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第3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2-06-27
  

  • 全选
    |
    民国史研究
  • 许小青
    journal6. 2012, 34(6): 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的一年多时间里,就迁都问题,南北舆论出现两次热烈集中的讨论。第一次以武汉孙伏园主编的《中央副刊》为主阵地,围绕理想中的首都、如何改造政治上落后的北京、如何建设文化中心北京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1928 年春二次北伐引发南北新一轮的迁都之争,北方学人白眉初、叶叔衡与南方张其昀、龚德柏等围绕建设北京与南京的优劣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论战。最终因蒋介石为首南方军事政治实力集团介入,社会上的迁都之争才逐步平息下来。透过这两场迁都之争,不仅反映了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社会各界对于建都的分歧,不同团体的观念差异与利益诉求,而且显示出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国家与社会的复杂面貌,国家层面的政治统一与社会层面的思想统一之间还有相当的距离。
  • 刘畅
    journal6. 2012, 34(6): 1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代中国主权意识的萌生实与国际法在中国的传入直接相关。欧洲国际法规则的引入,既是国人认识当时代真实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契机,也成为省视中国在不平等条约下丧权状态的基本参照。正是在国际法观念的逐步确立与国际法知识的不断输入下,中国学者们开始清晰地意识到中国国家权益被侵害剥夺之深,强烈地感受到中国被排斥在平等适用国际法之资格外的不幸与不甘。为中国寻回应有的国际地位与主权权益,刺激了近代中国主权观念的生成,也促使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学界探索并构建起近代主权理论的初步体系。
  • 王静雅
    journal6. 2012, 34(6): 18-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处治窃电法规颁布以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用户窃电成风,法律上惩罚判定窃电罪行标准不一,致使各电厂纷纷制定法规严惩窃电用户。针对这一问题,建设委员会从“立法”、司法、舆论宣传等方面对窃电行为进行整治。然而,建设委员会处治窃电行为的实践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窃电之风仍盛行世。其原因可归结为电气公司职员包庇窃电者,并为其说情; 行政官员带头窃电,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 警务人员不配合电气公司查处窃电行为; 司法机关习故常,没有切实奉行电业规章。
  • 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 杨匡汉
    journal6. 2012, 34(6): 25-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海外华文文学”是反映中国本土以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用华文创作的文学,是中华文化流传与外播以后华人的生存经验与世界的对话,形成“内”与“外”有系、更有区别的特殊的汉语文学形态。“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有其“和而不同”的基本理念,有其“多元共生”的切实内涵,也有其思维路向的跨界之弦,在学术推演上因之要求以道观器,处理好“史”、“论”、“术”的关系。
  • 李志萍
    journal6. 2012, 34(6): 32-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仙花生活在北美华人受到极度排斥的时代。她拒绝接受当时的报刊媒体对华人的“黄祸”式丑化、异化、扭曲的类型化表征,选择用自己的笔“在报纸上为华人作战”。她在短篇小说《天山的知音》和《摇曳的影像》里质疑、批判美国媒体权利的支配使用,鞭挞媒体参与其中的体制化种族主义排华,揭示报刊媒体采用文化帝国主义方式生产有关华人族群文化的知识的不可靠性以及该知识在主流媒体的流通对华人社区造成“暴力性”伤害。
  • 刘云
    journal6. 2012, 34(6): 37-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大都具有儒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交融的性格特点,也就是既具有传统儒家文化里中国女性温柔、顺从、忍耐的特性,也具有基督式的牺牲、宽恕和博爱精神,而且这两种性格特点是完全“融合于血液里”、难分彼此的。这一特征在她的《少女小渔》、《扶桑》、《金陵十三钗》几部小说中有非常突出的表现,使得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内涵更为丰富、复杂,也更为动人。严歌苓小说中女性人物身上所表现的单纯、善良及美好人性,对于人们反思当下社会中堕落、阴暗、污浊的人性很有现实参照性; 她塑造这些人物所采用的儒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互补共融的思维方式,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 知识产权法与电子商务法
  • 薛虹
