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第4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9-01-10
  

  • 全选
    |
    新闻与传播
  • 邓绍根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41(1): 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28—1929学年,暨南大学外国文学系主任叶公超聘请《申报》编辑马崇淦出任新闻学讲师,尝试开展新闻教育,点燃新闻学的火种。在抗战胜利后中国新闻教育恢复发展和上海创办新闻教育的第二次高潮中,暨南大学于1946年8月聘请华侨报人冯列山为新闻学专任教授创办新闻学系,提出了“华侨报业生力军的摇篮”发展目标,开创了系统新闻教育的历史。1947年10月,暨南大学聘任《新闻报》总编辑詹文浒为新闻学系教授兼系主任,直至1949年9月合并至复旦大学新闻学系。上海时期暨南大学新闻教育处于开山创业阶段,具有顺应中国新闻教育历史发展潮流、符合侨校特点、重文史基础、密切新闻业界合作等特点,也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成效和社会声誉。
  • 华侨华人研究
  • 刘晓卉, Christ of Mauch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41(1): 18-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加州一个重要的少数族裔,华人在加州早期开发中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除了在采矿和铁路建造等行业,华人在农业生产方面也贡献突出,而以往研究并未对这一领域予以足够重视。华人的农业生产不但推动了加州农业经济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对加州的土地景观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影响。华人移民的农业生产依赖于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同时也对当地自然和社会产生重要影响,与当地环境产生双向形塑。他们将中国传统的农业智慧、农业技术以及农作物带到美国,促进了两国在农业方面的交流。探索华人移民在加州的农业生产不但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华人经历及其在美国西部开发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能够为我们观察中美两种不同文化、不同经济体系的碰撞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早期在美华人的角色不仅是劳工和谋生者,也是中国农耕文化和传统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华人的农业生产是中美共有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中美关系史上一节重要的篇章。
  • 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葛亮专题
  • 葛亮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41(1): 3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北鸢》自2016年出版,就不同的面向为评论界所研讨,如其叙事对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承继、文本语言与结构形式的构思,乃至具体意象的运用等。小说所融涉的历史想象,也为学界关注。在文本中,饮食作为其中的线索之一,其以见微知著的方式,实现了对时代场景的勾勒、人性的刻画,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反思。或言之,以此为切入点,可探视历史的嬗变、发展与起伏的路径。并致谢徐诗颖博士以“历史书写”为主题的访谈(“附录”在后),以对话的方式再次呈现了《北鸢》的历时深度。
  • 艾尤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41(1): 4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葛亮的小说《北鸢》不仅鲜活地再现了一段历史,还言说了一个“文化的故事”,即新旧文化交替变化的时代,如何在保持民族自身文化活性的同时,辩证地对待和融通异质文化。本文着重从历史书写与文化言说两个层面切入,分析《北鸢》如何从家与国、个人与时代的历史辩证,以及中与西、新与旧的文化辩证等角度,借由宏观与微观、表征与内里、传统与现代等维度,对过去与当下一直以来重要的历史、文化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在介入历史和复归传统的过程中,透露出当下的文化立场和现代性思考。同时,还结合葛亮的生平、创作、文化理念等因素,借由《北鸢》进一步透视其小说创作的内在关联。
  • 经济·管理
  • 王云多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41(1): 53-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退休给付策略中生存年金和分阶段提款方案备受老年人青睐。为深入研究生存年金和四种分阶段提款方案的收益差别,在含有资本市场随机性和寿命不确定性的效用函数中研究不同退休给付方案收益,基于不同风险规避系数评价这些退休给付方案收益的差别。研究表明,考虑退休者预期余命的方案最受中低风险规避者喜爱,在此基础上,整合退休者预期余命的方案和年金化退休决策,结果表明,与退休时选择全部年金化相比,整合退休者预期余命的方案和年金化策略能提高中低风险规避退休者福利。
