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同一性”能否通向自由个性?——论阿多尔诺“否定辩证法”的哲学救赎

柯 萌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5, Vol. 47 ›› Issue (2) : 55-59.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5, Vol. 47 ›› Issue (2) : 55-59.
哲学

“非同一性”能否通向自由个性?——论阿多尔诺“否定辩证法”的哲学救赎

  • 柯 萌
作者信息 +
文章历史 +

摘要

阿多尔诺认为,同一性思维把现代社会塑造为充斥“肯定性”与“合理性”,压制“否定性”与自由个性的极权社会,从而提出了以“非同一性”为原则的“否定辩证法”。他深刻揭露了同一性思维借助大众文化对现代人进行的隐性统治,并对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概念拜物教”和海德格尔本体论哲学进行了“非同一性”批判,表达了解放自由个性的诉求。但这种强调“绝对否定”的“非同一性”思维能否将自由个性从同一性专制中解放出来,是值得学界深入探究的问题。事实上,阿多尔诺的精英主义倾向使其忽视了对民众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否定辩证法”的“主体 -客体”批判框架和“否定主义”倾向将使其演变为不平等、非辩证、脱离现实的封闭理论体系;对资本逻辑同一性统治的批判力度不足使该理论缺乏实践价值。因此,“否定辩证法”最终只能构建一个“否定的乌托邦”,难以达成解放自由个性的目标。

关键词

否定辩证法 / 同一性思维 / 非同一性思维 / 自由个性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柯 萌. “非同一性”能否通向自由个性?——论阿多尔诺“否定辩证法”的哲学救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 47(2): 55-59

13

Accesses

0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