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第4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2-02-25
  

  • 全选
    |
    政治学
  • 马正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4(2): 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政治素人”的兴起是当今欧美政坛令人瞩目的政治现象,也是理解欧美国家治理困境的重要切入点。大多“政治素人”在问鼎权力巅峰前,既非主流政党领袖,也非议会核心要员,普遍缺乏从政经历和治国经验。欧美国家的治理危机是“政治素人”兴起的经济社会根源;选举中的情感动员和底层叙事是“政治素人”兴起的政党政治成因。“政治素人”的兴起为欧美政坛带来新鲜空气。但是,选举与治理是两码事,上台执政的“政治素人”既无法突破西方民主的制度窠臼,又缺乏治国理政的经验能力,而且容易引发欧美政党政治的混乱无序。承载求新变革梦想的“政治素人”,难以推动欧美国家摆脱治理困境。
  • 新闻传播学
  • 张帆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4(2): 1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量化转向”趋势下,算法新闻的广泛实践引发了学者们的研究热情,形成了丰富的知识图景。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法对2009年至2020年间的125篇有关算法新闻学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共现分析和聚类分析。在知识生产上,以美国学者和新闻传播学学者为主导,形成了内部关系紧密、以理工科为背景、美国学者为主体和内部关系松散、以人文学科为背景、欧洲学者为主体的两个合作作者群。在知识演进上,算法新闻学可以划分为初步形成期、全面推进期和精细发展期三个阶段。在知识传播上,新旧结合、多学科交叉的高被引期刊成为重要载体。政治体制、产业实践、公民意识、技术发展等外部社会因素和学者经历、优势学科、资金支持等内部学术因素成为推动西方算法新闻学知识生产的重要力量。
  • 公共管理
  • 张雨, 朱亚鹏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4(2): 22-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高房价和生育率持续走低的背景下,购房压力是否引发、如何引发青年生育焦虑是极具社会意义的研究话题。已有研究往往着力于探讨购房与生育之间是否存在联系,但其中的影响机制却很少受到重视。本研究引入社会公平感和主观幸福感作为购房压力影响生育焦虑的中介变量,然后利用对重庆市323位青年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来检验购房压力对生育焦虑的影响路径。结果发现购房压力除了能够直接作用于生育焦虑外,还能通过“购房压力→主观幸福感→生育焦虑”和“购房压力→社会公平感→主观幸福感→生育焦虑”这两条路径实现影响。最后,对于如何降低青年的购房压力和生育焦虑情绪,提高其社会公平感和主观幸福感,本研究得到了一些政策启示,如推行“租购同权”、引导大城市的产业分散至周边的中小城市等。
  • 赵建国, 关文, 王净净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4(2): 39-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运用OLS模型,从实证层面分析了“逆向反哺”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老年人为子女提供经济支持和隔代照料孙子女的“逆向反哺”行为,均显著促进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通过改变自变量数据类型,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控制内生性与自选择偏误后,研究结论依旧成立。分位数回归表明,“逆向反哺”的两个维度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呈“线性下降型”发展趋势。异质性检验显示,为子女提供经济支持对老年男性、居住在城镇、独居以及60~79岁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促进效果更明显,而为孙子女提供隔代照料对老年女性、居住在城镇、与子女同住以及60~79岁老年人心理健康产生了更加积极的影响。另外,社会交往情况在“逆向反哺”和老年人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明显的中介效应。基于此,本文提出应倡导“老有所为”的积极老龄化政策,适当鼓励老年人的“逆向反哺”行为、在社区内成立多功能托护中心充分发挥“老有所养”与“幼有所育”的综合作用等对策建议。
  • 企业管理
  • 周乐欣, 李烨, 许为宾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4(2): 56-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变化、非线性、模糊和复杂的环境中,企业战略面临时间周期缩短和影响因素增多的压力,如何基于有效的思维模式对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探索,从而强化企业家的战略思维能力塑造,是本土企业家战略决策能力培养的关键要素。本文基于扎根理论对本土代表性企业家的战略思维发展过程进行回溯,并将企业家的战略思维影响因素分为文化层、实践层和分析层,从而对本土企业家如何从自身成长的优秀文化、个人实践和知识体系中汲取养分及获取工具,进而有效地进行战略思考,将模糊的战略思维过程变得清晰,构建了本土企业家的战略三层思维模型并论述该模型的作用机理和结构,并对我国新时代企业家提升战略思维能力提出了建议。
  • 网络犯罪研究
