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第3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0-05-01
  

  • 全选
    |
    我国《侵权责任法》研究专题
  • 张民安
    journal6. 2010, 32(3): 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主持人语2009年1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该法共八章计92条,内容包括:一般规定,责任构成
  • 梁慧星
    journal6. 2010, 32(3): 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侵权责任法》的通过是国际环境和我国特殊国情的要求和反应;我国《侵权责任法》第2条属于侵权责任的一般条款,对民事权益做出的规定不同于两大法系国家侵权法的规定;侵权请求权和物权请求权是否构成竞合,不能够一概而论;过错侵权责任和严格责任的免责事由也未必完全相同,严格责任的免责事由也不一定相同;我国《侵权责任法》第85条、第86条和第87条规定的侵权责任制度是中国侵权法对传统侵权法极大的创造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刘士国
    journal6. 2010, 32(3):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侵权责任法》规定的民事权益,是指主观权利,即民事主体有条件行使的权利。只有这种主观权利才能成为侵害的对象。民法贯彻的法官不得拒绝审判和遵守政策、社会公共道德原则,说明法规则并不完全限于成文法的规定。因此,不存在无法规则或者权利根据的利益。《侵权责任法》第2条广泛列举民事权利又用了"等"字的灵活规定,表明立法对受保护的权利采非限定主义,又归结为"人身、财产权益",与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和民法的调整对象具有内在的连续性。本条为侵权责任法的一般条款。
  • 张民安, 林泰松
    journal6. 2010, 32(3): 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2条对《侵权责任法》保护的利益范围做出了不受限制或者限定的规定,使我国《侵权责任法》保护的利益范围十分广泛;我国《侵权责任法》通过过错侵权责任、严格责任和公平责任来保护他人依据《侵权责任法》第2条享有的各种民事权益,使我国《侵权责任法》对他人民事权益的保护建立在绝对保护的基础上。无论是不受限制或者限定的民事权益的保护还是公平责任保护方式的认可,均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 张新宝, 宋志红
    journal6. 2010, 32(3): 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侵权责任法》有数处规定了有关当事人的"补偿"义务,本文对这些补偿条款的法律适用和法律性质予以探讨,并结合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梳理和抽象出补偿义务的一般规则,包括:补偿义务的法律性质、补偿义务的法律规范体系及适用、补偿义务的数额、追偿权等。
  • 张谷
    journal6. 2010, 32(3): 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侵权责任法在规定真正的侵权责任制度时也规定了为数不少的非真正侵权责任制度,其中包括侵权责任法第31条规定的牺牲请求权和侵权责任法第24条和第33条规定的损失分担责任,使我国侵权责任法成为名副其实的损害救济法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侵权责任法。
  • 刘颖, 黄琼
    journal6. 2010, 32(3): 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伴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侵权行为也越来越多,网络服务提供者作为网络信息的传输中枢,屡屡被卷入网络侵权纠纷中,成为被侵权人指控的侵权主体。从立法技术的一致性、促进网络行业的健康发展等角度考量,我国《侵权责任法》第36条对网络服务提供者课以过错责任是恰当的。其责任范围应依直接侵权与间接侵权而有所区别,当其与网络用户作为共同侵权行为的实施者时,应当承担连带责任。而这又有加大网络服务提供者责任之嫌,为平衡其权利义务,多国立法例都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进行了相应限制,我国《侵权责任法》第36条也规定了相关的"避风港"原则。此条未对网络服务提供者作具体区分,而对各类服务提供者适用相同的规则,这显然是立法不严密之处,但出于《侵权责任法》作为基本法的稳定性之考虑,这个任务留给日后网络方面的专门立法更为合理。
  • 2009年“海外华文文学与诗学”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专题
  • 饶芃子
    journal6. 2010, 32(3): 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海外华文文学与诗学"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学术委员会邀我为研讨会作学术总结。我参加过许多研讨会,包括国际学术会议,始终认为,学术研讨会只不过是为大家提供一个讨论
