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35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3-05-15
  

  • 全选
    |
    学人风采
  • journal6. 2013, 35(5):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政府信息公开研究———风险规制与信息需求专题
  • 刘恒
    journal6. 2013, 35(5):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刘恒
    journal6. 2013, 35(5): 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知情权是一种不断变化发展的权利,而随风险时代的到来风险信息已成为知情权的客体。我国的风险规制机制没有回应这种需求和发展,呈现事后性、被动性、保守性、单向性的落后特点。民众对风险信息的知情权基于各种主、客观理由而没有被确立,对风险信息的获取仅停留在反射利益层面。因此,应确立知情权的基础地位,建立一套以参与、平衡、监督为基本准则,以基础性的风险信息教育培训、个案式的风险预警公告、常态式的风险交流三种制度相互结合的良性风险规制机制。
  • 黄泽萱
    journal6. 2013, 35(5): 15-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公众参与的新形式———PM2.5自测活动的兴起,是由于规制者无法满足民众对风险信息的需求而引发的。公民参与到风险信息供应中,面临着能力性缺失和公益性缺失的障碍,但这些障碍并不能否定这种活动的正当性。公众具有生产科学信息的能力,且具有获取信息的权利基础,参与到风险信息供应领域将增加规制行为的合法性。这种民间力量不应当被忽视或压制,而应当加以利用。借鉴新行政法理念,规制者可以通过公私合作供应风险信息,来解决目前存在的信息供需矛盾,满足公民的知情权,同时符合行政合法性要求。
  • 财税法研究
  • 刘剑文
    journal6. 2013, 35(5): 25-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就财税法学自身特点的本体认识而言,主要体现在其学科地位的相对独立性、学理基础的综合包容性与学术视域上的纵横延展性。在方法论上,财税法学在财政学与法学领域存在交叉领域、在学科内部和学科之间呈现结构协力,且在技术路线上偏重价值分析和实证分析。就学科存在的逻辑反思而言,财税法学更为强调学术的知识自主、学者的价值中立和学问的功能效应。财税法学是兼具理论性和应用性特质的法学综合学科,立足中国语境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上,财税法学从传统法学过渡到现代法学并成为新兴法律学科。
  • 国际法研究
  • 尚 妍
    journal6. 2013, 35(5): 36-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无论依意志构造视角还是环境法的有效性不足视角,政府介入环境问题有着天然的正当性权力。相比于传统行政法的刚性手段,政府采购作为一种经济政策执行工具,能通过市场力影响对市场行为体的行为进行诱导,更好地贯彻环境政策。我国应当借鉴欧盟对公共绿色采购的有关法律规则,强化我国在政府绿色采购方面的相关立法。
  • 宋家法
    journal6. 2013, 35(5): 44-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联合国在推进控制跨国公司犯罪的国际法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联合国在履行其核心使命的过程中,推进了控制法人犯罪的国际法规则和措施的发展,将控制法人犯罪问题纳入全球治理的范畴,推进了控制法人犯罪的法治进程,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对国际反洗钱和反恐融资行为进行规制,在更大范围内,以更加迅捷的方式推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领域控制法人犯罪的国际法治。
  • 工商管理研究
  • 徐咏梅
    journal6. 2013, 35(5): 49-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排污监管需要企业、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各博弈方的合作。企业是排污的主体,减少企业污染物的净化成本,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可以缩小企业的排污不达标空间;而政府部门是监管的主体,降低政府部门的监督成本,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可以扩大政府部门的监督力度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公众的环保参与既可以缩小企业的排污不达标空间,又可以扩大政府部门的监督力度空间。因此,为了保护环境必须做到:建立强度适宜的企业排污处罚机制,支持企业采用新的净化技术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政府部门的监督水平并有效降低监督成本,完善机制引导公众参与环保建设。
  • 徐俊杰
