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第34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2-11-20
  

  • 全选
    |
    学人风采
  • journal6. 2012, 34(11):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华侨华人研究
  • 马明达
    journal6. 2012, 34(11): 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北穆斯林国外侨民问题由来已久。综观西北穆斯林国外侨民的形成,因素众多,纷繁复杂,其主要表现为“政治出逃”、留学朝觐、买卖行商、跨境移居和避难务工等。此外,西北穆斯林华侨华人社会因其复杂性又有其自身的的特点,如在国外的分布与传统华人侨居区域相异,在侨居国聚居的程度较高,且与侨居国人民有较强的信仰和文化认同,但其地位不高,经济实力一般。
  • 伍懿雯
    journal6. 2012, 34(11): 14-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移居印度的藏胞是海外少数民族移民中具有代表性的群体之一。“德里调查”中的调查结果和统计数据显明印度德里两个社区的藏胞价值取向类别中的“婚姻家庭价值观”、“信仰价值观”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更和社会环境的变迁,印度藏胞的文化传统主体和价值观主体虽然与整个藏族文化有着相通和稳定的一面,但在思想观念尤其是在价值认同和价值观取向等方面表现出明显而复杂的变化趋向。
  • 民商法研究
  • 柳经纬
    journal6. 2012, 34(11): 2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走的是一条市场化的路子,商法与市场经济秩序构建所具有的更为直接的内在关系,当代中国市场化的改革为民商事立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这种机遇并非民法所独享,商法同样得以大显身手。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商法与其近代西方“前辈”一样,在诸多方面同样扮演着“开拓者和急先锋”的角色,其对当代中国私法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并不逊色于民事立法,其重要性不应被忽视或者低估。
  • 高圣平
    journal6. 2012, 34(11): 3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求偿担保是融资性担保公司保障其求偿权的实现、控制交易风险的重要途径。求偿担保合同的主合同并非担保公司与商业银行之间的本担保合同,而是主债务人与担保公司之间的委托(担保)合同。求偿担保登记材料中不应包括借款合同和本担保合同。求偿担保可以是第三人所提供的求偿保证,也可以是主债务人或第三人所提供的求偿抵押、求偿质押,但不能是主债务人提供的求偿保证。担保公司求偿权受诉讼时效期间的限制,同时担保公司对求偿保证人的求偿担保权既受保证期间的约束,又受诉讼时效期间的限制;担保公司对求偿担保人主张求偿抵押权、求偿质权时应在法定期间内行使。
  • 金洪玉
    journal6. 2012, 34(11): 39-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公司法将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上升为成文法规则,对此作了原则性规定,但我国立法将该法理的运用限定于股东承担无限责任的情形,从而排除了和解协议或不作为义务等特定债务履行的适用情形。由于立法限定了该制度的适用范围,导致债权人无法适用该规则来寻求有效的司法救济途径。
  • 宪法学研究
  • 戴激涛
    journal6. 2012, 34(11): 46-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晚近西方学术界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为转型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诸多教益。以协商民主集大成者哈贝马斯的程序主义宪法观为视角,可以发现,法律商谈是面向未来的重要和解力量,能够化解宪法人民主权与人权原则之间的内在紧张;作为协商民主核心的辩论审议能够形成公共理性,赋予立法决策以正当合法性;作为道德普适性与伦理特殊性的有机结合,宪法爱国主义是民族国家公民身份的先决条件。由此对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启示是,加强人大代表与选民间联系的协商建制化,在人大议事规则中确立辩论机制,培养人大代表的宪法忠诚以督促其更好地履行代表职责。
  • 庞子渊
    journal6. 2012, 34(11): 56-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饮用水和空气一样是生命须臾不可或缺的环境要素。在现今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有获得保障生命健康和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的饮用水的权利,但是,当一部分人无法实现这一权利时,法律没有给予应有的救济。文章旨在论述饮用水权与取水权、环境权之间的关系,进而明确其权利属性,为在法律上确立饮用水权奠定基础。
  • 网络法律问题研究
  • 刘品新
    journal6. 2012, 34(11): 62-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网络时代,侦查人员必须学会“数字化生存”,实现向侦查信息化的转型。这一转型应当以网络空间的洛卡德交换原理为指导,打造以电子设备或账号为纽带的双向侦查模式,实现实体侦查与数字化侦查相结合的格局,并以各种电子取证措施丰富充实侦查武器库。上述改变将突破刑事侦查的范围,在刑事司法领域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
  • 余向阳
    journal6. 2012, 34(11): 74-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网络的特殊性与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相结合极易诱发犯罪,文章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并借鉴犯罪场和引力场理论,认为应研制过滤和屏蔽网络不良信息的软件,加强网络立法,完善监护人、网吧经营者、网络内容提供者和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法律责任,对无法监管的未成年人,可以由公安机关辅助监护,必要时可以给需要监护的未成年人佩戴电子监控仪,应在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网矫学校,在现有的学校内设立网矫班,对需要矫治的未成年人进行矫治和教育。
  • 李静
    journal6. 2012, 34(11): 83-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印度立法史上修订最多的法律之一,印度《信息技术法》系列立法规定电子合同、电子签名和电子认证,防范网络犯罪,具有系列立法、实体法与程序法并举、注重效率与安全、政府主导兼顾当事人自主等特色,为印度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软件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支持。
  • 环境经济研究