  • 席建彬
    journal6. 2010, 32(3): 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海外华文文学作为域外汉语文学表现出明显的文化诗学特性。诗学的比较性不仅表现在吸纳西方等外来影响,而且更表现为汉语内部文化生态的互动关联。走向汉语比较诗学,不仅利于规避目前研究中存在的过于倚重西方文化资源而相对轻忽汉语文化资源的局限,而且也利于彰显华文文学的诗性美学品格,提升其意义覆盖性。在比较诗学视野中审视这一问题,华文文学在构成古典诗学精神跨界呈现的同时,也存在着与国内文学现代性体验的截然差异,诗性品格互文性地弥补了国内文学的现代化偏失,展现了汉语诗学在现代语境中"被现代化"的真实之维。由此,本土性的诗性文化精神也就凸现为建构华文比较诗学的基本维度。
  • 彭程
    journal6. 2010, 32(3): 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黎紫书短篇小说的阅读和分析,我们意识到,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领域使用已久的关键词"女性书写"、"族裔身份"及"离散经验",随着时代语境及华人写作者创作心态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阐释空间和可能性。这提醒我们在思考和接受宏观理论的同时,必须明确自己所面对的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并勇于建构能够有效地阐释这一研究对象的新鲜的理论与方法。
  • 邓艮
    journal6. 2010, 32(3): 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漂木》是海外华文诗人洛夫晚年对自己一生生命体验和美学思考的一次形而上总结,不仅写出了海外华人漂泊心灵深处的孤寂和悲凉,更是对现代人精神原乡的不倦追寻。这寻求不是要寻找文化的根,因为那根就在自己的血管里流淌,而是探求文化传统的现代性转换或重建。其间表露出的深刻怀疑和迷惑,恰恰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一个世纪的彷徨。漂木在台北与上海这两个悲情城市之间的浮沉摆荡,见证了20世纪中国的悲情历史。在戳穿历史、政治等等意识形态之重重迷障的同时,也剖开自己被蒙蔽和自我蒙蔽的部分。正是这种内外的双重剖解和质疑,才使得漂木及漂泊中的寻求获得意义确证。
  • 石了英
    journal6. 2010, 32(3): 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徐复观释儒学为形而中学,根源于人性、人心,强调艺术的社会干预功能,他以新儒家的立场解道家,消解道家形而上学色彩,经儒家之眼过滤后的老庄艺术精神并不"纯",而带有明显儒家化倾向。儒道汇通也是徐复观等台港现代新儒家们一贯的学问视野。
  • 陈玉珊
    journal6. 2010, 32(3): 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2010年3月8日至11日,国家教育部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2009"海外华文文学与诗学"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广州暨南大学举行。此次博士论坛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教育司、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暨南大学承
  • 广东方言研究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专题
  • 詹伯慧
    journal6. 2010, 32(3): 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广东汉语方言研究具有悠久的传统,自清代就出现过研究广东各方言的著述,但真正繁荣发展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才渐成气候,近三十年来更是硕果累累。在广东的语言工作中,方言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处于突出的地位,广东方言的调查研究,始终是语言文字学科中的优势学科。建立起学术机构,提供学术研究平台和掌握好方言研究指导思想,坚持方言研究为语言应用服务,为发展地域文化服务是促进广东方言研究不断前进的两大重要保证。
  • 张振兴
    journal6. 2010, 32(3): 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广东方言粤方言地图》是国内第一部省份单方言地图。调查地点达122个县市区镇,包含的语言特征条目非常广泛,不但反映粤方言内部的共性,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粤方言与其他大区方言的共性,同时也很注意表现粤方言的特性。注重了特征选取的质量,又兼顾了特征的数量。总体上看,是一部优秀的语言地图。
  • 严修鸿
    journal6. 2010, 32(3): 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东江客家话惠州及博罗两地早前的f声母发生了分化,在主要元音不是u时变为v,其余仍为f或者h。东江客家话的见组合口成分的存留也出现了不平衡现象,在主要元音不是a或e时脱落,u作为韵核时则保留。这两个变化都与音节结构差异制约辅音变化有关。
