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第43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1-11-25
  

  • 全选
    |
    信用惩戒专题(一)
  • 沈岿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3(11): 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需要摆脱“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指导方针的影响,为社会信用惩戒建立合理的边界,减少和防止信用联合惩戒的肆意、过度与滥用。在各项规范社会信用惩戒制度构建的原则之中,禁止不当联结原则有着更为直接的、更具针对性的作用。禁止不当联结原则适用于社会信用惩戒,应当超越现有的“个案论证路径”和“抽象框架路径”,结合实践中各类社会信用规范关于“失信”的设定模式以及失信与惩戒措施的联结方式,提炼出层次更多、内容更为丰富的规范意涵,从而对未来中央层面和地方层面的社会信用统一立法、对部门或领域的社会信用立法或其他规则制定、对既有社会信用规范文本的清理以及对司法审查或备案审查社会信用惩戒联结的正当性,提供立法论和解释论上的指引。
  • 陈国栋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3(11): 22-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信用惩戒的法治化以界定信用惩戒的本质为前提,而界定信用惩戒的本质则需要研究、了解私法信用惩戒的法理。私法信用惩戒是市场主体在非公共管理领域尤其是市场领域发起的信用惩戒,它是当下社会信用惩戒的鼻祖与起源,也是当下社会信用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私法信用惩戒的基本形式是不予失信者交易机会或是提高失信者的交易成本。其基本构造为规避交易风险的动机、判断交易风险的信用信息与市场化组织机制。私法信用惩戒并非法律惩戒机制,不以打击违背诚信之举为规范性目的,属于社会性制裁。其法理启示我们,市场交易领域信用机制的核心是信用信息机制而不是信用惩戒机制的建构;我国当下社会信用惩戒机制应回归私法信用惩戒的逻辑即资源配置风险之规避逻辑来建构,从而解决其合法性问题并真正实现治理创新。
  • 数字经济与金融
  • 李优树, 张敏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3(11): 36-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金融开放下系统性金融风险形成机制的理论分析,采用金融压力指数法对2009年1月至2020年9月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进行测度发现,金融开放过程中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呈现螺旋上升态势且金融系统脆弱性风险较为突出。此外,通过构建TVP-SV-VAR模型对金融开放与风险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开放与汇率波动风险和债务违约风险存在长期正向关联,而与金融系统脆弱性风险和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基本呈负向关联。同时,这种联动具有非线性特征,并且在短期、中期和长期存在显著的时变性和异质性。其中,金融开放对汇率波动风险存在显著的长期影响,对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正在逐步衰减,而对金融系统优化和宏观经济稳定的倒逼作用也在日益强化。因此,应着重强化汇率风险敞口管理和宏观审慎管理,不断优化金融体系结构与外债结构。
  • 于之倩, 朱宁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3(11): 51-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的重要形式。本文使用一种非参数的条件效率框架测算数字普惠金融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其中,数字普惠金融被视为环境变量。基于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2011—2017年数据的研究结果发现,从整体效率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对地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推动作用,其中欠发达地区的效率改善程度更突出;从个体效率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在各指标效率改善方面都具有相似结论,而且同样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进一步,从变化趋势来看,无论是整体水平还是个体指标,其条件效率都超过非条件效率,但是两者之间的落差逐渐缩减。
  •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
