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第41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9-11-15
  

  • 全选
    |
    古代文学
  • 戚悦, 孙明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41(11): 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心雕龙·声律》是六朝声律理论中现存最为完整的经典文献,但对它的研究还很不够,且对其中不少问题的认识似是而非。尤其是对刘勰的“双叠”论,即“双声隔字而每舛,叠韵离句其必睽”之说,以往既未能区分双声叠韵词和双声叠韵字,更将其与“八病”说中的一些内容相混淆,进而误读“辘轳交往,逆鳞相比”之喻,以致把刘勰的批评之语当成了肯定之辞。事实上,连用双声叠韵字的做法在六朝颇为盛行,此与“双反”这种独特的语言现象有关,而其又与“悉昙”的传入密不可分。作为文论家,刘勰反对那些故意拼凑双声叠韵字的做法,认为那样会使得文章声势不顺,从而破坏抑扬顿挫、自然流畅的韵律之美。
  • 史小军, 王舒欣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41(11): 13-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窥听叙事在世情小说《金瓶梅》与《红楼梦》中都占据较大分量。在叙事的时空设置方面,窥听的时间节点多以生日和祭日为主;空间设置以隔窗窥听、隔门与隔帘窥听、隔院与隔壁窥听为最常见的三种形式。二书的共同特征是利用窥听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但《金瓶梅》还较多地关注了人物的反窥听行为。审美与审丑的不同意蕴造就了《金瓶梅》与《红楼梦》在窥听情节叙事方面的雅俗之分。
  • 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马得懿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41(11): 27-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涉海法治经历起步、曲折发展、逐渐完善、海洋维权凸显以及呼唤制定“海洋基本法”的演变。中国涉海法治在参与涉海国际条约、认知“海洋强国”以及介入海洋秩序的影响力方面值得检视。某种意义上,海洋秩序与海洋法律规范具有同质性,但是并不同步发展。海洋秩序的法律规范阐释分别依赖于海洋自体法和习惯法、公法性海洋规则与私法性海洋规则以及海洋基本法与涉海宪法性规范,且其核心范畴在于“秩序—规范”范式下海洋法权的合理阐释。基于海洋秩序学说的生发规律及其法律规范阐释的多层次规则体系的认知,中国涉海法治发展取向应该理性看待“海洋基本法”、凝练新时期海洋法权内涵以及敢于在海洋秩序上创新国家实践。
  • 环境法
  • 吴贤静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41(11): 4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环境风险在不同时空存在显著的差异,使得以时空为依据和范畴进行环境风险规制研究的必要性凸显。区域环境风险可以被视为不同类型的环境风险因子叠加和互相作用形成的风险群。环境规制存在区域异质的特点,区域环境风险规制对象极具特殊性,因此环境规制是区域环境风险管控的基本工具。区域环境风险法律规制目标是预防区域环境风险发生,维护区域和国家生态安全,减免区域环境风险所致损害和维护区域环境质量。区域环境风险规制的基本进路是实施区域环境空间管控和区域环境协同治理。完备的区域环境风险法律规制体系包括贯彻“事前严防”理念的区域环境风险评估制度和区域环境风险预警制度,贯彻“事中严管”理念的区域环境事件应急制度,以及区域环境风险“事后处置”制度。为了保障上述基本制度得到恰当实施,还应当加强区域风险防控基础能力建设。
  • 朱炳成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41(11): 5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当代社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引发的环境健康问题愈发突出,使得有效规制环境健康风险成为重要议题。为确保风险规制措施的合理性与合法性,风险预防原则在制度建构过程中应特别注重科学性和规范性的有效实现。为此,应实行弱风险预防原则,明确风险程度和风险等级,实现价值与理性的衡平适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健全政策基础,完善技术基准,加强项目管理和司法救济机制,将风险预防原则融汇于环境健康风险法律规制之中。
  • 经济·管理
  • 宁超, 郭小聪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41(11): 63-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然取得显著成效,新时代其对公共服务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安全感有了更高要求,然而,精神卫生服务仍面临巨大的非均衡压力、供给失衡压力和系统性救助不足压力。通过广州市2016年调查发现:我国城乡居民存在日益扩大的精神卫生服务需求,乡村面临更大的供给压力;精神卫生服务的信息失真和内容失偏;基层专业医护人员和诊治机构的严重匮乏;精神卫生服务的市场化改革不充分,社会组织的整体性参与不足;精神卫生服务的系统性配套机制的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的精准化供给、均等化匹配、均质化幸福和普遍化安全的获得目标,尝试构建多重途径改善精神卫生健康服务的非精准化困局和非均等化困境,缓解新时代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高质量供给诉求。
  • 赖伟良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41(11): 75-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澳门特区政府在2018年实施中央公积金制度,完成“三层式”的养老保障体系。本文旨在分析这制度的政策特征及推算它日后提供的保障水平。澳门央积金的特征包括非强制性质、“私营公积金”模式及政府承担重要的财政责任。这种制度为不同年龄、入息等背景的雇员提供不同水平的养老保障。无论从“退休金”数额或入息替代率来看,低收入至中等收入雇员从该制度中只能获得偏低水平的养老保障。在一些理想假设下,中高收入雇员则获得相对较充足的养老保障。因此,笔者提出三项政策建议。第一,提高雇主的供款比率至最高10%。第二,要求“退休基金管理实体”增设“被动型”退休基金。第三,增设公共信托人管理的退休基金。
  • 樊兰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41(11): 89-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面对相同的环境规制,不同类型的工业企业的集聚选择行为可能不同。基于环境规制对国有和集体企业、民营企业、外商及港澳台企业等不同类型工业企业集聚的影响及机制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环境规制对不同类型工业企业集聚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具体而言,环境规制对国有及集体企业的集聚有显著的负面作用,对民营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存在负向作用,但统计上不显著。此外,进一步考察环境规制对工业企业集聚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FDI是环境规制作用于集聚的一个主要途径,但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并不明显。
  • 历史
  • 朱丽霞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41(11): 101-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明代藏族僧人频繁进出内地。他们的活动足迹远远超出南北两京和五台山的范围;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入觐朝贡和传法祈福之外,其活动路线、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明代藏区僧人经常从川西入内地,沿长江顺流东下,到达南京之后,复又经大运河北上,前往北京,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除了进贡之外,他们在经行之地贩运茶货,与内地人民的经济文化接触非常密切。此类接触彰显出以藏僧为媒介的明代藏汉民间交往具有大范围、高频率、多样化的特征。
  • 魏衍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41(11): 110-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孟子一生以私淑孔子自许。通过受业于子思之门人,青年时期的孟子就开始治孔子之道。孟子精通“六经”之学,打开了通向孔子之道的大门,奠定晚年“述仲尼之意”的基石;中年时期的孟子仿效孔子周游列国,寻求施展孔子之道及其仁政蓝图的历史舞台;晚年时期的孟子则退自齐、梁,仿效孔子专心讲学与整理典籍文献,并与弟子万章等人序《诗》《书》,作《孟子》七篇。这“七篇”则成为后世公认的“述仲尼之意”的经典之作。
  • 国际关系
  • 陈莹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41(11): 119-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际教育援助作为跨国性、文化性、公益性的国际公共产品,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题中应有之义。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框架下,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国际教育援助的内在逻辑联系,探讨中国国际教育援助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角色定位,进而分析如何在扩大中国国际教育援助规模的同时,创新中国国际教育援助的方式,提高中国国际教育援助的效率,探索中国特色的国际教育援助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