  • 彭小川, 陈启萍
    journal6. 2010, 32(3): 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广州话类同义副词的历时演变有其特点:普通话是后起的副词"也"取代了"亦",而广州话则是"半取代式并存型"。广州话没有"也","亦"沿用至今,表总括的"都"和表重复的"又"则衍生出类同义与"亦"并存,并呈逐步取代"亦"之势。广州话"类同"义副词历时演变的认知动因是,"都"、"又"与"亦"具有共同的语义基础——"相同性";语用动因则是日常口语交际的需要。这种演变具有自己的演变机制,即"都"、"又"是通过"语义偏移"的途径衍生出"类同"义。
  • 甘于恩, 曾建生
    journal6. 2010, 32(3): 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广东地理语言学自上世纪80年代末起,已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取得不俗的成绩,在实践和理论上皆有收获。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地理语言学还存在宏观或微观的不足,检视这些不足,对于未来工作的开展,将起到校正方向的作用。而继续深入开展广东地理语言学的研究,尚有许多紧迫的任务,如制订规划、深入调查、引进技术、培养人才、开展交流等。
  • 陈晓锦, 高洵
    journal6. 2010, 32(3): 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东南亚的华人社区有大量祖籍地为广东粤、客、闽方言区的华人,华人在把粤、客、闽方言带到海外的同时,也把在广东本土广为流行的歌谣文化带到了海外,从而使得粤、客、闽方言歌谣文化风靡海内外。华人发扬光大了古老的歌谣文化,除了传唱带自祖籍地的歌谣,还在现居地创作了反映现环境、现生活和心态的新歌谣,新歌谣既传承了本土歌谣的特点,亦有海外的新特色。
  • 陈云龙
    journal6. 2010, 32(3): 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广东省廉江市良垌镇东朗等村有一种反切秘密语,叫"燕语"。"燕语"以廉江粤语为基础,用两个字代表一个音节,声母字附加韵为[i]或[o],韵母字附加声为[l],共有四种变体。"燕语"处于严重濒危状况,已经退出交际领域。
  •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 张卫中
    journal6. 2010, 32(3): 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中国学界关于现当代文学的分期主要是一种"两分法",有这样两种观点,一种是传统的,主张以1949年为界将现当代文学分为两段;另一种是近年提出的,主张将新中国27年文学与新时期文学分开,而与现代文学并为一处。本文认为,现当代文学分期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新中国27年文学与前后两期的文学都有非常大的差别,它应当被切分出来作为独立的一段。因此中国现当代文学应当分为3段,即现代文学、新中国文学和新时期文学。
  • 黎保荣
    journal6. 2010, 32(3): 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鲁迅杂文中的"对话"呈现出多种形态与特质,鲁迅杂文的"对话"以"反艺术"的外观追求艺术的解放,这不仅使其具有了现实的维度,还获得了精神的维度。
  • 姚新勇
    journal6. 2010, 32(3): 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民族"或"族群"的权利究竟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或相对性的存在,还是"天然"、"客观"、来自于"民族原初性"的本质存在?如果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并且不分条件、情况、层次地去追求绝对的"民族自决权"和"平等权",那对于建立和谐的族群关系、对于国家的安定,都会产生极大的危害,而且这注定会将各族群人民陷入相互仇杀的万劫不复之境。
  • 经济与管理
  • 冯邦彦, 段晋苑
    journal6. 2010, 32(3): 1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逐步形成了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人口流动政策也经历了从自由流动到严格限制、再到改革放宽三个发展阶段。在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和移民限制政策下,建国以来我国人口城乡迁移轨迹表现出其特有的时序性特征和空间性特征。在时序性方面,我国人口城乡迁移经历了自由迁移、限制迁移和周期性流动三个发展阶段;在空间流向上,省际和区域之间表现出明显的人口流向逆转,行政区划分异以乡村向城镇迁移为主。与一般的人口迁移规律相比,我国人口的城乡迁移在移民限制条件下表现出其特殊性:长期以来的滞后性和当前明显的"候鸟式"周期性,对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胡涤非
