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第36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4-07-25
  

  • 全选
    |
    学人风采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6(7):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华侨华人研究
  • 吴杰伟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6(7): 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电影艺术传播到东南亚之初,华侨华人就开始参与电影的创作和传播。华侨华人参与电影产业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华侨华人从中国引进电影和戏剧作品;第二阶段是华侨华人在创作的电影中融入东南亚文化元素;第三阶段是华侨华人创作电影传播东南亚文化。华侨华人在电影创作过程中,从对单一族群的关注转变成对东南亚社会的整体关注,体现了华侨华人群体对东南亚文化从“他者”到“参与者”再到“传播者”的变化历程。华侨华人社会对电影这一古老而年轻的艺术形式在观念上的变化,折射出华侨华人自身心态上的变化。

  • 郑一省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6(7): 9-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与汉族相比,少数民族向海外移民的途径、原因,以及其移民网络有着某些显著的特征。国际性移民、集体性移民、陆路性移民和地缘性移民,是广西和云南少数民族移民的特点,而集聚式移民、发散式移民、强制式移民和自发式移民则是两地移民的主要方式,这些移民在长久的移民过程中,也建构出生计性迁移网络、亲缘性迁移网络和马帮性迁移网络。

  • 国际贸易研究
  • 亢梅玲1,郭汝飞2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6(7): 18-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国外专利保护对中国专利密集型商品出口的影响进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在与中等模仿能力和弱模仿能力国家进行贸易时,国外专利保护会通过市场扩张效应,提高中国专利密集型商品的出口;而在与强模仿能力国家进行贸易时,国外专利保护对中国专利敏感型商品出口没有显著影响。随着中国专利技术含量的提高,国外专利保护对中国专利密集型商品出口的影响的统计显著性日益提高;与TRIPS协议签订之前相比,协议签订后,国外专利保护对中国专利密集型商品的效应有着显著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在商品水平上呈现较大差异。

  • 万承刚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6(7): 26-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的发展和蔓延,主权债务危机日益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制约。广东是我国出口大省,对欧盟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广东出口贸易的影响从短期来看是明显的。运用二元Logit模型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广东省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后,得出欧元区国家的GDP、汇率、失业率、到期主权债务对广东省出口贸易影响较大,同时提出广东应该加大新兴国际市场的开拓、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积极推进走出去战略、建立预警机制突破日益加剧的贸易壁垒等措施以应对欧洲债务危机带来的影响。

  • 金融研究
  • 蒋 海,叶康为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6(7): 32-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金融控股公司激励相容监管条件的基础上,对比剖析德隆集团与平安集团的组织结构、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关联交易四方面的不同点,从而总结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内部风险控制和外部监管机制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综合化经营是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金融控股公司应对其自身经营结果负责,加强内部风险控制,同时配合完善的外部监管体系,从而实现激励相容。

  • 蔡 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6(7): 43-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部分有关资本结构的实证研究,均将金融业摒弃在外,保险业的相关研究更是鲜见。从国外理论来看,保险企业的资本结构与再保险应互为正向因果关系;从保险企业经理人行为来看,再保险仅为资本结构调整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以服从控股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研究结果表明:负债水平对再保险决策没有影响,而再保险决策降低了企业的负债水平。在取消法定分保的背景下,再保险的重要性开始下降,作为一种融资手段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其成本也高于其他融资方式;作为一种风险手段,未提到相关日程,也未作为经理调整资本结构的一种手段,印证目前国内财险业仍处于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

  • 行政法研究
  • 赵 谦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6(7): 53-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相对完备的土地整理程序立法是实现对土地整理进程系统规范化指引的必要前提。土地整理程序立法在我国虽已初具规模,但在立法体制和程序设计上皆有不足,可从这两个方面来探究其未来可能的完善途径。在立法体制方面当以立法系统化为基本取向;在程序设计方面当以清晰环节设定为核心要义、以凸显农民参与为重要维度。

  • 宋跃晋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6(7): 59-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缴存住房公积金一直以来被当然地视为企业和职工应当履行的义务,究其缘由是《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这部类似于税收征缴管理的行政法规中规定,但是住房公积金不属于公共财产,姓“私”不姓“公”,是否需公权力强制介入?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必须从住房公积金法律属性开始探讨,解析住房公积金强制缴存义务的是非曲直。

  • 民商法研究
  • 吕群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6(7): 66-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因医患矛盾而产生,在日益激烈的医患矛盾中获得发展。但是该制度在我国的推行现状差强人意,其问题表面上表现为医疗责任保险获赔条件存在缺陷、理赔手续繁杂、医疗损害部分赔偿方式难以满足医疗损害需求、厘定保险费率的历史经验数据欠缺等,但推行受阻的核心原因是无过错医疗损害补偿制度缺失、历史经验费率制度和医疗系统内部医疗事故汇报制度尚未构建。通过立法,以无过错医疗损害补偿制度为基础创新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构建历史经验费率制度和医疗系统内部医疗事故汇报制度,从根本上克服医疗责任保险制度运作中的问题,使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在医疗行业顺利推行,从而实现制度设计的本源目的。

