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35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3-10-25
  

  • 全选
    |
    学人风采
  • journal6. 2013, 35(10):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文体学研究
  • 吴承学
    journal6. 2013, 35(10): 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吴 晟
    journal6. 2013, 35(10): 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虽然均以叙述为主要构成成分,但是叙事诗体与说唱体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前者情节设置不求故事完整,人物刻画不是核心,叙述视角灵活多样,心理描写细腻,情感表达直陈评论;后者多叙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刻画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以第三人称叙述视角为主,心理描写薄弱,人物褒贬寓于叙述之中。
  • 董芬芬
    journal6. 2013, 35(10): 9-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墨子》把用来论辩的故事称为“说”,促成“小说”概念的产生。《墨子》“说”体故事是其书最具情节性、可读性的文字,通过其中的志怪,可以窥见先秦志怪小说的内容与特点;关于名人轶事的编排,促成战国轶事小说的繁荣。墨家拉开了“饰小说以干县令”的百家争鸣的序幕,也开启了战国杂家小说创作的精彩纷呈。
  • 杨昊鸥
    journal6. 2013, 35(10): 17-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孟子荀卿列传》是《史记》中体例和写法都堪称独特的一篇传文,既是一篇推尊孟子和荀卿的传记,也是一篇记述战国中后期勤于著述的诸子合传,它真实记录了战国中后期诸子竞相著书的社会风潮。其中着重记载了驺衍在当时通过著述取得的巨大成功,并对驺衍给予了高度评价。而在另一方面,本传对孟子和荀卿这两位在世俗意义上失败的著书者,尤其是在价值观上举义弃利的孟子,给予了精神层面更高的推崇。
  • 商标调查实验的司法运用专题
  • 谢晓尧
    journal6. 2013, 35(10): 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金海军
    journal6. 2013, 35(10): 25-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商标法承认通用名称可由长期使用获得显著性而成为商标,但长期未规定商标可能因丧失显著性而成为通用名称。然而,我国已经出现不少案件,要求对涉案名称为商标还是通用名称作出司法认定,其中涉及不少疑难问题。中、美两国在商标与通用名称认定的标准、方法上存在差异,特别是在消费者调查方法作为证据应用的可能性以及相关的实践上。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规则有欠缺,并且应用消费者调查方法的实践尚付之阙如。美国的做法值得我们关注与借鉴。
  • 谢晓尧
    journal6. 2013, 35(10): 35-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商标的价值表现为一种印象和好感价值,商标的法律保护必须建立在以消费者主观认知为中心的评估与测度基础上。消费者调查是寻求对商标利益进行科学度量和数字化表达的有效手段。它的出现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也是寻求事实真相的重要证据方式。
  • 陈贤凯
    journal6. 2013, 35(10): 44-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问卷调查证据是商标司法中证明存在消费者混淆可能性的常用证据形式。其关键向度包括:广度,即问卷调查的对象能否全面而有代表性地反映所有相关消费者的认知态度;深度,即问卷设计能否成功触及消费者的内心深处,准确挖掘消费者的心理感受;精度,即问卷所得数据在何种精确意义上反映了
    消费者混淆可能性的程度。这三个关键向度都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不确定性。然而,问卷调查证据是论证商标财产权边界的证据链条的一环,尽管它不是对消费者心理状态的客观反映,但同样也为法官作出最终判断提供了可以参考的依据。
  • 刑法研究
  • 米铁男
    journal6. 2013, 35(10): 53-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互联网的发展使网络共同犯罪行为中的意思联络和协作行为明显弱化,甚至出现了共犯关系消失的趋势。与此同时,共同犯罪故意要件的缺乏、网络犯罪帮助行为社会危害性的提高以及中国共同犯罪折中理论的缺陷等等,都使网络共同犯罪的认定与处罚变得困难。鉴于此,可以考虑把一些社会危害性极大的网络帮助和技术支持行为实行犯化,重新审视网络服务提供者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并引入共犯的限制从属性说,从而解决网络帮助行为的定罪问题。另外,通过对网络共同犯罪问题的讨论,进而也引起对中国犯罪论体系重构的反思。
  • 付小容
    journal6. 2013, 35(10): 64-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有具体被害人的犯罪中,犯罪既是对社会秩序的破坏,也是对私人法益的侵害,因而,应合理设计犯罪惩罚与被害救济之间的平衡。以罪刑均衡为基本原则的量刑应以责任为基础,兼具犯罪预防的基本需要。刑事损害赔偿作为恶害的承担,满足了报应的需要,降低了犯罪的实害程度,从而减轻了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实现了犯罪人对自身罪行的部分救赎,确证了法规范的有效性,也有助于犯罪预防的实现,量刑上从轻于法有据。同时,赔偿还兼具犯罪恢复的社会价值,是市民刑法更关注人权、人道与人性的基本践行,因此,刑事损害赔偿应作为刑事司法中重要的量刑情节予以适用。
  • 中外关系史———传教士与中西文化交流
  • 陈才俊
    journal6. 2013, 35(10): 72-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美国人最初获知有关台湾的信息,多来自欧洲之出版物,随之则为大量来华美国侨民之著述。西方来华传教士作为一个极为重要而又颇为特殊的群体,在华居住时间相对稳定,文化素养整体较高,谙熟中国语言文化。他们通过创办报刊、出版著作、举办演讲、邮寄书信等方式,大量向美国传递有关台湾的信息,对台湾形象在美国的早期传播与建构,厥功甚伟。以来华传教士为主体的西方人对台湾形象在美国的早期传播,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其目的则是希冀美国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重视台湾。
  • 谭树林