    journal6. 2010, 32(3): 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政治信任主要指民众对政府的支持与信任,这是政权合法性的重要基础,也是政治稳定的重要保障。研究发现,村民对村委的信任度高于对乡政府的信任度,同时,村民对村委与乡政府的信任与其参加村委会选举的行为之间存在着微弱关联。
  • 邓学斌
    journal6. 2010, 32(3): 1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机贴现因子理论是资产定价理论的方法之一。把习惯形成加入到Epstein and Zin(1989,1991)的广义预期效用模型中,得到该模型下的随机贴现因子,并与新古典幂效用函数模型、Epstein and Zin的广义预期效用模型、Campbell and Cochrane(1999)的加入习惯形成的幂效用模型进行比较。该模型是前面三个模型的推广,由此模型得到的随机贴现因子也是前面三个模型的推广;分别计算和比较四种随机贴现因子的最大的下界。
  • 朱明芳
    journal6. 2010, 32(3): 1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最小化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准确量化其影响从而选择恰当的危机处理方法十分关键。我国入境旅游政策短期内应该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拓展美国和欧洲等国高质量的细分市场,稳定欧美市场的人均花费和提高来访人数,在危机和突发事件影响延续中实现客源市场结构的调整和置换。长期则应该把重点放在控制成本和质量优化上,等待危机事件缓和之后才能进行积极的市场宣传。同时由于入境旅游人数的下滑没有企稳的迹象,我国旅游市场营销战略的重点和相关政策应向国内旅游部分倾斜,尽快敦促旅游国民计划落实。在危机影响减弱之后加大对港澳台的促销力度促进港澳台市场回流。
  • 蓝媛慧
    journal6. 2010, 32(3): 1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重视与关注。贫困生问题不仅仅是现实生活中的"物质贫困"的问题,更有经济、文化的差异所引起的"心理贫困"。为此,必须加强政府救助管理、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和高校内部多层次扶助相结合的管理对策。
  • 法学研究
  • 石佑启, 杨治坤
    journal6. 2010, 32(3): 1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部门行政职权相对集中是从横向上重组和优化行政职权结构的重要举措,也是行政法领域的一项制度创新。推行部门行政职权相对集中改革既具有客观的必要性,又具有现实的可行性,但也面临着一系列外在和内在的因素制约。通过加强和完善立法,依法推进部门行政职权相对集中改革,以求取得预期的效果。
  • 刘宇萍
    journal6. 2010, 32(3): 1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关于罪数判断的犯罪构成标准,近年来遭到一些学者的质疑。但之所以会有质疑,并不是因为犯罪构成标准本身存在缺陷,而是因为这些学者没有抓住犯罪构成的法定性,因而对犯罪构成标准的理解不当所造成的。因此需要注意:作为罪数判断标准的是法定犯罪构成而非犯罪构成事实;是与刑罚相结合的具体犯罪构成而非抽象犯罪构成;不但包括一般规定的法定犯罪构成,还包括特殊规定的法定犯罪构成。判断犯罪构成的个数,必须抓住犯罪构成的法定性这一特征;同时,罪数类型判断也必须以"法定"为基准。
  • 杨巍
    journal6. 2010, 32(3): 2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民法领域中的欺诈,受法律行为制度和侵权责任制度的双重规制,但两种制度的侧重点并不相同。欺诈行为符合一般侵权责任的要件,可适用《民法通则》关于过错责任的规定,承认欺诈的侵权责任对受害人具有实益。欺诈行为侵害的对象通常是受害人的精神自由这种法益,但也有可能是受害人的人格权或一般人格利益。欺诈侵权责任与合同法救济产生的请求权应为竞合关系,受害人有权选择救济途径。
  • 李静
    journal6. 2010, 32(3): 2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未成年人网络欺凌的危害性远远大于传统的校园欺凌。美国通过法律规制网络欺凌行为,对网络欺凌进行界定,并对网络欺凌施害者、学校和网络服务提供商的相应责任进行规制。受害者可以通过诽谤诉讼、故意致人伤害的侵权诉讼和反骚扰诉讼等方式得到法律救济,学校在网络欺凌中承担教育、管理和防范的责任,网络服务提供商对网络言论免责,但应承担"通知-移除"责任。
  • 中外关系研究
  • 王爱平
    journal6. 2010, 32(3): 2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源于中国儒教的印尼孔教自成立之始,就明确了其宗教性质,并逐步具备了"制度化宗教"的基本要素。印尼独立后,在现代民族国家的框架下,印尼孔教历经磨难,终于发展成为一个比较成熟、完备的"制度化宗教",成为印尼六大合法宗教之一。印尼孔教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国儒教的宗教化、印尼化的过程反映出一部分土生华人的文化认同和华人身份认同,也显示出中国儒学传统超越历史时空的顽强生命力。
  • 汪鲸
