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事变后“惩凶”问题的国际法分析

张晓宇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Vol. 37 ›› Issue (04) : 138-146.

PDF(522 KB)
PDF(522 KB)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Vol. 37 ›› Issue (04) : 138-146.
中外关系史研究

庚子事变后“惩凶”问题的国际法分析

  • 张晓宇
作者信息 +
文章历史 +

摘要

 在庚子事变后的“惩凶”问题处理中,为了规避近代国际法中的“邦国惩罪由其自身”原则,联军积极援引海牙《陆战法规和惯例公约》,确立了“依靠中国当局”和“尊重当地法律”的两大原则,或直接设置法庭,或通过与地方当局合作,以惩办其占领区内的涉事中国官民;在未占领地区,他们利用“反人道”、“反文明”等自然法罪名定罪,通过清政府之国内法来加强其合法性,并假由清政府之手来实现对涉事官民的惩处。实质上,列强之行为只是以国际法原则之名行压制清廷之实,其对中国法律的“尊重”和“援引”不过是一种技术性的利用。相比之下,清政府所能引用的国际法词汇非常泛化,对公使团的抗议也绵若无力,坠入
“势不如人理亦亏”的双输境地。

关键词

惩凶 / 庚子事变 / 国际法 / 义和团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张晓宇. 庚子事变后“惩凶”问题的国际法分析.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37(04): 138-146
PDF(522 KB)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