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35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3-12-25
  

  • 全选
    |
    学人风采
  • journal6. 2013, 35(12):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
  • 何旭波
    journal6. 2013, 35(12): 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MARKAL能源系统模型对陕西省2010-2030年的能源生产、主要大气污染物及二氧化碳排放进行模拟后发现:(1)污染物排放限制和可再生能源生产补贴政策在促进可再生能源生产的同时会减少煤和石油的生产速度;(2)可再生能源生产补贴政策对天然气、核电和水电的生产影响不大;(3)污染物排放限制和可再生能源生产补贴政策会“反转”主要污染物的排放趋势;(4)污染物排放限制和可再生能源生产补贴政策均能减少陕西省未来的二氧化碳排放,但排放限制的减排作用要强于补贴政策。
  • 尹向飞
    journal6. 2013, 35(12): 9-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EKC理论,对东中西部261个地级市市辖区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从总体上看,东部城市污染最为严重,西部次之,中部最低。第二,在分位数0.1、0.25和0.5、0.75上,东中西部城市污染和经济增长都存在倒“U”型关系,但是在分位数0.9上呈“U”型关系。第三,对于各分位数东部地区的拐点最大;当分位数为0.1、0.25和0.9时,中部地区的拐点高于西部地区,其他分位数上低于西部。第四,对于东西部城市污染差异,低污染和中等污染地区特征差异起主要作用,而污染比较低和高污染地区,制度性差异起主要作用。在分位数0.1、0.25、0.5、0.75上,特征差异为东中部地区城市污染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在分位数0.9上,制度性差异为主要原因。
  • 金融研究
  • 陈 收, 蒋鹏飞
    journal6. 2013, 35(12): 17-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信贷市场上,银行满足于较低利率,而不愿意提高贷款利率以支持更多的企业信贷,这种现象被称为信贷配给。Stiglitz和Weiss的信贷配给模型基于银行和企业信息不对称假设,提出逆向选择效应是银行不愿提高利率的主要原因。结合中国金融制度,发现即使在信息对称情况下,只要存在利率限制,信贷配给现象仍然存在;而企业给予银行的信息越真实,银行的实际平均收益越高。因此,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降低银行信息收集成本,可以有效提高企业从银行融资的可得性,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 贾凯威
    journal6. 2013, 35(12): 27-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可分为两阶段:一是汇率变化对国内进口品价格的影响,二是进口品价格的变化对国内CPI的影响。以2006年6月至2011年12月为研究区间,对汇率传递进行分阶段计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汇率变动对进口品价格的传递程度较小,约为6.8%;进口品价格的变化对工业品价格的传递程度为14.5%,而对消费者价格指数的传递程度仅为6.24%,因此,汇率变动对消费者价格的影响比对工业品价格的影响更为平缓。实证结果还表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通过影响国内生产者价格进而影响到CPI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国内通货膨胀的主要形成机制,而需求冲击对当前通货膨胀形成的影响较为温和。
  • 法律史研究
  • 吕富强
    journal6. 2013, 35(12): 35-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普通法信托起源问题上,虽然存有罗马法、日耳曼法、伊斯兰法等不同的域外源流学派,但这些学派之间也有共同之处,即各个学派均有学者沿着神学路径探讨这一问题。中世纪教会在普通法信托制度的起源及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确实存在的,教会既作为让渡式用益的受托人和受益人,又是域外信托制度或信托观念的守护者和传承者;从信托制度形成过程的角度看,教会还作为用益案件的例行审理机构,为受益人权利的实现提供持续的教会法上的法律保护;这种保护对于信托制度的形成而言极为关键,加之宗教审判权在中世纪欧洲社会所发挥的巨大威慑作用和持续影响力,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教会法院堪称信托制度的缔造者。
  • 徐燕斌
    journal6. 2013, 35(12): 48-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早在殷周时期不仅已经形成了公布法律的传统,而且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法律公布形式。以诰、宪刑与悬书的方式公布法律,是殷周时期比较常见的做法。不仅如此,在法律公布之后,早期王朝往往还要通过木铎宣传的形式将法令广播四方,使民众知悉法律的内容,不致误触刑网。
  • 国际法研究
  • 杜焕芳
    journal6. 2013, 35(12): 57-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国际诱拐儿童案件中,监护权的认定无疑是关键性问题。探视权无论如何不能等同于监护权,但探视方对于儿童离境的否决权是否属于监护权,国际公约并无明确规定。在这一问题上,大多数学者持肯定意见,个别学者表示异议。以英国法院为代表的多数持肯定态度,以加拿大法院为代表的少数表示反对。美国联邦巡回法院一直以来各执己见,直到联邦最高法院在“阿伯特诉阿伯特案”中以多数意见首次予以肯定,从而统一了美国的立场。该案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于儿童离境否决权的基本态度,体现了按公约语境来正确理解监护权这一自治性概念的重要性。
  • 张淑钿
    journal6. 2013, 35(12): 66-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香港特区与澳门特区相互认可和执行仲裁裁决的安排》作为港澳特区间首个民事司法协助安排,延续采用我国区际民事司法协助的安排模式,回应了有关区际司法协助模式的理论争议,明确了特区间民事司法协助的法律依据和协商主体,完善了生效程序,并进一步表明特区间开展民事司法协助事项属于特区的高度自治权。但是,该模式也存在一定的缺憾,包括安排性质的模糊性、达成和生效过程效率较低、签订主体与批准生效主体不一致可能存在的安排能否通过以及能否原样通过的风险、中央对安排内容是否违反基本法审查权的滞后性等。