    journal6. 2010, 32(3): 2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东南亚华人与当地土著民族的族群关系受殖民史、当地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的影响较深。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华人的宗教信仰是华人与土著民族的族群关系的缩影,与东南亚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华人宗教信仰的变迁反映了华人与土著民族族群关系的变化。
  • 刘冉冉
    journal6. 2010, 32(3): 2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明朝末年,山东琅琊人郑先甲跟随在清朝为人质的朝鲜世子东归,其后世遂在朝鲜繁衍生息。郑氏出身于仕宦之家,避居朝鲜前,主要生活在山东这一儒家思想的发源地,特殊的家世背景对他的为人为学产生重要影响,儒家传统观念亦在这一移民家族的众位成员身上留下深刻烙印。
  • 郭丽娜
    journal6. 2010, 32(3): 2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清代中期,巴黎外方传教会与四川官民因"礼仪"问题而产生的种种矛盾,既涉及文化习俗的不同,又涉及政治经济利益的摩擦。这直接地导致了四川民教关系的长期不和谐,并使反教行动从群众自发逐渐转变为官吏主导、群众参与的有组织性运动。
  • 国际关系研究
  • 文峰
    journal6. 2010, 32(3): 2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区治理与地区一体化相互依存、相互强化。随着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欧盟构建了独特的多主体、多层级、多模式的治理体系,并取得了较好成效,使欧盟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但同时,它也面临着共同利益与国家利益协调、欧盟内部政策协调、治理效率与主权让渡等方面的发展困境。欧盟治理仍然处在不断的调整与转变过程当中。
  • 费昭珣
    journal6. 2010, 32(3): 2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东南亚国家联盟建立之初就与军事联盟刻意划清界限,在安全方面未做出任何共同的安排。在冷战结束以后,东盟的安全诉求逐渐从双边向多边转换,并开始尝试东盟框架下的军事合作。但是东盟框架内的军事合作仍然受到诸如威胁认知的不一致、目标与功能的限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与严格意义上的联盟差异明显。
  • 余惠芬, 唐翀
    journal6. 2010, 32(3): 2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当前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语境下,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正日益获得人们的重视;文化与外交的联姻可以说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作为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和悠久历史、并与东南亚临近的文化大国,中国对东南亚地区的文化外交拥有其独特优势。
  • 新闻学研究
  • 叶向群
    journal6. 2010, 32(3): 2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十年来,《财经》以一系列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封面文章占领了中国财经媒体的话语高地。通过对这些报道进行叙事学研究,可发现其特有的叙事策略,即用可靠的叙事人来逼近事实真相,以宽广的视角成就观点深度,并以艰深的修辞手法对接其高端读者群。这种带有强烈精英色彩的叙事风格成就了《财经》封面文章的文本之力,并成为《财经》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
  • 黄建军, 王景周
    journal6. 2010, 32(3): 2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广东省87种科技学术期刊为对象,从期刊网站上提供的期刊基本信息、在线服务功能(稿件处理系统)、更新维护、网络互动等方面,调查了广东省科技学术期刊的网络化现状。讨论了期刊网络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加快期刊网络化建设的一些建议。
  • 林如鹏, 朱雅婧
    journal6. 2010, 32(3): 2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8年全球范围的金融风暴袭来,在报业市场最发达的美国报纸运营陷入困境,先后有数家报纸申请破产保护,也引起了世界范围新闻界的关注。新媒体改变了人们接收信息的模式,给报纸带来的冲击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报纸不用绝望,走出目前的报业困境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和改变传统的盈利模式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