  • 尹向飞
    journal6. 2012, 34(11): 89-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1995年至2009年29省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MLII和ML指数法测算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中西部省市二氧化碳排放存在很大的下降空间;从总体上看,技术进步率为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因素,但规模的增长大大加剧了二氧化碳排放;技术效率改进的作用甚微,而最优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东部省市应该通过研发和采用先进环保节能技术,西部省市通过促进本地产业优化和升级等方式来降低污染。
  • 宋一弘
    journal6. 2012, 34(11): 99-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在考虑环境影响前后具有明显的差异,调整后的malmquist 指数明显且普遍低于调整前的值;收敛性分析表明沿海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趋于增强,内陆城市趋于恶化;影响因素分析得出能源要素的政府属性强于市场属性,中国城市能源效率存有较大的优化空间等结论。
  • 管理学研究
  • 杨红明
    journal6. 2012, 34(11): 106-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敬业度作用理论为基础,验证了核心工作维度和社会支持均对敬业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胜任需求在两类工作特征与敬业度间均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关系需求在社会支持与敬业度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自主需求在核心工作维度与敬业度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同时,心理需求潜变量在工作特征与敬业度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
  • 李明
    journal6. 2012, 34(11): 115-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广州市猎德污水处理厂水质在线监测系统项目为对象,依托选择灰色决策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项目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猎德项目目前面临的风险较低。根据猎德实际情况,评估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可能风险,为猎德项目提出了全面的风险控制策略、风险防范管理策略和具体实施路径。
  • 文艺学研究
  • 周兴杰
    journal6. 2012, 34(11): 122-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的人本论不仅存在黑格尔主义的、弗洛伊德主义的和存在主义的形态差异,而且各自都存在难以克服的理论局限。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美学人本论,未能从上层建筑的结构形态入手对资本主义统治的持久性问题做出细致分析。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内含本质主义的人性假设,同时忽视大众在文化消费中的能动性。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两大根本弊端在于集体维度和历史维度的缺失。因此,我们不能套用或照搬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本论,而应回到中国语境,重构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人学话语的逻辑起点。
  • 刘连杰
    journal6. 2012, 34(11): 128-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产生于西方后现代语境中,强调美学的生活取向和践行品格,但在中国却被误读成了意识美学的对立面,因而没有看到其与意识美学的密切关系。身体美学不仅不解构意识美学,而且以意识美学为前提,甚至是意识美学的完善。身体美学在中国的误读同时也造成了对它的混用,从而使其失去了原有的解释力和改善力。
  • 王龙
    journal6. 2012, 34(11): 132-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言外之意”在中国古典诗学中先后存在着言外之意义与言外之意味两种不同的认识,前一种观念认为含蓄的诗歌具有言辞之意与言外之意互为表里的双重意蕴,“言”“意”之间构成一种内外相通的关系;另一种观念偏向于“言外之意”是诗歌言辞之间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意味或情趣,“言”“意”之间构成的是虚实相生的关系。前一种观念显示出经学对诗学的笼罩,后一种观念则体现出佛学对诗学的启悟。以此相应,在诗歌的接受观上则体现为理解性阅读与体验性阅读的差异与转化。
  • 中外关系史研究
  • 张春海
    journal6. 2012, 34(11): 137-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高丽末期,同时存在复兴“土俗”与“华化”两种文化倾向,主要由新进士大夫阶层构成的“华化”派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建立了朝鲜王朝,将“事大尊明”作为了王朝的基本国策,确立了全盘“华化”的方略。太宗时期,对“华化”政策的推动加速。然而,由于“华制”和半岛“土俗”之间的张力,及由此引发的民众抵制,快速推进“华化”的政策遭到了挫折,最后决定向土俗做出相当程度的妥协,以渐变代替速变。“华化”与“土俗”两种文化倾向各有其理论支持。中宗时期,又出现了一些侧重点各不相同的折中理论,这些理论看似并不排斥土俗,实际上主张的却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华化。
  • 姜清波
    journal6. 2012, 34(11): 151-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唐高宗时期,百济末代王室扶余氏家族由朝鲜半岛移居唐都长安,受到唐朝皇帝的礼遇,扶余氏家族成员成为唐朝的各级官员。随着唐朝社会的发展演变,扶余氏家族也逐渐发生分化,逐步由显赫向平民化过渡,最后完全汉化,融入了唐人社会之中。
  • 暨南新书架
  • 罗柏蔚
    journal6. 2012, 34(11): 155-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胡宗仁博士《典当业法律制度研究》一书以翔实的历史和现实的资料、细密的理论分析论证了典当与典当业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各个具体的实际法律问题,抓住了典当行的本质问题即作为特殊的金融机构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予以全方位地展开并予以解决,有理据地提出了诸多富有创新性的见解,并以前瞻的眼光提出了系统的立法建议,是研究典当法律制度的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力作。