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第3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9-05-27
  

  • 全选
    |
    "传媒时代的文学批评"讨论专题
  • 南帆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1(5): 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冯毓云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1(5):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胡亚敏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1(5): 9-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视觉文学研究
  • 李凤亮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1(5): 12-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另类电影、艺术电影、商业电影和主旋律电影等中国电影的主要类型走向各异,形成此消彼长的态势,独立电影和商业电影成为其中发展较快的类型。中国独立电影的快速发展有其历史契机与特殊语境。跨国文化资本运作下产生的中国独立电影,其"独立性"是相对的。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各种资本通过多种渠道进入中国独立电影的制作,投资渠道的多元化正日益影响独立电影产业的发展趋向。底层视角将继续成为独立纪录片的重要特征,并可能产生新的流向。中国电影消费的特殊情境形成了盗版消费现象;盗版消费既涉及到法律道德问题、消费习惯问题,还涉及到全球影像工业的一体化对国内价格的影响问题,它已成为海内外关于中国电影产业化的重要议题之一。
  • 周文萍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1(5): 18-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世纪90年代至今,好莱坞的"中国热"经久不衰,中国故事、演员、功夫等元素成为好莱坞电影的常用因素。这是好莱坞进军中国电影市场的策略,也是伴随当今国际文化交流的增加,华人/华裔电影人在好莱坞影响增大的结果。但与此同时,好莱坞的中国形象仍有角色类型单一、角色地位轻微与角色形象负面等许多局限,显示在长期隔膜与偏见中所形成的好莱坞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并非轻易能够改变。华人/华裔电影人要积极努力塑造多元化的银幕形象来改变这一现状,改善国家形象。
  • 《海外华文文学教材系列》与学科建设
  • 黄万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1(5): 24-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海外华文文学是20世纪中华民族文学特有的历史进程,它置身于世界多元文化的格局中,根植于异域他国的历史和现实中,产生于与"异"直接交流的跨文化语境中,时移日久,其内在质地与中国文学已有诸多相异,使中华民族文学内部也产生了跨文化因素。因此,对海外华文文学的教学和研究是双重跨文化语境中的对话。《海外华文文学读本》的编选就是这样一种双重跨文化语境中的对话,既充分顾及海外华文文学与所在国社会、历史展开的跨文化交流,又自觉把握我们与海外华文文学之间展开的民族文学内部的跨文化对话,从而成为海外华文文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
  • 王艳芳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1(5): 29-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海外华文文学学科要真正具备其独立的学科品性、新颖的学科理念、系统的学科结构,以及丰富的学科空间,这既依托于海外华文文学创作的实绩,又依托于以科研和教学为推动的学科发展,所有这些都期盼和吁求着一套完善的教材的出版。今年4月,由饶芃子、杨匡汉两位资深教授领衔主编、邀约一批中青年学术精英加盟、历时两年完成的国内首部《海外华文文学教程》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意味着经过三十年的学术探讨和教学研究,海外华文文学已经初步获得了独立的学术品格和学科地位。独特的编撰理念、研究空白的填补以及统筹合理的体例构成本《教程》最突出的学术特色。
  • 国际法研究
  • 黄德明, 黄赟琴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1(5): 33-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有效控制原则是当今国际法院裁判领土争端案件的重要依据。2008年"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关于白礁岛、南礁岛及中岩礁主权争端"一案的判决即体现了该原则在国际法院中的适用,并为近来引发热议的我国钓鱼岛及南海诸岛主权争端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必要参考。
  • 叶乃锋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1(5): 41-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华沙体制有关人身损害赔偿经历了从身体损害到人身损害,从从伴有身体损害的精神损害到单纯的精神损害的争议,逐步确立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但争议远没有结束。我国国内司法实践认为无论是否具有身体损害的精神损害都是可赔偿性的损害。
  • 民法研究
