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第34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2-09-25
  

  • 全选
    |
    学人风采
  • journal6. 2012, 34(9):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民国史研究
  • 刘增合
    journal6. 2012, 34(9):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邹振环
    journal6. 2012, 34(9): 2-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君武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翻译家,他所译菲里波维的《国民生计政策》一书,不是一般的理论教条,而是有许多实例的运用。马君武在译本中把西方政治经济学理解为关于人类生存的学科,并吸取了西方近代社会保障思想的合理精华,译本亦成为学界重要的学术资源。马君武在传播西方新知、参与国家政治改革和经济建设方面发挥了自己独特的作用。
  • 杨瑞
    journal6. 2012, 34(9): 12-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民国时期,农学界、政界与实业界立足各自所在领域,以社团组织的形式,联络同仁,协同行动,旨在分工合作,共同推进农业新知的传播、农业的改进和发展。民初形成南北分立的格局,“实业型”社团介入党派政治甚深,农林部掌控下的农学会亦囿于京华一隅。之后尽管组建了全国性的中华农学会,但各地自为组织的分散状态依然如常,甚至不断加剧。农学中心南移改写了全国社团格局的图谱,北方结社重心转移到大学校园,但又制约于政治与地方观念等因素;南省各地农学会纷涌而起,呈一时之盛,在南京形成三个全国性组织鼎立之势。这说明各社团难以超越党派政治、地域与派系之分,以及各自对于如何破解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看法不一、取径殊异。
  • 贾秀堂
    journal6. 2012, 34(9): 2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即着手筹备创办邮政储金汇专局以加强对邮政金融的监管。但在邮政储金汇业局成立前后,无时不遭到邮务员工的激烈反对与声讨。在邮政系统内部,即使微不足道的事件都可能引发取消邮政储金汇业局的风波。矛盾不断地酝酿与集聚,以致演变成波及全国的邮政罢工。国民政府交通部试图通过法律与行政力量平息争端,反而使罢工愈演愈烈。国民党中央党部聘请上海社会名流从中调停,最终达成和解方案。名义上实现了邮储合并,事实上没有改变政府对邮政金融监管的格局。
  • 民商法研究
  • 徐国栋
    journal6. 2012, 34(9): 28-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主观诚信概念是共和晚期的罗马法学家昆图斯·穆丘斯·谢沃拉创立的,他依据斯多亚哲学的伦理以及希腊辩证法的方法完成了客观诚信与主观诚信的聚合,奠定了现代民法中的诚信原则,这样的工作以他所处时代罗马的宗教、哲学和经济为基础。它只是昆图斯·穆丘斯·谢沃拉诸多的理论贡献之一。
  • 陈吉生
    journal6. 2012, 34(9): 35-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如何确定因无效合同产生的返还财产请求权和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点,是一个富有争议又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问题。“确认无效说”、“签订或开始履行说”、“履行期间届满说”和“区分情况讨论说”等或存在逻辑、法理上的漏洞,或导致当事人之间利益失衡。请求权是合同无效制度、诉讼时效制度的连接点,从请求权客体变化与否出发,可以一以贯之解决起算问题:即“确认无效之次日起算”应作为基本的标杆,任何起算点均不能晚于该时间点;如果合同无效前后请求权客体相同且无效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早于该时间点的,应从其约定。
  • 胡震远
    journal6. 2012, 34(9): 41-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专利法》上的专利申请权确立于1984年,它具有知识财产属性,可以表现为预期专利权或技术秘密权,在判断其资本属性时还需考虑资本能力要件,即转让可能性和评估可能性,其核心是商业价值的有无。如果一项专利申请能够通过实用性和先进性两步预判法的检验,并可以相应的财务方法确定其价格,则应承认其商业价值,进而承认其资本能力。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D912.29
