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第34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2-08-17
  

  • 全选
    |
    学人风采
  • journal6. 2012, 34(8):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民事诉讼法研究
  • 张晋红
    journal6. 2012, 34(8): 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诉的合并提出和合并审理在实践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困惑,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对于诉的合并没有系统的立法规定,尤其是合并审理的相关程序性规则几乎完全缺失,因而从程序规则的角度对诉的合并制度进行完善尤显重要。为此,我国立法应当从诉的合并的形成规则、诉的合并在审理上的特殊规则、诉的合并在裁判上的特殊规则等三方面去完善诉的合并制度。
  • 虞政平
    journal6. 2012, 34(8): 9-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民事诉讼法的修订正成为社会普遍关注之焦点,而其中审判监督程序的改革与完善更是人们重点讨论的话题。当前我国审判监督工作在审判监督程序的基本架构与实践运行中,存在针对再审管辖制度、检察机关抗诉制度、有限再审制度、不得申请再审制度、申请再审案件办理工作机制及诉访分离工作格局六个主要问题。为此,我国应当对审判监督程序进行科学、合理、可行的完善。
  • 宪法与行政法
  • 占美柏
    journal6. 2012, 34(8): 19-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个体生存遭受自然或社会危险而无力自救时,获得社会救助不仅仅是一项道义诉求,而是一项基于法律的权利主张。社会救助权是对公民生存权的补救和扩展。确立和落实社会救助权,是社会救助立法的核心立法宗旨所在。以《社会救助法》的立法实践为契机,从法理上厘清社会救助权的根据、性属与功能,构建社会救助权的框架体系,对社会救助立法的价值定位,以及对社会救助立法的整体构造,都具有方向性意义。
  • 孙丽岩
    journal6. 2012, 34(8): 25-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拟出台的物业税更多地被赋予调控房价的救急作用,曲解了税保障公民自由、权利的本质性功能。根据物业税的历史发展,剖析我国拟出台物业税的功能定位缺失,力图矫正、正确定位物业税的行政功能,构建从征税对象到使用管理的物业税征收法律体系。
  • 叶海波
    journal6. 2012, 34(8): 34-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澳门回归后,行政长官广泛运用行政法规制定权,推行政府政策,立法权弱化,甚至出现行政控制立法的情形。为抑制行政扩权,澳门法院在多宗案件中对行政法规合法性进行审查,澳门立法会制定《关于订定内部规范的法律制度》的法律,但均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行政扩权的问题,澳门行政主导制在实践中仍面临变数。依据澳门基本法的规定,建立议员与政府合作提案机制,改造法官评议会,是进一步完善澳门行政主导制的必要之举。
  • 民商法研究
  • 李建伟
    journal6. 2012, 34(8): 42-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股东知情权是由多种具体权利组成的集合性权利,不同国家、地区的立法关于其具体权利构成取舍和制度重心选择表面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但实质上蕴含着一些共通的基本经验,包括: 注重知情权体系的完整和谐; 区别公司类型选择不同的权利构成; 构造硬约束的消极性知情权; 保证每项权利的操作与救济等。这些经验对于反思我国现行法规定的利弊得失以及完善方向,带来重要启示。
  • 张磊
    journal6. 2012, 34(8): 53-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临时管理人是在破产程序开始至正式的破产管理人履职之前的过渡性的债务人财产管理机构。中国2006 年《破产法》并未增设临时管理人制度,是否该在中国现有破产法律制度中增设临时管理人,对此各界一直存在争议。而我国的管理人制度中其实已经包含了临时管理人的功能,在现行破产立法体系下,已丧失借鉴引入临时管理人制度之实益。应当采取完善制度设计的方式,来弥补现行制度在管理人的选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缺陷。
  • 刘洪华
    journal6. 2012, 34(8): 59-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股东资格认定的事实依据纷繁复杂,实践中关于股东资格认定的纠纷多种多样,必须从理论上探究解决股东资格认定的基本思路。股东资格认定首先要区分当事人所处的法律关系的性质。属于商事法律关系的,应当遵循外观理论,适用商法规范,以保护交易安全和促进交易效率; 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应当遵循意思真实原则,重实质而轻形式,适用民法规范,切实保护真正投资人的利益。
  • 经济与管理
  • 李湛