  • 高波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4(2): 73-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人类在认识过程中表现出的智能和认知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电子数据的可信性和证据分析的科学性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司法实践中,需要通过区分基于有形物和基于语言(包括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的证据属性来审查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电子数据的可信性。同时,基于贝叶斯网络,实践中还需要在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的信息点挖掘、模式识别以及证据表达方式三方面充分利用规则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建立不确定性人工智能分析电子数据的认知模型,并用拓扑势形式化地表示电子数据信息中的规律性,这样才能确保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电子数据证据分析过程的科学性。
  • 闫雨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4(2): 83-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社会全面“数字化”引发网络犯罪的全面爆发。黑恶势力犯罪借助网络的发展出现网络化和网络异化,由此形成网络黑恶势力犯罪。刑法确定性的特点决定了法教义学应成为网络黑恶势力犯罪刑法规制问题研究的基点。在法教义学类型化思维的视域下,网络黑社会与网络恶势力仅在非法控制特征方面存在区别。鉴于网络因素导致网络黑恶势力犯罪在组织形式、行为手段等方面与传统黑恶势力犯罪存在诸多差异,司法解释及时作出了相应调整,但这种象征性立法存在执法不足的功能不彰加之司法机关机械性释法,导致实践中处理网络黑恶势力犯罪方面存在芜乱。基于法教义学的立场,刑法理论应以规范的客观解释论重新检视网络黑恶势力犯罪刑法条文的关键词,对网络黑恶势力犯罪组织特征的认定宜采取实质判断。在网络黑恶势力犯罪非法控制特征认定方面,应以该组织是否对网络秩序形成控制作为标准。鉴于网络黑恶势力犯罪手段多采取滋扰型软暴力的现实,针对软暴力的认定,宜作体系化思考,在结合主观特征、客观特征与心理强制特征的基础上综合判断,并坚守滋扰型软暴力只有在黑恶势力实施的情况下,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和刑罚可罚性的政策调控底线。
  • 民商法研究
  • 缪因知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4(2): 96-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信托财产登记的制度功能是界定归属于信托的财产,厘清信托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信托财产登记的法律效果应为对抗主义。2016年底以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建设统一集中的信托产品登记体系和信托受益权流通平台的法制努力,试图以此推进信托财产登记。但信托产品登记可能是信托财产登记的非必要非充分条件。信托财产登记时的确定性、唯一性不足;信托产品缺乏主体性、主体和信托财产的对应性不足,是法制建设需要解决的难点。一个适度分散的信托财产登记体系,较之统一集中的信托财产登记机构,可能对于交易安全别有价值。其形式可以多样化,不限于必须通过登记来实现物权变动生效的情形。在簿记登记中,可充分利用传统物权登记体系增添信托内容;在第三方主体处的账户托管存管安排可被视为实质性的信托财产登记;可在特殊领域逐步强化交易相对方对潜在信托权利的查询义务。
  • 曹凡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4(2): 109-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改革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打破天然气管网设施运营企业一体化运营所形成的网络瓶颈,是健全天然气市场机制的必然要求。结合欧盟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可知,拆分天然气业务是实现管网独立运营的首要环节,其中,所有权拆分是最为彻底的改革举措。基于此,我国可选择将一体化运营的天然气企业的管道资产剥离出来,而后重新组建全国性的国家管道公司,以提供统一的管道设施服务。在设计国家管道公司的具体规则之时,应确立混合所有制模式,在此基础上选用黄金股股权结构,赋予国家对特定事项的一票否决权。同时,为保障管网设施公平开放这一改革任务的依法有序推进,有必要科学确立管网设施的准入条件,优化天然气管网市场准入制度;关注持续性信息披露环节,健全天然气管网信息披露制度;增强监督专业性和协作性,完善天然气市场监督机制。
  • 华侨华人研究
  • 钮力书, 刘运红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4(2): 122-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代华侨华人作为特殊的纽带和介质,在发展体育教育、赞助体育竞赛、传播传统体育文化、引进现代体育技术和项目等领域,为祖国体育事业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支助,奠定了祖国体育事业兴起与发展的基础。论文总结了近代华侨华人对祖国体育事业的主要支助方式,并从社会心理、文化、环境等多个层面分析了华侨华人支助行为的深层次动因。在体育强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中,新一代华侨华人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时代使命。对此,应加强华侨华人体育研究、深入挖掘中华体育文化、拓展海内外体育领域合作,以吸引华侨华人持续性发挥“融通中外”的独特优势,推动中国在世界体育舞台上展示更强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