    journal6. 2013, 35(10): 83-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英人马礼逊在广州商馆进行的汉语教学,为广州商馆培养了一批通晓中文的翻译、商务及管理人才。其教学方式、教学语言、教学内容对19世纪英国汉语教学乃至英国汉学的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对今天的国际汉语教学与汉学研究也有借鉴意义。
  • 民国史研究
  • 乐爱国
    journal6. 2013, 35(10): 91-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唐文治的安身立命之根本在于朱子学研究。他的《紫阳学术发微》是当时重要的朱子学研究专著,内容包括朱子学术思想历程研究,朱子心性学与工夫论研究,朱子经学研究,朱子政治学研究,朱子与陆王、浙东学派关系研究,清代朱子学研究述评等诸多方面。他的朱子学研究之深入而扎实,甚至有些成就为当今朱子学研究者所不及。更为重要的是,他的研究还与当时的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试图通过朱子学研究,坚守民族气节,“以兴起吾人爱国之精神”。
  • 赵灿鹏
    journal6. 2013, 35(10): 100-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暨南大学是中国现代著名史家徐中舒先生早年任教的第一所国立大学,为其学术生涯的起点;徐先生在暨南大学任教期间,是校长郑洪年最为倚重的人物之一,在校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论文根据近年新发现徐先生佚著《尚书讲义》,以及相关校史资料,对徐先生与暨南大学校史的重要关系进行考察。
  • 文学与翻译
  • 赵学德
    journal6. 2013, 35(10): 106-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朱生豪莎剧翻译中的古诗是朱译本中文词最出彩、意境最悠远、表达最极致的部分,根植于中国古典文化,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其最突出的文本特征是互文性,由此内容重点、修辞手段、意象建构和情感效果一气呵成,浑然一体。古诗译文主要体现在墓志铭、书信、歌谣、结束语等文体形式中,通过运用互文性,传奇神韵,达其意趣,显其命意,展其特色,集中再现了朱生豪莎剧翻译的中国古典情怀。
  • 王心洁
    journal6. 2013, 35(10): 114-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学翻译为一种具有创作性的“转变”行为,即在源文与目标语境差异条件中进行转换,并且导致了文本层面上的变化,以及在转变之后促成了目标文本的第三形态特质。文学翻译的创作特色属性由多种因素而构成,这些因素决定了文学翻译的解构和重构轨迹以及目标文本形成的面貌。
  • 学术动态
  • journal6. 2013, 35(10): 119-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语言学研究
  • 梁瑞清
    journal6. 2013, 35(10): 120-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近年有关现象意义的研究探讨感觉词汇的习得问题,可以从经验主义的角度为词汇学习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现象意义指语言使用者在使用感觉词汇时对相关感觉经验之现象属性的心理表征。研究表明①感觉词汇的习得应该包括现象意义的习得,②现象意义具有象然性、言不尽意和多模态性等特征,③而且这些特征对感觉词汇的学习都有着直接而且重要的影响。换言之,现象意义的习得是词汇深度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助于学习者更加确切地理解和使用感觉词汇。
  • 王凤兰
    journal6. 2013, 35(10): 126-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现代汉语中,常常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表示目的的标记体现目的的层级性,其中一个是终极目的,另一个既是所采用手段的直接目的,同时又是进一步达到终极目的的手段。其表现形式有两种类型:连续型和分隔型。连续型的语义类型是同事件进程型;分隔型的语义类型是同事件进程型或逆事件进程型。语篇对连续型和分隔型的相互转换及分隔型两种语义类型转换存在着制约。
  • 经济与管理
  • 杨 卡
    journal6. 2013, 35(10): 132-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病”产生于城市自组织过程中的非平衡态,具体表现为城市自组织系统的不协调。“城市病”的一般根源在于供需失衡、社会失衡和体制问题,关键性原因在于自组织涨落中人口过度、无序聚集,结构性原因在于城市系统的缺陷和失衡,系统外原因在于他组织作用中的政府失灵。治理“城市病”应充分发挥自组织力作用,协调城市子系统和外部区域环境,并增强政府等他组织力的影响。
  • 郭 斌
    journal6. 2013, 35(10): 140-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对陕西合阳县110位村干部的问卷调查,围绕如何提高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对新农村建设时期不同激励手段的激励效果进行实证分析。最终发现,提高村干部的工资水平及其兑现率、增加培训进修等学习机会及村干部政治发展机会、有效推行村民民主制度、强化村干部社会声誉以及改善干群关系均能明显提高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未完成任务的惩罚机制会对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产生较明显的不利影响,而延长村干部工作期限对村干部的激励效果并不明显。
  • 侯明利
    journal6. 2013, 35(10): 150-1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协同论思想建立劳动力流动与农地流转的耦合协调模型,计算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耦合度和协调度系数。结果显示:东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流动与农地流转均属于中度耦合,处在颉颃阶段,且为农地流转滞后型;协调度则表现为中部地区最高,东部次之,西部最低,且随着时间变化各地区的协调度均有所提高;耦合度和协调度在空间和时间上并不对应,二者没有形成良性共振。
  • 暨南新书架
  • 陆士清
    journal6. 2013, 35(10): 156-1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学术动态
  • journal6. 2013, 35(10): 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journal6. 2013, 35(10): 1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