  • 国际法研究
  • 陈东
    journal6. 2012, 34(9): 47-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跨国经济法的某些领域(以国际商事仲裁和WTO体制为典型例证)存在若干所谓“美国化”的表征;跨国经济法“美国化”是全球化进程中美国以经济实力为依靠推行其文化霸权的一个侧面,这种推行一方面是美国有意识地主动而为之,也有他国及其私法主体主动接纳的成分;其本质是美国的“软权力”在那些与主权国家的民族、宗教、文化传统联系相对较小的法律领域所施加的作为动态进程的影响。
  • 于健龙
    journal6. 2012, 34(9): 63-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际商事仲裁一贯秉承秘密不公开审理的保密原则,但就他国国民与国家之间基于双边条约提起的国际投资争议仲裁而言,仲裁透明度问题正日益引起关注。联合国贸法会仲裁与调解工作组已将此列入工作内容,拟制定国际投资仲裁透明度统一法规则。通过对联合国贸法会仲裁与调解工作组第五十四届会议上讨论的仲裁透明度的法律标准问题进行简述与分析,提出了我国对此原则应采取的立场。
  • 经济与管理
  • 曾光
    journal6. 2012, 34(9): 70-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对内需产生影响得到众多研究结论的支持。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规模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与气候两类因素影响,其中,在综合消费支出方面,部分西部地区的消费水平较高,超过大部分中部地区;在部分地区中,影响衣着支出增加的原因除了气候以外,还可能有时尚元素。决策层在制定内需政策时,要依据不同地区的消费结构特征,通过出台差异化政策来进一步刺激消费需求,以便增强消费政策的有效性。
  • 胡皓
    journal6. 2012, 34(9): 79-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政府教育服务产出属于非市场产出,目前仍然采用投入替代法进行核算,它存在一定的缺陷。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广东某高校数据,根据学生人数、课时数、质量调整系数、虚拟课时价格,从产出角度测算政府教育服务产出是一个可行的理论思路与实践做法。
  • 张莉
    journal6. 2012, 34(9): 89-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演化经济学的动态分析框架和新古典主义的静态分析框架将制度变迁的模式分为演化模式和建构模式,以演化和建构视角来解释中俄两国的制度变迁,并通过两国制度变迁特点和绩效的分析得出只有能够正确反映社会历史演进趋势的社会发展模式才存在实现或部分实现的可能,而那种人为设计的、机械的社会发展模式是没有生命力的。
  •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 陆勇强
    journal6. 2012, 34(9): 97-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周世臣、单恂、范兆芝、潘拱辰等四位清初作家的生平事迹,在当今的一些著述中,记载疏漏。现依据从别集、总集、地方志、笔记等各类文献中获得的史料,对他们的遭际、交游、著述、生卒年等,作了细致的考述。
  • 陈德琥
    journal6. 2012, 34(9): 102-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清谈”之风盛行于思想解放的魏晋时代,对当时士人文化空间的定位,“尤乐?燕”、“善言虚胜”等交往方式的生发和思辨风尚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而使得魏晋美学呈现出鲜明的思辨色彩和思辨特证,进而熔铸为一种心境自由、哲思新锐、情感深挚和风神高迈的思辨精神。作为“人竞唇舌”背景下的音乐学名著,《声无哀乐论》“师心独见,锋颖精密”,为清谈家必读文献而声誉广被,就在于嵇康一定程度上融通了道家、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使作品在具备突出的思辨特征的同时,集中而充分地凸显了魏晋美学的思辨精神。
  • 李奎
    journal6. 2012, 34(9): 110-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越南《太平广记》是越南汉文小说中的重要作品。现出版的整理本还有部分问题,没有反映出原抄本的状貌,且对其成书及创作者的问题也没交代完全。小说作者创作时参照了越南相关史籍内容,并且进行了改编;作者参照了中国小说《搜神记》和《太平广记》,还借鉴佛经《涅?经》、《六度经》、《生经》、《佛
    本行经》中的“鳖(虬)与猕猴”故事。
  • 语言学研究
  • 李海辉