  • 刘小红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6(7): 74-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知情同意原则是医疗侵权领域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我国应当借鉴美国法,以此来完善我国的告知同意理论。在告知内容上,应当借鉴美国法关于“实质性”信息这一概括性规定;在判断医方的告知是否充分的标准上,借鉴美国法客观病人规则;在告知义务的例外规定方面,应当充实并完善告知义务的例外;在因果关系的判断上,应当借鉴客观因果关系标准。

  • 人物与文明
  • 安东强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6(7): 83-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晚清科场考官是主宰科举考试风气的要角,突出代表者即为张之洞。同治六年,张之洞出任浙江乡试考官,不仅注重首场文体的醇正,而且重视二、三场文体的命题和取士,极大地推动了晚清科场的古雅风气。此后,他又在湖北学政任内倡导经解之学,开办新式书院,成为晚清学风转向的关键。从同治六年至光绪初年,张之洞在出任科场考官之际,选编《江汉炳灵集》、《轩语》等科场书,在论文论学方面侧重教士而非讲学,对各类科举文体逐一指示门径,既便于初学者揣摩捷径,又能为中上之才说法,反映出晚清选才取向与科场风气互动影响的新局面。

  • 杨向艳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6(7): 93-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明代后期,潮州社会动荡不安、灾荒流行,使得潮州社会处于重建的转型时期。出生于嘉靖朝,在万历、泰昌、天启、崇祯任职的四朝元老林熙春作为明代潮州后期著名的官员和士绅,在辞官返乡居住期间关心民瘼,不遗余力地参与地方公益建设,努力按自己的意志参与经营地方事务。他尤其在救济灾害方面身体力行,不仅用文字记载了历次灾荒,而且还极力为民请命。林熙春在地方事务中所体现出的实际行动,不仅有利于地方安定发展,也在教化百姓、引导良好社会风气及促进了地方社会的发展与转型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 汉语方言与语法研究
  • 乔全生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6(7): 100-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汉语方言为主线,全面收集晚唐五代以来反映汉语方言及其历史的数千种文献并汇编成册,制成电子图书数据库。这将极大地推动汉语语言学科、汉语文化历史的研究,同时对于保护汉语语言史文献资源,开展社会服务和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 彭炜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6(7): 106-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析句图解法是汉语语法教学和研究的一种有效工具。在诸多图解法中,黎锦熙先生创制的黎氏图解法兼顾了句子的结构格局和层次性,在语法教学研究和信息处理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今天应用黎氏图解法需要进行一定的句法体系改造,并实现图解过程和图解结果的信息化。

  • 彭小川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6(7): 113-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外关系史研究———中俄文化交流史专题
  • 阎国栋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6(7): 121-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阎国栋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6(7): 122-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8世纪是俄国汉学诞生和俄国中国观演变的重要时期。俄国早期汉学家以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团为基地,长期在中国生活,学习汉满语言,翻译中国典籍,研究中国历史文化。他们对中国文献中关于上古史的记载深信不疑,对儒家思想和伦理道德充满敬意,对贤明帝王的统御之术和历代名臣的治国思想表现出浓厚兴趣。在早期俄国的中国知识建构和中国历史文化观的形成过程中,俄国汉学家发挥了独特 作用。
  • 肖玉秋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6(7): 130-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822年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团开办了第一所针对满洲镶黄旗俄罗斯佐领子弟的学校。虽然1858年俄国通过《中俄天津条约》攫取了在华自由传教的特权,但在此后的几十年的时间里俄国传教团仅在北京地区增开了两所学校。庚子之变以后,为适应在华传教活动的需要,俄国传教团不断扩大办学地域,增加学校数量。然而,由于俄国政府对在华传教投入不足,加之这些学校办学目的单一,缺乏有效管理,无力与西方教会学校和新式学堂竞争,往往难以为继,无果而终,其通过办学活动向中国进行文化渗透的目标与实际效果相差甚远。
  •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 黎保荣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6(7): 138-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40年代文学的精神暴力一方面是战争暴力的大背景造成的,它是战争状态下的精神刺激及其对作家的启发,另一方面则与“战争暴力”形成对照,在相似的“暴力性”、“破坏性”之中显示出精神的深度,甚至超越时空的深度。它分为以战争或不以战争为背景的故事与人物心理两种类型,具有群体性与时代性的特征。简言之,作为启蒙边缘的精神暴力书写,却体现了人性深处的秘密。
  • 梁建先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6(7): 145-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城市想象中,“城景”不仅仅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它还综合了作家创作意图的主观投影、自身生命感知和情绪体验。三种不同视角呈现出了不同的城市形态:启蒙视角下的“城景”是灰暗与衰败的,革命视角下的“城景”是充满了对立与冲突的,自由视角下的“城景”是充满了日常生活审美的。
  •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 陆勇强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6(7): 152-1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者阅读别集、史乘,发现戏曲剧目十一种,为《清代杂剧全目》、《古典戏曲存目汇考》、《曲目钩沉录》、《曲目拾遗》等多种专书专文所未收,现抄录如次,并略作考证,以供研究者参考。
  • 翁筱曼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6(7): 156-1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岭南诗学发展过程中,先贤宗奉情结根深蒂固,这种宗奉前贤的方式,是一乡之人地域意识的集体投射。作为晚清岭南的著名书院,学海堂通过在文学教学中渗透和加深这种先贤典范的力量,深化了士子的地域认同和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