  • 陈年冰, 王凯锋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1(5): 47-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大量农村集体所有土地通过国家征收的方式成为新的用地来源,而现行立法中对征地的前提——"公共利益"的抽象界定容易导致政府权力的失控及农民土地权益的受损。鉴于此,明确程序控制在界定"公共利益"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将"公共利益"纳入土地征收听证程序并且在"公共利益"的界定过程中实现司法机关的介入,完善相关立法是解决当前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 王荣珍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1(5): 53-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物权法》关于车位(库)的权利归属界定不清晰,在法律实施中有诸多问题亟待研究。除了占用业主共有道路的地面车位归属业主共有外,未计入容积率亦未分摊土地使用权面积份额的车位(库)应归属业主共有,否则属于开发商所有,但未计入容积率,有独立土地使用权的地下车位(库)属于开发商所有。对于归属明确的车位(库),开发商、业主、非业主可以在首先满足业主需要限制下进行约定;在出售和出租的方式上,应赋予业主选择权。
  • 宪法与行政法
  • 任永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1(5): 59-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司法与行政的关系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对司法(权)理解的偏差是司法依附于行政以及司法行政化不良倾向出现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化解问题的良药——司法独立,固然不可能完成这个使命。将司法审判权与司法行政权外部分离应当是化解这种矛盾的有益探索。
  • 钟会兵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1(5): 64-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法理和实践分析,社会保障立法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源头性行为,也是一个受诸多因素影响的、十分复杂的问题。在实际立法中,存在这一些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由于立法机关缺乏相关技术性等力量,它不得不将社会保障立法权授予其他机关,从而出现立法多元化和对授权立法的规制问题;社会发展所形成的立法需求、力量对比关系、法律依据、立法资源、立法技术等条件是否成熟的问题;社会保障立法的价值取向是否成熟和科学问题;经济发展程度与社会保障权实现水平确定问题。
  • 经济与管理
  • 陈红蕾, 刘新荣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1(5): 71-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广东第一大类出口商品,机电产品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国内外市场挑战。针对市场激励自主创新的机制不健全、企业缺乏自主创新及创建自主品牌的动力和实力、核心技术依赖进口且消化吸收能力不强、多数企业缺乏自有海外营销渠道等制约广东机电产品进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核心问题,明确政策导向和加大财政支持、加强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引进力度、拓宽品牌建设途径、实现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的转变、加强海外营销网络的建设和完善中介服务体系等政策可很好地应对以上问题。
  • 饶敏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1(5): 77-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尽管许多学者十分关注高绩效工作系统对绩效的预测作用,但其作用机理仍然是个"黑箱"。本文以广东地区22所高校收集到的883份有效样本为基础,对创新气氛在高校高绩效工作系统与研究生产率间的中介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第一,高校高绩效工作系统正向影响创新气氛;第二,高校创新气氛正向影响研究生产率;第三,高校高绩效工作系统对研究生产率的影响是通过创新气氛来实现的。
  • 李湛, 曹萍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1(5): 84-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劳动合同法提倡长期的劳动合同引起很大争议。实际上,西方不同国家的劳动合同期限有很大差别。德日关联型金融体系下的劳动合同期限较长,面英美典型的市场型融资下企业的劳动合同期限偏短。每个国家由于金融结构的不同,企业的治理机制也不一样,形成了四种典型的金融合约和劳动合约的联结模式。因此,我国企业要结合自己的融资结构,选择合适的劳动合约。
  • 柳智毅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1(5): 92-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力资源开发是促进经济增长极其关健的因素,并日益为世界各国所认识。澳门回归祖国后,澳门经济得到快速增长,人力资源的教育水平虽然有所改善,但其教育程度仍主要集中在中学程度,就业人口的素质仍没有得到相应提升。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澳门企业对人力资源需求量随即下降,再加强澳门人力资源的供需长期出现落差,人才高不成低不就。应以以下四点作为应对:一、澳门特区政府必须增大对教育的投入;二、在金融海啸冲击下,削减外劳保障本地雇员优先就业;三、积极推动企业参与人力资源再开发;四、加强双语人才的培育,推行"外籍英语教师计划"。
  • 语言学研究
  • 颜方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1(5): 98-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翻译理论从语言学、哲学、修辞学和接受美学等多个视角对模糊语言引起的多元阐释现象进行了研究,但对非模糊性语言因翻译过程而造成的多元阐释却没有予以足够的关注。事实上,非模糊性词语在翻译中也存在多元阐释问题。这种多元阐释从附加意义的可调性、文化原型差异、客体的不同认知侧面和主体的审美体验等四个方面得到体现。因此,应关注对文学文本中的非模糊性语词在翻译中的多元阐释机制问题。
