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体诗文献记载之矛盾分析

徐国荣,梁必彪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Vol. 37 ›› Issue (12) : 22-29.

PDF(706 KB)
PDF(706 KB)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Vol. 37 ›› Issue (12) : 22-29.
中国文体学研究

宫体诗文献记载之矛盾分析

  • 徐国荣,梁必彪  
作者信息 +
文章历史 +

摘要

自初唐开始,人们对宫体诗与萧纲诗歌大都给予负面的评价,认为“亡国之主”必有“亡国之音”,其原因主要出于当时的政治需求。而初唐史书在宫体诗的文献记载上又模糊而不准确,甚至有相互矛盾之处,比较魏徵与姚思廉的史论可得之。这种矛盾与政治需求又导致了唐宋时期对宫体诗文献记载的相互矛盾,尤以《大唐新语》和《资治通鉴》的记载影响最大,一直左右着现代学人的价值判断。如果我们正本清源,从这些文献记载的先后及其可靠性进行仔细辨析,则可以厘清宫体诗的源流,找出材料记载的依据,理解其被妖魔化的原因,从而作出较为客观的学术史判断。

关键词

《资治通鉴》 / 宫体诗 / 矛盾分析 / 文献材料 / 政治需求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徐国荣,梁必彪. 宫体诗文献记载之矛盾分析.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37(12): 22-29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学术史意义下的六朝文学研究》(编号:14BZW044)

PDF(706 KB)

1141

Accesses

0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