    journal6. 2012, 34(6): 43-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准多边国际体制是以发达国家为核心,仅有少部分发展中国家参与的完全由发达国家主导和控制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体制,准多边国际体制推行超“TRIPS”义务,促进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标准的单一化,转移国际体制规避国际监督制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准多边国际体制将不断挤压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是通向覆盖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多边国际体制的铺垫。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公民社会组织的反对下,准多边国际体制有可能搁浅或者受到遏制。
  • 李莉莎
    journal6. 2012, 34(6): 51-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对第三方电子支付的法律规制主要在金融监管方面,而各当事方的民事法律关系仍不清晰,由此产生大量法律风险,包括未经授权的支付风险、支付瑕疵风险、基础交易的抗辩延伸风险、资金沉淀风险等。在风险分配与化解方面,若适用一般合同法或侵权法原则,可能会造成各当事方之间的利益不平衡。因此,应突破传统民法思维,从实际出发进行第三方电子支付的专门立法,协调各方民事权益,促进第三方电子支付产业的发展。
  • 韩刚
    journal6. 2012, 34(6): 58-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我国研究生学位论文著作权主要存在权属不清、授权不明、作者权利在转授权中得不到充分保护的问题。参考美国大学对学位论文著作权的保护措施及我国的实际情况,应通过学校规章明确在不同情形下学位论文著作权的归属及授权主体,明确学校在何种情况下可以对学位论文进行转授权。在学生的授权说明中,应明确学校对学位论文著作权利用及转授权的范围,包括署名权、发表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复制权、汇编权、保密期间、转授权协议中的付酬方式及标准等。
  • 刑法研究
  • 杨萌
    journal6. 2012, 34(6): 64-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探讨犯罪的概念及实质的过程中产生的法益概念虽然至今都很难获得一个毫无争议的明确定义,德国立法和司法界至今都对法益概念的批判功能持怀疑态度,但这些事实和难题却都难掩有着近180 年历史的法益论的宝贵价值。一元的———人本的系统批判的现实的法益观符合法益论的自由主义思想内涵,在后现代工业社会里不仅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应发挥对“现代刑法”的批判功能。相反,放弃法益论的自由主义思想基础,一味顺应对集体法益的扩张保护,是与法益论的历史精神背道而驰的一种错误选择。
  • 钱小平
    journal6. 2012, 34(6): 74-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贪污贿赂犯罪立法宏观运行效果的考察建立在对特定时间段内犯罪发案进行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具体考察改革开放以来贪污贿赂犯罪频度和烈度数据,建立刑法立法宏观运行效果与贪污贿赂犯罪之间的关联关系,考察贪污贿赂犯罪刑法立法运行状态,客观评价刑法立法的运行效果,分析导致立法效益不足的实际原因,提出贪污贿赂犯罪治理策略及相关立法的调整与完善建议。
  • 经济与管理
  • 陈章喜
    journal6. 2012, 34(6): 82-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博彩业作为澳门的传统产业与会展业作为澳门的新兴产业,对澳门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极强的推动效应。为了更深切地感受澳门博彩业与会展业经济效应的脉搏,探索澳门经济战略转型之路,基于澳门博彩业与会展业比较的视角,利用2000—2009 年的相关面板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澳门博彩业与会展业的总体与结构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澳门博彩业的总体效应略强于会展产业,但会展业的结构效应明显大于博彩产业。
  • 钟瑞琼
    journal6. 2012, 34(6): 89-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决策过程的不确定性和单一主观法或客观法确定属性权重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模糊VIKOR 的多属性折中决策方法和主客观结合的组合权重方法,解决外包供应商选择问题。在该方法中,运用熵权系数法和主客观组合权重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模型,运用模糊VIKOR 方法对外包候选供应商选择方案进行综合评价,求出R,S,Q 的值给出选择方案。最后,通过广东电信集团外包供应商选择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实际运用表明,最优的供应商与实际的供应商选择结果情况非常吻合,该模型能够对决策者选择供应商提供参考作用。
  • 袁建华
    journal6. 2012, 34(6): 95-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产养殖是指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一种人类生产活动。水产养殖保险是由保险人为被保险人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保险。水产养殖面临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风险。如何将水产养殖业的风险转移出去成为养殖户的一个难题。珠三角水产养殖存在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技术风险,而水产养殖业保险市场供求关系失衡,因此,应加快水产养殖保险立法,制定水产养殖保险优惠政策,培养水产养殖保险专业人才,建立水产养殖巨灾风险基金。
