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第45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3-07-25
  

  • 全选
    |
    文学研究
  • 巢彦婷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45(7): 1-13. https://doi.org/10.11778/j.jnxb.202219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杜陆千选》是朝鲜正祖李祘亲自组织编定、刊行的重要官方选本。此选既是朝鲜王朝独尊杜甫传统的延续,又将陆游纳入了以杜甫为坐标的诗学体系中。海东阅读陆诗长期局限于部分选本之少量作品,其影响远逊于杜诗。朱熹对陆游的推崇,引发了朝鲜半岛对陆游的关注。汲古阁本陆游全集在朝鲜传播,摆脱了以往诗歌选本对其形象的片面塑造,为重新认识陆游提供了可能。而李祘既看重陆诗与杜诗一脉相承的忠君爱国倾向,也发现了陆诗契合朝鲜“小中华”自我定位的“尊王攘夷”特质。《杜陆千选》的编选,建立在《杜律分韵》《陆律分韵》的基础上,有赖于《二家全律》这一便利底本,亦受到清代诗歌选本及其序跋的影响。但《杜陆千选》所选陆诗与以往选本的重合度并不高,极具自身特色。因诗体特征、时代背景与官方立场,李祘选入陆游闲适诗远多于其爱国诗,实际选目与其标榜宗旨存在较大错位。编选刊行《杜陆千选》是李祘推行“文体反正”的具体举措,藉此反拨当时朝鲜文坛的流行文风。《杜陆千选》促成了陆游在海东诗坛的地位升格,又开辟了“由陆入杜”的诗学路径,为黄玹等人学陆奠定了基础。19世纪以来,伴随着民族主义兴起,陆游逐渐成为东亚各国共同的诗学典范。
  • 中国式现代化·依法治国
  • 周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45(7): 14-29. https://doi.org/10.11778/j.jnxb.20212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技术对网络平台实质功能的影响,将改变各主体之间的责任结构。在网络平台的治理中,有关网络平台责任的讨论,当遵循这一基本理念:网络平台责任的分配应当与其对交易结构与要素分配介入的程度和能力相匹配。网盘平台并未介入到网盘服务中文件存储、下载以及分享的控制权,其所使用的“相同数据合并储存”等技术逻辑,并未改变网盘平台属于“网络服务提供者”这一性质。著作权间接侵权制度已经实现了网络服务产业、权利人以及用户之间的利益平衡。“通知—删除”规则作为网络平台间接侵权责任制度的核心规则,其内容则由“通知有效性规则”“反通知规则”与“错误通知赔偿规则”三方面内容共同构成。对于网盘云储存方式的侵权质疑,以及权利人试图以“MD5值”作为通知要件来对网盘服务中的作品复制和传播进行控制,反映了权利扩张思潮。在技术架构未对交易结构构成颠覆改变的情况下,司法应当保持理性。
  • 和育东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45(7): 30-44. https://doi.org/10.11778/j.jnxb.2022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情节严重要件的既有解释,要么过窄、要么过宽。运用教义学方法,从法条出发分析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请求权的构成要件可以得出,情节严重是对“侵害他人权益”“损害”“因果关系”等三个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构成要件的进一步限定,其考虑因素是此三个要件的考虑因素之集合。其中,“侵害他人权益”的考虑因素仅指本案受害人私法益受侵害的因素,不包括公法益受侵害的因素。凡不属于损害赔偿责任构成要件的因素,例如侵权人在诉讼中的行为、损害公共利益等,应不属于情节严重的考虑因素,可以作为惩罚性赔偿数额的考虑因素,在确定倍数时予以考虑。
  • 李丹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45(7): 45-57. https://doi.org/10.11778/j.jnxb.202031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网络交易虚假评价行为表现为引诱评价、虚假评价与恶意诋毁三种样态。由于一般条款的不确定性与具体条款的局限性,反不正当竞争法在规制网络交易虚假评价行为的司法实践中,存在截然不同的三种不同思路:单独适用一般条款、单独适用具体条款以及混合适用两类条款。基于消费者评价权滥用行为规制制度的照应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多重目标的合理位序,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网络交易虚假评价行为具有必要性与合理性。但其规制面临着行为类型标准逻辑不确定、行为主体及其责任不均衡、消费者权益直接保护机制缺失的困境。破解此困境,首先要实现网络交易虚假评价行为规制的个案规范、类型化尝试与法律转变,明确行为界定逻辑标准;其次,扩大行为责任主体范围;最后,建立对消费者整体利益的直接保护机制。
  • 中国式现代化·基层治理