    journal6. 2012, 34(8): 65-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虽然出现了“上市公司发债强于发股”的优序融资现象,但和经典的优序融资理论强调的发债成本低于股票融资成本是不符的,我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虽然有所增加,但依然较少,低于发债的利息成本。主要是债券和股票金融管制程度的差别影响了上市公司的融资选择,如果债券发行管制放松,就会改变上市公司再融资对股权偏好的选择,企业发债对股票融资产生了替代效应。同时,上市公司大股东出于对控制权和财务杠杆的考虑以及外部治理环境的改善而偏好发债券。
  • 邱伟年
    journal6. 2012, 34(8): 74-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进入与其文化制度差异极大的发展中国家市场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是获取必要的组织合法性资源,并且不同的进入模式能够获取到的组织合法性类型和总量各不相同。以构建一个跨国公司进入模式选择与组织合法性获取之间关系的理论框架为基础,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跨国公司在华市场进入模式历经了“由出口进入,到合同进入,再到投资进入”的演变路径,并为中国企业成功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获得组织合法性路径的新思路。
  • 杨清红
    journal6. 2012, 34(8): 82-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09年数据,描述了调查地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及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中的向后筛选策略模型分析了卫生保健对农村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医院机构类型、交通方式、单程时间、是否可提供用药、感冒治疗费用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表明目前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在以上五个方面的可及性强。
  • 刘坤坤
    journal6. 2012, 34(8): 89-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国保险行业的持续、迅速发展,保险欺诈案件也呈现出上升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广东车险领域未被识别的保险欺诈金额占比约为30%, 其中3150 元以下的案件数量占比90%。 完善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搭建反欺诈信息系统等是提高保险欺诈防范水平的有效措施。
  • 文艺学研究
  • 殷学国
    journal6. 2012, 34(8): 94-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饶宗颐“形上词”说超拔高妙,对其研究多停留于知识描述理论阐述层次,而于学术史意义和学术个性则论说不足。“形上词”论蕴含着哲理和精神超越两方面的要求。饶宗颐诗学研究重视理趣,诗词创作倡导形上旨意,其要义皆在于为中国诗学补充形上之维。饶宗颐借用“向上一路”表明其诗学创新的高度自觉。“向上一路”既关乎新词境的开拓,又具有提澌人心救世之大用。作为学术界的共同财富,饶宗颐“形上词”说,与王国维“境界”说分属二十世纪中国诗学之一头一尾,是继“境界”说后的诗学理论新突破;不仅延续了古典体裁的生命,而且使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丰富古典体裁表现力的同时,赋予其现代意义。
  • 蒋进国
    journal6. 2012, 34(8): 100-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个世纪以来现代自由主义文学研究的脉络,揭示出该领域研究一直潜藏着的理论本质化和文学史泛化之隐忧。历经改革开放前漫长的遮蔽时段,自由主义文学研究在80年代走向复苏,而90年代以后的“圈地运动”解构了其研究合法性。研究者需破除酒神魔咒,实施历史还原,通过作家个体时代语境地区场域和现当代文学通史四个层次的交叉融合,建构自由主义文学史研究的新范式。
  •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 高亚斌
    journal6. 2012, 34(8): 106-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藏族汉语诗歌| 民歌| 传统
  • 石晓岩
    journal6. 2012, 34(8): 110-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清末民初的新剧转型可从《小说月报》的翻译新剧中窥豹一斑。在演剧实践繁荣、翻译剧本匮乏的时代里,《小说月报》的翻译新剧一枝独秀。译剧在题材、艺术技巧、表现手段等方面的特点,译者们对剧本文学性和戏剧言语的重视、对戏剧理论的自发探讨,以及翻译新剧呈现出的小说戏剧同构、著译混淆的状况真实地反映了清末民初戏剧转型的特征。
  • 文学与翻译
  • 汪东萍
    journal6. 2012, 34(8): 115-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佛典汉译的文质之争是我国翻译思想的第一次争论,历时长久,影响深远 由于年代久远,文质之争常被一些学者比附为西方的意译直译之争。事实果真如此吗? 对比研究显示: 佛典汉译的文质之争与西方意译直译之争的出处不同,内涵不同,争论过程也不同,佛典汉译的文质之争渊源于我国传统文化,内涵是译文语言的文丽或质朴,需要解决译文是否需要文饰的问题,属于语言风格的争论; 而意译直译之争渊源于西方传统文化,内涵是按意翻译还是按词翻译的问题,讨论如何传达原文的问题,属于翻译方法的争论。这些不同说明文质问题不等于意译直译问题,二者虽有关联,但侧重点截然不同,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佛典汉译的文质之争比附于西方的意译和直译之争
