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的潜能:关于钓运的文学反思

张重岗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Vol. 39 ›› Issue (11) : 37-45.

PDF(518 KB)
PDF(518 KB)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Vol. 39 ›› Issue (11) : 37-45.
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台湾文学专题

失败的潜能:关于钓运的文学反思

  • 张重岗
作者信息 +
文章历史 +

摘要

作为一个思想史事件,保钓运动的兴起、衰落和延伸不断产生精神上的能量,影响着海内外华人对自我生存、社会状况和世界局势的理解。关于钓运的书写,则是使得其精神价值延续不息的重要途径。其中,保钓文学的出现引人关注,可谓这场运动的意外收获,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呈现了钓运价值的诸多面向和内涵。张系国的《昨日之怒》以半自传体小说的形式,抒写钓运亲历者的感受和认知,对钓运之所以流产的原因进行了反思;平路的《玉米田之死》以现代主义式的思考,探究钓运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生存困境,对其内心的梦想进行了追踪呈现;刘大任的《浮游群落》《远方有风雷》和郑鸿生的《青春之歌》在剖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青年思想状况的基础上,对过去和现在进行了内在的连接,在文学和精神层面展现了钓运的失败在主体成长和历史认知上所蕴藏的意涵,并开启了关于第三世界左翼之路的持续思考。

关键词

保钓文学 / 保钓运动 / 海外华人 / 台湾社会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张重岗. 失败的潜能:关于钓运的文学反思.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39(11): 37-45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批准号:11&ZD11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创新工程项目。
PDF(518 KB)

413

Accesses

0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