  • 邓 瑾
    journal6. 2013, 35(12): 74-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跨国破产的法律适用是解决跨国破产问题最棘手、最薄弱的环节。在国际立法上,只有《欧盟破产条例》有较为详尽的法律适用规定。在运用普遍主义方法解决跨国破产问题的大趋势下,我国应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在司法实践中正确区分非破产法与破产法的适用,并在跨国破产合作中发挥跨国破产协议的作用。
  •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 解玉峰
    journal6. 2013, 35(12): 84-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唐传奇的出现一向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小说走向文体独立和成熟的标志,但时至今日唐传奇与其他一般唐人“小说”的区分或者说“唐传奇”的文体特征,学术界始终未能达成共识。探讨唐传奇的兴盛及其消歇要联系行卷,理解“唐传奇”文体特征及其构成,从而界定“唐传奇”,也不能不从行卷着眼。唐人并非是“有意为小说”,而是借“小说”以表现其“史才”、“诗笔”、“议论”或写作赋、铭等其他各体文字的才能。故若以叙事技巧或人物塑造等后世纯粹的“小说”观念解析唐传奇,很可能是方枘圆凿,或离题万里。“唐传奇”已摆脱实用趣味,我们因此也可以说小说“至唐代而一变”,但从总体来看,唐人的“小说”观念仍是传统“小说”观念的延续,说唐传奇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走向成熟,可能为时过早。
  • 何诗海
    journal6. 2013, 35(12): 91-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明清时期,评点臻于极盛。从明代后期开始,出现了对这种具有大众文化性质的批评方式的反思与批判,斥评点为近俗、功利、时文陋习乃至败坏天下的“恶道”。然而,这些批评,未能根本遏制评点的盛行与发展。众多评点家以全力投身评点实践、撰写评点著作来彰显评点的价值和魅力,并在评点著作凡例中,充分肯定评点传承经典、创新文化、指导后学读书作文、普及文化教育等积极意义。这种肯定,可谓对蔑视、否定评点者的一种间接反击,呈现了评点“恶道”之外的另一面相,为全面了解明清人的评点观念及评点何以具有广大受众和旺盛生命力提供了独特视角。
  • 陈家春
    journal6. 2013, 35(12): 99-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论文对近年来新成果上海本、海南本《景德传灯录》中的共有疑误5条、其他疑误各7条,共19条疑误例进行献疑补正。
  • 文艺学研究
  • 伍世昭
    journal6. 2013, 35(12): 105-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王国维“境界”论诗学的生成,隐含着重要的创作实践缘由。《人间词话》与《人间词》的内在联系当是对“境界”的标举与追求;《人间词》甲、乙稿序可以说既是对《人间词》创作的总结,也为《人间词话》理论观点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准备;王国维的“境界”说还离不开王氏对前人创作实践成果的发现及感悟。王国维的诗学话语与创作实践之间亦存在着某种悖反的情况,这也是在探讨王国维诗学话语形成时需引起注意的问题。
  • 马强才
    journal6. 2013, 35(12): 115-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事为中国古代诗歌最为常见的重要修辞手法之一。古代诗学家总结出诗歌用事准则,除了要求“切合”之外,还要做到“不为事使”、“用事不俗”和“如盐著水”。“不为事使”,强调诗人对故事的驾驭驱遣,以突出作者创作的主体性;“用事不俗”,强调创新,避免陈陈相因,克服俗套用事衍变为单纯的代用而缺乏艺术深蕴;“如盐著水”,强调用事与诗歌本质和谐一致,规避花哨的艺术技巧对读者的干扰,从而实现诗歌言志抒情的艺术功能。上述准则俱强调诗人主体性,指向诗歌的言志功能。细绎三者的理路及言说,皆具禅学内涵,体现了禅宗对中国古代诗学的渗透影响。
  • 民国史研究
  • 江满情
    journal6. 2013, 35(12): 123-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40年9月,湖北省国统区依据中央要求实行新县制,推行地方自治。在财权与庶政的难局中,地方政府勉力应付。一方面,从多方面采取积极措施,筹措自治经费,力图建立自给自足的自治财政,另一方面,由于财政收入来源十分有限,自给自足的自治财政建设最终受到较大局限,从而使得战时地方自治事业的开展只能局限于几个方面。
  • 李淑蘋
    journal6. 2013, 35(12): 132-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劳工住宅是劳工福利最基本的内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以孙中山民生主义为旗号,借鉴西方劳工住宅建筑经验,开始对劳工住宅问题予以关注,并通令各省财政拨款建筑平民住所。从1929年至1937年,广州市政府根据南京国民政府的训令,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分别建成平民宫、平民宿舍、劳工住宅、劳工安集所等不同类型的劳工住所,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劳工的住宿困难。但广州市政府的劳工住所建筑,计划有余落实不足,偏重形式,条件简陋,管理苛严,没有普惠大众,更不可能从根本上解救广大劳工于水深火热之中。
  • 柯永红
    journal6. 2013, 35(12): 138-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转变的时期,民国碑刻中保存了大量的史料,是研究民国史宝贵的材料,但民国碑刻的史料内容和价值尚未得到充分利用,民国与教育相关的碑刻具有“补史之阙、正史之谬”的重要价值。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碑刻数字化也由以往的拓片整理、典藏进入对拓片内容的深入挖掘和分析,从而有力地推动民国史研究。
  • 百年暨南讲坛
  • 何光沪
    journal6. 2013, 35(12): 144-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学术动态
  • journal6. 2013, 35(12): 1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