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第40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8-10-15
  

  • 全选
    |
    语言资源保护专题
  • 范俊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40(10): 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的濒危语言保存和保护经历了由少数民族语言学家率先开展濒危语言调查研究并宣传呼吁,逐渐影响语言文化学术界,并引起政府和社会关注而开展保护行动这样一个渐进过程。其发展历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92年至2003年,是濒危语言研究的启蒙和探索期;第二阶段从2004年至2014年,是繁荣和转向期;第三阶段从2015年至今,由国家政府为主导,实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后语保时代应充分认识我国语言濒危的现实,切实转向保存和保护的实践,以知识—交际模式记录和保存语料资源;以语言传承和传播为保护目标,开展有效的语言服务。
  • 丁石庆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40(10): 19-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顶层设计科学合理,管理机制严密规范,工程各环节和层次都有严格的制度监控与制约,保证了工程质量。作为面上工程,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调研在保持统一规范的基础上,为体现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特点,对调查手册的部分内容做了适当补充,避免了“一刀切”。经过各环节严密把关,少数民族语言语料资源整体上具有规范性、真实性、完整性、恒久性、可持续性,其价值和效用也得到了有效体现。
  • 视觉修辞学专题
  • 张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40(10): 27-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少数民族电影中的文化符号的分析,研究试图破译少数民族影片中的叙事技巧和原型隐喻是如何建构少数民族身份认同的:一方面,少数民族影片通过景观、语言、仪式中的少数民族的文化符号来寻求自身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影片通过对隐藏在少数民族内心深处的原型隐喻和集体记忆的召唤来建构对国家共同体的认同,在此过程中经由“母亲”、“家”到“国”的原型隐喻建构实现了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的顺利过渡。
  • 李晓愚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40(10): 36-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新中国成立初的扫盲运动中产生了一批以“识字”为题材的绘画。这些画作的类型虽然不同,有国画、油画、年画、宣传画等,但几乎都采用了“女儿教母亲识字”这一程式。本文运用图像学的方法,对这些画作中共有的元素如“农村妇女”、“书本”、“戴红领巾的女孩”、“怀抱中的婴儿”等象征寓意进行了分析,指出它们如何借鉴、改造甚至颠覆了中国画中的传统图式。通过这些既“先进”又“传统”的图画,我们可以窥见政府在扫盲运动中如何用“非政治”的艺术手段有效地传递社会主义思想,如何纾解现代化进程与传统伦理的矛盾,如何在表现国家意志的同时兼顾民众的趣味与偏好。
  • 历史
  • [日]近藤一成 撰, 尤东进 译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40(10): 49-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像周必大的家刻本一样,日本静嘉堂文库所藏文天祥《新刊指南录》,是宋末元初在有着浓厚刻书传统的吉州刊行的。这一认识,为我们重新考察文天祥全集的编纂提供了路径。文天祥全集的祖本——道体堂本,是其弟文璧主导刊刻的。而《指南后录》《集杜诗》《纪年录》等狱中书,也是由文璧从元大都带回,并在故里刊刻、印行。由此可见,文天祥全集既存在文天祥本人的“自述”,亦有文璧、文富等人的“他述”,并正因为“他述”而得以流传至今。
  • 陈广恩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40(10): 61-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松乡先生文集》是元代文人任士林的别集,国内藏有九种版本,均为明清时期的刻本或抄本。日本静嘉堂文库收藏有元刊本,这是现存于世的最早的版本。该本曾经王闻远、金檀、汪文琛和汪士钟父子、郁松年、陆心源等著名藏书家辗转收藏,更显其弥足珍贵。元刊本《松乡先生文集》为研究任士林及元中期文人士大夫群体的文化活动,元中期江南士人对亡宋的复杂心态,以及元中期江浙地区道教的流传等问题,均提供了珍贵资料,同时具有很高的文献校勘价值。该本刊刻于元顺帝至正四年。
  • 法学
  • 张志坡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40(10): 74-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民法典物权编的编纂工作已经开启,《物权法》总则编应做如下完善:不规定物权概念,即便规定,也应对物权概念作出调整,将其界定为“物权是对物进行直接支配的权利”。物权法定原则应予以坚持,但应增加物权类型,对物权法定的缓和路径加以明文化。物权变动应认可物权行为的独立性,但否定其无因性,以融贯法律体系,践行私法自治。其他条款亦应做必要的完善。
  • 张磊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40(10): 85-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纵观近年来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立法进程可以发现,我国恐怖主义犯罪立法呈现犯罪扩大化、重刑化的趋势,这既是惩治国内恐怖主义犯罪的现实需要,也是积极回应国际社会反恐协作的重要表现。但这种刑事立法政策在定罪和制刑方面均存在缺陷。恐怖主义犯罪扩大化的过程陷入“规制不能”与“反应过度”的矛盾困境,而重刑化则可能导致恐怖犯罪的刑事立法落入“刑法万能”的窠臼。因此,我们需要对我国恐怖主义犯罪刑事立法政策进行整体性反思。首先要认清刑法在控制恐怖主义犯罪中的局限性,进而在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基本立场上,逐渐从“厉而不严”转向“严而不厉”,在强化刑事立法的基础上,兼顾行政制裁和社会方法等综合性政策的作用,最终实现打击恐怖活动犯罪效益的最大化。
  • 经济·管理
  • 王玮, 江勇威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40(10): 96-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社会化问答社区,如何保留用户并促使其持续参与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引入社会交换理论和关系维持双元模型,结合契合理论以及依赖理论,构建了一个“利益—情感—持续”的关系模型,并以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为调查对象,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知识共享自我效能、乐于助人、满意和熟悉等感知利益是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前因变量,而社区契合与社区依赖作为中介变量共同影响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本研究结论对于社会化问答社区理解用户需求,促进用户持续参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陈恩, 刘璟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40(10): 115-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后发地区要实现由高投入、低产出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跃变到基于知识溢出的内生经济增长,创新战略选择十分关键。本文在国内外综述的基础上,基于基本假设,引入原创性创新与模仿性创新在技术与市场驱动上所体现出的基于成本差异的投入产出效率差别,建立原创性创新驱动经济内生增长的理论模型,并对珠三角地区9市的经济增长方式驱动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理论与实证表明:(1)一个区域经济内生增长不仅取决于知识溢出、技术进步等因素,同时,还存在创新投入产出的效率问题。(2)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技术差异缩小到一定程度时,采用何种创新模式,提升创新效率,避免陷入经济“非收敛”增长的陷阱显得十分关键。(3)模仿性创新对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较显著,资本投入对产业结构优化呈现正面影响,但资本投入与劳动力投入对产业国际竞争力呈现负面影响,这表明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内生驱动力主要为模仿性创新或要素驱动,而非原创性创新。本文的初步研究有助于国内各地区把握住原创性创新战略的选择,对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实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