  • 钱芳莉
    journal6. 2012, 34(6): 104-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口均衡型社会着眼于从系统、动态、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来规划和解决人口问题,不仅是对人口发展实践的系统总结和高度提炼,同时也是人口发展理论的丰富和深化。从内在均衡和外在均衡两个方面对珠海市进行研究,结果显示: 珠海市为适应不同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通过适时调整人口政策,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 从而使其在整体上处于良好的协调状态,但仍面临突出的挑战。对此,在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的对策组合方面提出“三重转变”和“四个加强”的建议。
  •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 罗执廷
    journal6. 2012, 34(6): 113-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49 年以后的建国初期,不同的文人集团就尝试通过文选运作来清理新文学史,最终在政治意识形态的主导下形成了将左翼文学尤其是解放区文学树立为文学正典的格局。政治意识形态也同时通过文选运作介入文学现场,调控新中国文学的发展,工农兵创作选本和青年创作选本被有组织地大量推出,成为重组文坛的利器。而同一时期由权威作家、学者操持的个人化选本却寥寥无几,满足读者趣味的市场型选本也不多见。显然,政治机制排斥了学术机制和市场机制,主导着这一时期的文选活动,也主导着文学的发展格局。
  • 陈振文
    journal6. 2012, 34(6): 119-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郑振铎是中国新诗的拓荒者之一,集论、创、译于一身。他的诗论丰富、深刻而富开创,是新诗史上重要的文论,涵盖了新诗的本体论、创作论以及新诗的鉴赏和批评等主张。情绪、真率和音乐美是郑振铎新诗本体论、创作论与审美标准的内核。
  • 法律语言研究
  • 蒋婷
    journal6. 2012, 34(6): 125-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精确性是立法语言的灵魂,而模糊性又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立法语言中究竟应当如何认识、把握、协调这两种特性之间的关系,值得深究。通过创建英国成文法语料库,依赖于语料库的分析路径,围绕情态模糊限制语这一语言现象,我们得以透过观念的误解和事物的表象,清晰地看到: 立法语言内蕴的“模糊性”是无法回避或消除的; 这些“模糊性”极强的情态模糊限制语具有其他词语所不可替代的语用功能;较通用语言而言,立法语言中的情态模糊语的情态意义更明确,更具有强调意义,以便概括复杂多变的法律现象,从而保证法律的广泛适用性,进而实现法律的精准性和权威性。
  • 高洁英
    journal6. 2012, 34(6): 132-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模糊限制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方兴未艾,但特定语境下模糊限制语的理解却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和语用阐释。本研究主要以法庭回答语境下的模糊限制语为分析对象,基于Sperber 和Wilson 的关联理论框架,探析法庭回答中模糊限制语的作用与理解。笔者认为,模糊限制语促进听话人通过新信息加强现存的语境假设、新信息与现存的语境假设相互矛盾及新信息与现存的语境假设结合产生语境含意等三种方式取得语境效果。
  • 古语言与国学传统
  • 曾昭聪
    journal6. 2012, 34(6): 139-1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词目是辞书中被解释的对象,明清俗语辞书收录词目的特点一是“字”、“词”、“语”兼收,二是“词”“语”为主,“词”占重头。从明清俗语辞书“语”“词”兼收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以认为辞书编纂中“语”“词”兼收与“语词分立”是可以并存的,明清俗语辞书的“语”“词”兼收现象不能简单地判为不足。
  • 孟琢
    journal6. 2012, 34(6): 147-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长期以来,语言文字学史、思想史和学术史上的一些主流论断对章太炎先生的学术思想体系出现了误读或误解。太炎先生的国学包括国学、国粹、国故三个重要概念,语言文字学是其基础,思想史是其核心。通过对其国学概念原旨的阐释,对其学术思想和国学实践的追根溯源可知,太炎先生的国学研究具有高度的实践品格与自觉的现代精神,他的国学研究以民族独立思想为核心,国学实践与他对中国社会的改造密切相关; 在弘扬国学的同时,他对国学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现代反思,积极探索国学的现代形式。当然,他在推广国学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教训。太炎先生的国学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
  • 李煜
    journal6. 2012, 34(6): 154-1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古书不易读,即使名篇佳作人们耳熟能详,一些词语真正解释起来也未必能得其确诂。某些词语,或被误注,或者当注而未注,均可商榷。常见古文教科书及普及型古文读本注释谬误时有所见,选择字词训释十馀则,试作辨析,对汉语史研究和语文教学或许会有参考价值。
  • 暨南新书架
  • 石了英
    journal6. 2012, 34(6): 158-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