  • 张萃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41(1): 64-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一个较新的企业家个体视角切入,理论和实证考察了企业家特征对集聚经济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影响问题。基于高阶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框架揭示,作为企业的领导者、战略决策者,企业家能够通过其行为和所制定的战略政策,对企业获取、处理和整合外部知识与资源的能力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企业从集聚经济尤其是知识溢出中的受益程度。在此基础上,我们选取了与企业家认知偏好和信息处理能力密切相关的四个特征变量(年龄、受教育程度、任职年限和性别)来构建理论假说,分析企业家特征如何有助于企业从集聚经济中受益。引入以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上市企业数据的进一步实证研究表明,企业家特征的确对集聚经济与企业绩效关系具有调节效应:年轻企业家和女性企业家更有助于企业从专业化外部性中受益,而年长企业家、男性企业家和任职时间较长的企业家,则更有助于企业从多样化外部性中受益。
  • 臧学众, 黎文靖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41(1): 79-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中国2006—2016年间A股上市公司IPO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股权分置改革后IPO核准制下,控制新股发行速度和发行市盈率等行政管制因素对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新股发行时控制发行速度使得上市资源稀缺,控制发行市盈率则直接限制新股发行价格,造成证券市场上新股供给小于新股需求,供需失衡下的打新赚钱效应吸引了大量个人投资者参与申购,导致网上有效申购倍数大幅上升并触发网上网下互拨机制,使得上市公司在上市初期拥有了更多的股东户数和更低的户均持股比例,同时造成机构投资者在新股发行中的配售比例下降,形成并不断强化中国证券市场以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
  • 法学
  • 赵秉志, 詹奇玮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41(1): 98-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将为人类世界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在此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伴随而来的安全挑战。立足于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刑法应当树立正确、理性的态度应对其蕴藏的刑事风险。专用人工智能与通用人工智能存在本质差别,刑法在现阶段更应注重对围绕专用人工智能产生的刑事风险进行防控,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通用人工智能保持克制态度。专用人工智能最具变革性的影响,在于推进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实现全面而深入的交融。专用人工智能的内部风险极有可能是围绕海量数据与智能算法而产生的,其外部风险则表现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滥用,以及由内部风险转化为现实危害的安全威胁。对此,刑法应坚守罪刑法定的总体底线和谦抑的内在品质,加强对数据安全的保护力度,实现对专用人工智能从设计到使用的全方位调控。此外,从刑法的哲学依据、价值观念、具体认定、适用效果等方面来看,将通用智能机器人作为与自然人并列的刑事责任主体存在较大难度,刑法对此应坚持谨慎克制的态度。
  • 周平, 严永和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41(1): 111-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科技的发展正在挑战人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生”“死”标准,令人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思考生命支配权能。法学界对于生命权是否具有支配权能一直存在较大分歧,否认说基于人格尊严维护、防卫立法宗旨、公益属性分析等否认自然人拥有生命支配权。肯定说则基于自然权利、自主权、财产权、人格权等理论坚持自然人拥有生命支配权能。在现代科技背景下,固守旧制否认生命权之支配权能,漠视个体的正当权利诉求,不仅无法解释各种生命支配现象,而且导致相关法律与实践割裂、法律自身矛盾。反之,承认生命权具有支配权能,将展现法律对“人”祛魅的务实态度,使生命权更加符合支配权构造,体现了尊重个体权利的理念,并可以合理解决现代科技带来的“生”“死”难题。“民法典·人格权”编中应承认自然人对自己的生命享有依法支配权能。
  • 董坤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41(1): 123-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长期以来,机动侦查权被视为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一项重要手段。2018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仍然保留了检察机关的此项权力。从既往的司法实践看,检察机关采用机动侦查权办理的案件数量不多,但不能据此简单地认为该项权力没有发挥实际作用。刑事诉讼法对机动侦查权的功能定位是适时监督,寻求个案正义,而非主动行权,对所有特殊案件大包大揽。机动侦查权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是单纯地通过修法扩大案件的适用范围,而是在规范层面上针对机动侦查权的案件适用范围、审查程序、权力配置等办案中存在的瓶颈问题作出技术性破解,最终使该项权力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