    journal6. 2013, 35(5): 56-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揭示上门投递服务体验对客户自提意愿的影响,构建包含上门投递服务质量四个评价维度、上门投递服务满意与客户自提意愿共六个变量的研究模型,并依据310份调查问卷对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上门投递可靠性、服务态度与服务柔性对客户满意水平产生了程度偏弱的正向影响,上门投递差异处理质量对客户满意的影响并不显著;上门投递服务柔性与差异处理对客户自提意愿的直接影响没有获得验证,而上门投递客户满意对客户自提意愿的影响也没有通过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网购客户可能形成了上门投递依赖心理,这部分解释了客户自提推广乏力的原因。
  • 厉 明
    journal6. 2013, 35(5): 62-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组织创新氛围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管理者在管理中要重视塑造良好的组织创新氛围。组织创新氛围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也会通过工作自主性的中介作用来实现。因此,管理者在培育组织的创新氛围之外,还要对员工充分授权。组织和谐性在组织创新氛围与员工创新行为以及工作自主性与员工创新行为间均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故而管理者为了更好地发挥组织创新氛围以及工作自主性对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应该积极营造和谐性组织。
  • 金融研究
  • 黄泽勇
    journal6. 2013, 35(5): 71-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询价制度下,IPO定价效率及其与风险投资参与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学界观注的焦点;特别是针对刚推出不久的国内创业板。实证研究表明:2009年10月30日~2012年6月30日期间,我国创业板IPO整体表现为发行折价,平均折价幅度为6.58%,折价幅度较小,表明国内创业板IPO定价效率较高;有风险投资背景公司IPO定价效率低于无风险投资背景公司,承销商声誉对IPO定价效率没有影响。为此,在创业板股票发行定价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加强对风险投资资本的引导,完善承销商声誉机制。
  • 封 筠
    journal6. 2013, 35(5): 80-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球化时代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在为国家与企业提供更加高效的资源配置方式的同时,也使得金融领域内系统性风险的扩散范围变得更加广泛、风险传导更加快速从而大大加强了金融危机的破坏性。鉴于此,金融稳定这一全球公共物品,对于所有国家都具有重大意义,而这一公共物品的供给,需要国家间通过金融监管合作的方式联合提供。金融监管国际合作制度的双边模式以其在合作对象选择、合作议题确定、合作协议达成等方面特有的自主灵活性与合作过程中较低的交易成本,成为了国家间金融监管国际合作制度的基本模式之一,但其也面临着合作关系缺乏稳定性与持续性的缺陷。
  • 文艺学研究
  • 赵静蓉
    journal6. 2013, 35(5): 85-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记忆再现或记忆表述是记忆研究中的根基性问题,其本质即为符号化的建构过程。通过语言和叙事,记忆实现了在社会层面而非自然层面的“第二次诞生”,成为可供认知、交流和建构的文化现象。记忆的文本化使记忆的真实性成为问题,但身体记忆的实在性和记忆的主体间性为记忆划定了边界,并把价值和伦理问题引入记忆领域。记忆言说应当是多元化的,记忆的使命就是记忆的伦理意义。
  • 罗良清
    journal6. 2013, 35(5): 91-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古希腊时期的神话和寓言作为最古老的文学样式,是西方文学的重要来源。但一些研究者常常把寓言作为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忽视了二者间的区别。从古希腊神话和寓言的角色原型、故事原型、结构原型、抽象化的概念原型和变形原型等原型意象分析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神话原型是表情达意,认知自然和世界的结果;寓言原型是寄寓情感、为哲理阐释服务。二者具有重要区别,并且对文学艺术的发展都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 祁晓明
    journal6. 2013, 35(5): 99-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日本近世,《沧浪诗话》不仅引起了儒者们的广泛关注,而且还在歌论中频繁地被征引援用,在歌学理论的构建过程中,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沧浪诗论适应了近世新的时代思潮,其“工夫须从上做下,不可从下做上”的观点为近世诗、歌论所广泛接受。其“诗者吟咏性情”、反对“以议论为诗”的主张经过仁斋、徂徕的改造,形成“道人情”和“排议论”说,并深刻影响了契冲、贺茂真渊及本居宣长的歌学理论。儒者对沧浪诗论的热衷,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歌学者对于沧浪诗论的取舍,而近世初期即已开始的儒学对歌学,汉诗论对于歌论的强势渗透,以及儒者本身具备的深厚和歌教养,他们与歌学者之间的密切交往,歌人、歌论家们的儒学教育背景,也是《沧浪诗话》对歌论产生影响的原因。