  • 朱红强, 潘攀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1(5): 102-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David Herman的话语心理模型阐释小说叙事文本,为"讲故事"话语实践寻找理论支点。文章以约瑟夫.康拉德的《青春》为文本,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分析了该模型如何提供一个认知维度来帮助读者完成文本意义的解读,即阐述了人物定位过程与人物身份的建构,以及它与叙事视角的联系;大脑意识的身体化过程揭示了语言是如何表征叙事进程;大脑的意识散播性将个体之间抽象的思维情景化、社会化,从而展示出故事中的人物关系;情感话语的出现为丰富故事的主题甚至为文学类型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所谓"特质"对于考察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理解人物冲突有着建设性的作用。这种互动的认知过程对于叙事文本意义的建构和解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 李洁麟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1(5): 110-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来西亚国家语言政策经历了五个历史发展阶段,不同历史阶段语言政策的变化与培养国家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国际政治经济地位及推进国家一同代化进程密切相关。2002年开始实际的数理英化政策是基于信息时代国家战略对语言能力的要求,其政策基调有实用主认的倾向。对于多民族多语言国家,种族因素是制订语言政策的一个重要前提;语言政策对国家和民族的和谐发展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是一项复杂的国家工程。我国支持海外华文教育与汉语国际教育的策略应在不同国家的语言政策框架下进行相应的调整。
  • 中外关系史研究·传教史专题
  • 叶农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1(5): 118-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艾儒略是第二代耶稣会最为杰出的传教士之一。他侧重在中国民间传教,特别是福建地区的天主教传播工作,赢得了"福建宗徒"的号称;他在中国传教数十年,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亦获得巨大成就,被誉为"西来孔子"的美誉;编有汉文著作24种,这是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工作,他成为了继利玛窦之后,汉语水平最高的来华传教士。
  • 赵殿红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1(5): 124-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班牙多明我会传教士闵明我(Domingo Navarrete,1618-1689)是清初活跃于福建、浙江等地的重要人物。作为多明我会在中国的代表,他抱有积极的传教理想,并在实践中对多明我会的传教方法有所创新。他在"中国礼仪之争"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见证了礼仪之争过程的关键阶段,与耶稣会士们针锋相对,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的《中国的历史、政治、道德与宗教》首次将礼仪问题在中国的分歧与争论公诸于众,从而将之由地方性事件变成世界性话题。他对中国的生动记录再一次激起了欧洲人对中国的强烈兴趣。
  • 李爱慧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1(5): 134-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美国有相当数量的华人适应主流的宗教信仰体系,皈依成为基督徒。不过,与此同时,他们并未完全抛弃其族裔特性。他们多组建了独立于主流宗派之外的华人教会,用中文服务于华人信徒,并开设免费的中文学校,教授土生华裔子弟学中文、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华人教会还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一些中国传统风俗,比如节日庆祝活动;并有选择地继承了某些中华传统价值观,特别是儒家道德伦理。华人基督教会带有族裔特色的教育和文化活动有助于维系华人信众的中华文化认同。
  • 国际关系研究
  • 许开轶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1(5): 141-1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东亚威权主义政权非常重视通过意识形态的宣传教化来为自己的统治合法性进行辩护。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亚洲价值观"、印度尼西亚的"潘查希拉民主"、菲律宾的"民主革命论"为代表的东亚威权政治意识形态从本质上说是为威权统治服务的,但也具有不少合理的因子。单一而又具有兼容性、发展至上原则、追求秩序与崇尚权威、集体主义与民族主义精神、"好政府"理念等是东亚威权政治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
  • 邱丹阳, 揭晓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1(5): 146-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相比,东亚地区合作还是相对滞后。虽然东亚各国都有合作的愿望,但是国家间的互不信任以及奉行传统现实主义的权力观仍然导致东亚合作至今无法深入发展。通过考察和分析中国软实力的提升和角色的转变,可以发现,让软实力来主导东亚的合作不失为是东亚各国摆脱信任危机、加强合作的一条现实和可行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