  • 苏海洋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3(11): 62-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往城市旅游网络研究忽略了对综合实力的表征,能级作为涵盖经济、潜力和环境在内的综合概念,进一步丰富了网络内涵,为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立足点。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通过改进城市旅游能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2006年、2010年、2014年、2018年的城市旅游能级指数,利用改进的引力模型形成关系数据——城市旅游能级联系,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网络结构特征,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剖析个体网络结构效应。研究发现,在以广、港、澳、深等城市主导旅游网络格局并辐射其他城市的长期影响下,东莞等城市也逐渐呈现出一定扩散作用,整体网络的扩散效应大于集聚效应;网络中“一家独大”的局面弱化,珠江西岸城市竞争优势提升;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呈现“同等级匹配”的小团体合作模式。城市旅游集聚与扩散能力、控制与依赖能力、城市旅游产业地位、外商直接投资、旅游要素流动等正向影响城市旅游能级联系水平,而邻近城市数量呈现负向影响作用。这揭示了在包含经济、潜力和环境的“全域”层面,极化—涓滴效应仍然奏效,且在旅游领域证实了网络中城际联系的非地理邻近性,即不存在邻近关系的城市也会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产生互动关联,甚至通过这种互动关联颠覆传统网络格局。为今后进一步引导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城市互联协作、优化旅游空间结构和一体化发展提供了立足点与参考点。
  • 公共管理
  • 田鹏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3(11): 77-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区文化治理体系是社会生活共同体建设的核心议题,建立健全社区文化涵养体制机制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实践抓手。基于文化转型理论视角,以N市L社区文化营造创新示范项目为例,考察文化强国战略下农村社区文化治理体系重建的实践逻辑。“送文化”与“种文化”导致的基层社区文化供需结构失衡是文化治理转型的内生动因,L社区通过积极开展文化阵地建设营造新型社会公共文化空间,通过大力培育文化志愿服务创新文化营造的社会协同机制,通过有序引导多维主体共治实现社区文化营造的共建共享机制。因此,从基层社区文化治理体系的主体、规则、效能三重逻辑,以及L社区文化营造创新示范项目实践经验来看,基层文化治理体系重建必须激发农民主体意识和内生动力,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再到“送种并举”,又必须在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强化政府统筹和行政规划。另外,基层文化治理体系重建亟待整合多元化社会资源,强化基层社区文化治理合力效应,提升文化治理效能。
  • 张桂蓉, 雷雨, 周付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3(11): 90-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政府为主导的应急管理体制是我国应急管理的基础,政府应急管理组织结构也是应急管理领域不可回避的基础且重要的研究议题。为减少政府组织的应急协同失灵,本文通过政策文本分析厘清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政府应急组织协同治理关系,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清晰描绘了组织内部不同突发事件的应急协同网络结构,并提炼和归纳出四种网络的模式和特点。依此研究指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应急协同网络分别为节点地位平等的紧密—分工型、单核主导的松散—协作型、节点地位平等的紧密—协作型和双核主导的松散—分工型。政府应急组织协同治理网络的困境主要在于负责部门与协同中心不匹配、度分布不合理、不同突发事件类型间应急协同不足。以网络治理理论为基础,提出三重策略包括节点优化、整体网络优化和应急协同网络间优化,是提高政府应急协同能力和绩效的重要方法,有助于加强和完善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与能力建设。
  • 中外关系史研究
  • 魏兵兵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3(11): 105-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晚清上海租界华人参政的早期拟议皆由外侨或列强领事提出,其动机并非出于对中国领土主权或华人政治权利的尊重,而是为了谋求租界自治地位的提高和工部局行政权力的扩大。每当企图失败时,其对华人参政的态度便趋于消极,加之因华洋矛盾而不断加剧的不安全感,使外侨最终普遍漠视和抵拒华人的参政诉求。华人对于自身参政权利的态度则随着权利意识提高、华洋矛盾加剧和民族主义的兴起而日益积极和主动。由于无权参与租界市政事务,华人商民在渐趋复常的华洋矛盾中缺乏争取和维护自身权益的体制化渠道,对工部局和列强的不满与日俱增。20世纪初,这种不满情绪与民族主义思想合流,遂有1905年“大闹会审公廨案”后华人参政要求的公开提出和华洋严重冲突的发生。自此,华人参政日益成为影响上海租界市政管理和华洋关系的一个重要问题。
  • 黄文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3(11): 122-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10年5月,以路环岛为巢穴的梁义华海盗团伙,掳走广东新宁县十几个学童至岛上勒索。因时值中葡划界谈判破裂,路环岛属争议地区,广东官员在清廷“维持旧状,勿生事端”指示下,不敢作为。学童家长乃于7月转向澳门总督求助,澳督派兵前去路环解救,却因海盗开枪抵抗而致葡兵死伤。澳葡随即派出大批军队、炮艇支援,连日轰炸岛上村落,又火烧村落、山林,使大量无辜村民、渔民遭殃惨死,史称“路环血案”。澳葡事后借机扩大在路环岛的殖民侵占,从象征、军事、民政等方面着手实现对全岛的实质管理,形成20世纪葡人管治澳门半岛,以及氹仔、路环两个离岛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