史辞典》所漏收,时贤相关论著如江蓝生《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汇释》、蔡镜浩《魏晋南北朝词语例释》、王云路、方一新《中古汉语语词例释》、刘百顺《魏晋南北朝史书语词札记》、方一新《东汉魏晋南北朝史书辞语笺释》等也未涉及。今选择23例,进行考释。
  • 单韵鸣
    journal6. 2012, 34(3): 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问卷调查、模拟情景调查和语料库搜索等手段,调查分析了广州话典型狭义处置句的变异。结果显示广州人最常用"VCO+佢"的形式;"VCO"式常用度排行第二,说明在不用"佢"的情况下,VO语序的"VCO"式仍是表示处置义的优选句式;"‘将’字句+佢"排第三;"将"字句排最后,是广州人说得最少的形式。结果反映出广州话典型狭义处置句依然是方言特征明显的形式占优,未有出现向普通话真正靠拢的趋势。语料库搜索到的语料还证明不管是"‘将’字句+佢"还是"将"字句都常见于谈论时政类话题的话语当中。
  • 徐娟娟
    journal6. 2012, 34(3): 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丹阳方言处于北方方言和吴方言的交界,方言中原有的文白异读存在两种形式,但在今实际口语中已发生变化。通过将历史材料与实际语音的对比,可见丹阳方言文白异读演变为三种状态。一、处于竞争阶段的异读;二、受词汇限制的异读;三、竞争已完成、没有异读。在竞争中最后保留的是文读还是白读,主要与使用范围,以及受到普通话的影响有关。其语音演变特点反映了汉语方言文白异读演变规律及普通话对该演变的影响。
  • 历史研究
  • 陆华东
    journal6. 2012, 34(3): 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英、法两国在华租界在应对中国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与渐趋强大的威权政治的双重挑战时,均采取了相应政策调整,但调整的步调并不趋于一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即英租界的调整政策有较强的主动性与灵活性,而法租界的调整政策则显得被动与滞后。这种现象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导致的:一是两国在华租界面临的外交压力不同;二是英、法租界内的华人参政水平的悬殊;三是两国在华租界的政治运作的文化理念及权力结构的差异。
  • 刘彦波
    journal6. 2012, 34(3): 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清廷于咸丰三年(1853)起实施"就地正法"政策,藉以应对太平天国起义后全国性的大动乱。两湖地区自19世纪50年代后"盗贼会匪"充斥、社会一直动荡不安,因此,此间督抚们根据清廷的就地正法政策和两湖地区实际情形,制定相关的惩办措施,不仅明确了就地正法的范围和对象,而且使就地正法执行者下延到州县官甚至乡绅、团练,他们都可以随意就地处决"盗匪"。州县实施就地正法分为绅团直接正法、州县官直接正法和州县官审讯、道府委员复讯、督抚批饬正法三种类型。
  • 新闻学研究
  • 陈娟
    journal6. 2012, 34(3): 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中国传媒业中一个弱势报种,在数字媒体时代,农村类报纸要继续生存和发展下去,必须进行数字化转型。发挥自身竞争优势、借助原有纸媒品牌开发新媒体产品的"内容纵深策略",和由涉农信息提供者转变为涉农信息服务商、拓展相关领域经营范围的"品牌关联的多元经营策略",是农村类报纸转型切实可行的思路。与之相对应,开发定向新闻产品、服务个性化需求;涉足农资和农产品经营等领域,打造专业权威的涉农服务平台是其数字化转型可供选择的路径。
  • 漆亚林
    journal6. 2012, 34(3): 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市场竞争条件下,随着组织内外的竞争强度日益加大,员工对组织责任的心理期许渐趋多样、显化。心理契约与员工绩效的关联度越来越大,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呈现出权重上移的趋势。都市报市场化程度较高,组织的责任建构与实现尤为迫切。
  • 刘琛
    journal6. 2012, 34(3): 1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澳建交30余年来,双边关系日益深化并逐步成为重要的伙伴。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奥巴马的新亚洲地缘战略的实施,越发凸显中澳关系建设对地区和世界安全的影响,由此也给中国在澳大利亚的对外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