  • 戴祝君
    journal6. 2012, 34(8): 123-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学经典的阐释是一个历史过程,永远不会终结。译者翻译的过程,是对原文文本进行阐释的过程。读者阅读的过程,也是对译文文本进行阐释的过程。但是,在批评界,阐释、误读与错译三者有时混为一谈,甚至等同起来。阐释学观点认为,对作品的理解总是以理解者——包括作者、译者、读者——的视野为前提。《红楼梦》译文中几个具体例证显示,作者、译者、读者三个主体因素在文本的创作、翻译和阅读过程中均起相应的主体作用。译者对原文的不同解读,在读者眼里可能是错译,也可能是误读——在理解者本人看来,不同于自己理解的就是误读。这些解读,无论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都构成文学文化的一部分。
  • 杨贵章
    journal6. 2012, 34(8): 128-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古汉诗象意的语境化嬗变受制于历时社会文化语境下的主题与主题倾向关联性融合的统摄。解释古汉诗“啼”之象意的英译,以探讨诗词意象的阐释与建构的理据性,译者对象意情态特质的再现应体现主题与主题倾向结构链的映射机制及其“情之经、理之纬”的艺术表现。
  • 中国思想史研究
  • 崔永东
    journal6. 2012, 34(8): 134-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淮南子》一书认为,司法的正当性在于司法活动必须遵守公正的原则,公正的司法不仅有利于树立司法的权威,也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另外,该书还将司法者的道德素质当成了树立司法公信力的前提条件之一,甚至将“贤人”( 道德高尚的人) 司法提到了关乎国家兴亡的高度来加以论述,并将司法的正当性与司法者的道德素质结合起来,其中揭示了一个道理———司法的正当性取决于行使司法权者的道德素质。《淮南子》还认为,司法的作用在于维护社会的和谐,促进政权的稳定; 国家司法权的地位在于辅助道德教化。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教化权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而司法权则具有辅助性和补充性,后者不能取代前者居于主导地位。《汉书·刑法志》既宣扬了一种“仁道”司法观,也宣扬了一种“中道”司法观。“仁道”司法观要求司法官员以仁爱宽和的态度从事司法活动,并将“仁道成”即仁道价值的实现作为司法进步的方向,体现了一种鲜明的人道精神。“中道”司法观要求司法官员努力追求司法公正,因为司法公正关系到社会的和谐、政权的稳定。班固还提出了“合刑罚之中,殷天人之和”的主张,反映了一种崇尚“中道”的司法价值观。
  • 王光辉
    journal6. 2012, 34(8): 141-1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王道政治是先秦时期理想的政治形态。除了儒家之外,《管子》也有非常精致的构想。《管子》关于王道政治的构想主要反映在其民本思想与德治思想方面。《管子》继承了早期的天道观,把天道与民意联系起来,并由尊天道走向了贵民意,确立了民本思想。在政治上,《管子》提出了治国“十一经”,试图从政治权力层面的社会和道德基础、经济民生层面的富民之举、法律和政令层面的安民之举以及民意层面的重民、贵民思想等四个方面,来建立清明的社会政治。《管子》还表现出对德治的倚重,提出建立完善的伦理道德。
  • 民国史研究
  • 刘耀
    journal6. 2012, 34(8): 148-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日本顾问在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制建设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是近代以来西方文化经日本进入中国的表现。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日本著名法学家寺尾亨、副岛义一接受邀请,前往南京,建陈临时政府的立法工作。然而二人所接受的法学思想并非当时日本官方流行的法政思想: 国际法专家寺尾亨希望将其自波索纳德处承袭的民法思想在中国转化为实践; 而宪法学专家副岛义一倾向于“法治主义”,也希望在中国实践其法学主张。在担任南京临时政府顾问期间,寺尾亨与副岛义一的工作主要是针对《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之后的一系列法律文件提供法律意见,《临时约法》的最后制定,与二人的法学思想有关。此外,二人为临时政府的其他工作提供相关的法律意见。
  • 李学桃
    journal6. 2012, 34(8): 155-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吴尚鹰是民国时期政府要员。他主管地政部门多年,主掌南京国民政府土地政策与土地法规的起草、制定; 公务之余,还积极研究土地问题。他基于自身对土地、土地问题的理解,对近代中国土地问题进行了自己的思考: 首先,针对城市土地分配问题,他继承和部分发展了“平均地权”学说; 其次,他强调农村土地要“地尽其利”,主张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农村土地生产力。吴尚鹰的土地思想,具有侧重城市土地分配、强调发展农村土地生产的特点; 其最大不足,是忽略了近代中国社会最为基本的问题———农村土地分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