  • 周建青, 龙吟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45(7): 58-68. https://doi.org/10.11778/j.jnxb.202220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网络社团作为准社会组织,凭借自身属性在参与网络空间治理过程中作用效果显著,并展现出差异化的参与类型。本文借鉴自发性理论与嵌入式理论,构建“理论基础—类型划分—案例比较—差异转化”的分析逻辑框架,立足于网络社团自发性与嵌入性的核心属性,划分网络社团参与网络空间治理的不同类型,分别为协同合作型、自发自主型、政府介入型,再通过实践案例的比较分析,总结不同网络社团参与类型之间的差异化特征,并构建参与类型之间的渐进式转化机制—内外双重嵌套循环。在此基础上形成政策建议,政社互动的协同合作模式是网络社团参与网络空间治理的有效路径。
  • 丁波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45(7): 69-78. https://doi.org/10.11778/j.jnxb.202305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化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动力,乡村文化治理是实现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乡村文化治理的公共性建构主要从情感建构、关系建构和行动建构展开,实现涵养公共精神、拓展公共空间和明晰公共规则,重塑乡村公共性。乡村文化治理的公共性建构以重建关联、扩充载体和规范行为的逻辑,一是营造集体意识,促进村民社会性参与,重建村民社会联结关系;二是拓展村民互动的关系场所,增进村民公共交往,再造村庄新型共同体;三是通过公共文化的规则作用,规范村民日常行为模式。乡村文化治理以公共文化重构乡村治理的内容形式,通过治理共同体的关联重建、治理载体数字空间和治理方式的柔性嵌入,构建乡村公共性治理机制,有效推动乡村治理转型。
  • 产业经济研究
  • 顾乃华, 廖桂铭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45(7): 79-100. https://doi.org/10.11778/j.jnxb.20230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迈入新发展阶段,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政府需不断推动产业政策从选择性向功能性转型。基于经济增长目标管理现实机制与公共选择理论基础,结合2007—2020年全国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的经济增长目标数据,实证研究表明,经济增长压力与功能性产业政策强度存在“倒U形”关系,适度目标引领有利于激励地方政府实施功能性产业政策,但过度的经济增长压力将对功能性产业政策产生挤出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经济增长压力对功能性产业政策的引领作用需具备一定的地方财力基础和市场发育基础,且公众参与程度的提高有助于功能性产业政策在经济增长高压下持续发展。
  • 李胜会, 李丹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45(7): 101-115. https://doi.org/10.11778/j.jnxb.202309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支持低碳产业科技创新是我国低碳产业政策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为例,构建“工具—路径—机制”分析框架,研究低碳产业政策如何驱动科技创新,对发挥低碳产业政策的科技创新效应和加快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1)相较于供给型和需求型政策工具而言,省级政府侧重于运用环境型政策工具支持科技创新链和创新主体发展。具体来看,供给型政策工具侧重于运用在研发阶段,环境型和需求型政策工具侧重于运用在推广阶段。从地区来看,东部地区的省级政府更注重发挥政策工具对科技创新链和创新主体的作用。(2)在组态视角下,不同政策工具的组合使用使政策呈现5种驱动科技创新的路径,即科研型路径、财税型路径、环境型路径、资源型路径和组织型路径。(3)贯穿于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和多元创新主体的动力机制,以及多主体联动的激励—约束机制使政策驱动科技创新效应得以发挥。
  • 新闻传播学研究
  • 朱红强, 刘心雨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45(7): 116-132. https://doi.org/10.11778/j.jnxb.20230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不断变动的新闻业中,数字新闻带来的信息可见性和可供性,对社会情感空间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学者们对此展开了丰富的研究。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法和主题分析法,对新闻学领域中与“情绪”相关的353篇SSCI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详细呈现研究趋势及时空分布,研究提炼出关于新闻“情绪”话语研究的具体面向及热点话题,即内容层面的情绪生产、流通层面的情绪扩散和交往层面的情绪空间。将“情绪”作为数字新闻研究的一个维度,有助于开辟对传统新闻学研究的新角度。本文旨在为新闻“情绪”话语的相关研究提供知识性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