  • 李圣传
    journal6. 2013, 35(5): 109-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审美特征论”的构想起,“审美性”便成了童庆炳思考文学艺术的理论基点和特色,并由此增生出了一系列的学术命题,构筑起了宏大的“诗学”体系。从“审美诗学”到“文化诗学”,在“审美维度”的串联下,童庆炳文艺思想不仅前后交织、肌理相通,还显示出特定历史语境下的“现实性”情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且从一定程度上还彰显着新时期以来人文知识分子的学术旨趣和精神追求。
  • 中外关系史研究
  • 刘永连
    journal6. 2013, 35(5): 117-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于近代中外关系,学界至今缺乏对其丰富层面的关注。广东省档案馆藏近代邮政专卷表明,在英国“客邮”撤出中国的过程中,中英双方不仅存在着维护各自利益的交涉斗争,而且展开了更多内容和形式的友好合作。以广州邮政总局和香港邮政总局为媒介,双方频繁沟通,积极配合,在业务信息、人力资源、工作制度、汇票发行、邮政服务等诸多方面都有良好举措,其中虽然不乏斗争成分的交织,但以合作为主体,由此为我国邮政制度的近代化和顺利发展打下了颇好的基础。
  • 白春岩
    journal6. 2013, 35(5): 126-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872年日本政府在英美使节的劝告下对秘鲁国马里亚·老士号船贩卖苦力一案进行了裁判,史称马里亚·老士号事件。为处理此案中国派出了第一位赴日的外交使节陈福勋。就在该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年,中日双方正式交换了《中日修好条规》的批准书,自此两国以对等的姿态步入了近代外交。在双方交换《中日修好条规》批准书的过程中,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和日本外务卿副岛种臣的作用不可忽视。
  • 学术动态
  • journal6. 2013, 35(5): 131-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华侨华人研究
  • 龙 异
    journal6. 2013, 35(5): 132-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华人政治参与问题是印尼华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印尼民主试验期、苏哈托威权时期和民主转型后时期历史状况的分析表明,一方面,印尼民主试验期和民主转型后时期的政治精英构成呈异质特征,华人政策具有包容性,华人政治参与活跃;另一方面,苏哈托威权时期的政治精英构成呈同质特征,华人政策具有排斥性,华人政治参与消极。印尼政治精英构成、华人政策和华人政治参与三者之间存在两个关联,华人政策直接影响华人政治参与,而政治精英构成是影响华人政策的重要因素。因此,以政治精英构成为要素解释印尼华人政策与华人政治参与是合理的。
  • 陈丽园
    journal6. 2013, 35(5): 138-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陈遗恩家庭是民国时期曾生活在马来西亚柔佛州与家乡澄海县间的跨国家庭,出于对“家计”的关怀,移居马来亚的陈遗恩等人与国内家庭保持连续不断的侨批联系。从1910年代到1940年代,陈遗恩跨国家庭经受了许多外部力量的影响仍然生存下来,例如二战前马来亚橡胶业的兴衰、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1941~1945年太平洋战争、战后马来亚的经济重建和1946~1949年中国的恶性通货膨胀。
  • 民国史研究
  • 谢忠强
    journal6. 2013, 35(5): 145-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慈善事业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属于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慈善经费是决定慈善组织规模、影响、长久的关键因素。慈善组织的经费问题,是研究慈善事业时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中国救济妇孺会作为民国时期沪上重要的慈善组织,有着比较成熟、系统的经费筹措机制,这也为其自身的发展和延续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然而,由于救济规模的不断扩大,经费支出日益增多,其救济事业也随之陷入困境。中国救济妇孺会的经费情况,在整个民国时期沪上慈善事业中具有典型意义
  • 颜克成
    journal6. 2013, 35(5): 152-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代学界,南北分庭抗礼多为后世史家言说,南高学者多被贴上“保守”标签,缪凤林作为传统派史家,在民国学术语境中却呈现出多样性的表现形式,其史学倡导求真与致用并行,并以《史地学报》、《史学杂志》等刊物为依托,紧随新史学风行以来的学界脉象,以确立民族文化自信为治史鹄的。与北方新派学人在文化思想、学术上虽有矛盾,但在国势多变的危机下,二者亦有相互认同与交流,这种纠缠?诡之处正是民国时期学界曲折发展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