    journal6. 2012, 34(9): 117-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缓和语具有视角转换、情感趋同及利他的语用移情特征,说明话语缓和与移情有着内在的联系:缓和语表达了移情,移情实现了缓和。话语缓和中的语用移情可分为认知移情、情感移情、身份移情与文化移情,而主体间相互移情是话语缓和策略产生与功能实现的机制。说话人对听话人的移情制约着缓和策略的选择,而听话人对说话人的反移情则促进了缓和功能的实现。语用移情对话语缓和与语言礼貌的关系也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 向柠
    journal6. 2012, 34(9): 124-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录普通话若干发音人的语音样本,对闭音联、音节音联、节奏音联、停顿音联共四级音联前、后的元音音长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发现:1)音联级别、音联位置、语速这三个因素均对元音的音长产生统计学意义的影响,性别对元音音长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性别和语速这两个因素对不同音联中元音的音长对比关系表现以及同一音联前后元音的音长对比关系表现没有影响。3)语音单元内部音节数目以及该语音单元在句法中的韵律位置的对元音的音长产生影响。
  • 中国思想史研究
  • 乔健
    journal6. 2012, 34(9): 130-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帝四经》吸收了不少老子的概念,但《黄帝四经》却在根本处修正了老子的思想。《黄帝四经》将老子主要着眼于“理想”、“应然”和“批判”的“道”修正成为主要着眼于“现实”、“实然”和“操作”的“术”;《黄帝四经》强调“时”和“法”而漠视了老子的“常”和“道”,对“时”和“法”的强调又与君主专权密切相关;《黄帝四经》强调“文”与“武”、“刑”与“德”两手的相互配合、交相为用,这与老子对“雌”、“弱”、“下”的“绝对”偏重及与这种偏重密切关联的“民众立场”根本不同。
  • 郭庆财
    journal6. 2012, 34(9): 139-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牟宗三继承了明道、象山、阳明的反身逆觉以证本体的路子,将心的自觉视为人类摆脱物化状态的关键,因而反对叶适的“物本”说。叶适在“物本”说基础上建构的外王哲学,以“皇极”为中心,以三代尤其是周公为治道的楷模,而对于有德无位的孔子难免抑而下之。针对叶适的“皇极一元论”,牟宗三拈出“人极”,关注每一个体生命的觉醒,并称扬孔子的“仁教”是社会秩序的价值依据和心理本源,使个体德性人格得以挺立;而叶适片面强调了统治者的治术,忽略了个体精神的觉醒,看不到孔子对于“道之本统”的再建。牟宗三对叶适外王说的批判,体现了牟氏所受的黑格尔历史哲学的影响和叶适历史经验主义的分歧。
  • “第二届两岸三地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
  • 朱志荣
    journal6. 2012, 34(9): 145-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历代的审美意识是中国美学思想史的源头活水,是自古以来的先民们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的感性形态的体现。中国审美意识史与中国美学思想史和美学理论史共同组成了中国美学史的整体。前人重要的美学思想大都是直接从审美意识中加以概括和总结的,而不仅仅只是从理论到理论的简单推导。尽管与从现成的文本研究美学思想相比,研究审美意识的难度很大,但是它作为美学史丰富矿藏的价值是不可磨灭的。我们今天的中国美学研究如果仅仅在前人美学思想的基础上作归纳、推导是远远不够的,而应当重视对审美意识的研究,应当站在当代的角度和高度,从源头汲取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的精华,借鉴西方美学等外来资源,从历代的艺术品、器物乃至史料中对日常生活的记载等,对中国古人的审美意识进行研究、概括和总结,可以有更多的创获,也必将有助于当代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的发展。
  • 沈一帆
    journal6. 2012, 34(9): 150-1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非虚构传统”是宇文所安基于中国古典诗论提出的一个涵盖性诗学命题。由于将中西诗学及美学观念的差异,放置于中西宇宙运行模式的叙述框架中加以理解,因而“非虚构传统”在继承以李约瑟为代表的“中国有机宇宙论”的基础上,建构出当代西方汉学想象和诠释中国的一个典型诗学发明。
  • 董娟
    journal6. 2012, 34(9): 158-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